當前位置:國文幫>名人語錄>

梁漱溟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閱讀(1.44W)
梁漱溟經典語錄
梁漱溟(liang shu ming)(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煥鼎,字壽銘。曾用筆名壽名、瘦民、漱溟,後以漱溟行世。原籍廣西桂林,生於*,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人士,著名學者、國學大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最後一位儒家”之稱。梁漱溟受泰州學派的影響,在*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並取得可以借鑑的經驗。著有《鄉村建設理論》、《人心與人生》等。
梁漱溟出身於“世代詩禮仁宦”家庭,早年頗受其父樑濟(巨川)的影響。青年時代又一度崇信康有爲、梁啓超的改良主義思想。*亥*時期,參加同盟會京津支部,曾熱衷於社會主義,著《社會主義粹言》大冊子,宣傳廢除私有財產制。二十歲起潛心於佛學研究,幾度自殺未成,經過幾年的沉潛反思,重興追求社會理想的熱情,又逐步轉向了儒學。梁漱溟說:“我願終身爲華夏民族社會盡力,並願使自己成爲社*永久信賴的一個人。”

經典語錄

說人,必於心見之;說心,必於人見之。人與心,心與人,總若離開不得。

心理學天然該當是介居哲學與科學之間,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純理科學與應用科學之間,而爲一核心或聯絡中樞者。它是最重要無比的一種學問,凡百學術統在其後。

說人,必於心見之;說心,必於人見之。人與心,心與人,總若離開不得。世之求認識人類者,其必當於此有所識取也。

我們應當知道,凡是一個倫理學派或一個倫理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種心理學爲其基礎;或說他的倫理學,都是從他對於人類心理的一種看法,而建樹起來。

生物有相同之機體者,必有相同之*能;其在人,則身與心之相關不可離也。

私的感情,正是見到了人心。

鰥寡孤獨,人生之最苦,謂曰無告。無所告訴,便爲最苦。 所謂親人:形骸上日息相依,神魂間尤相依以爲安慰。一啼一笑,彼此相合*;一痛一癢,彼此相體念。

人在情感中,恆只見對方而忘了自己;反之,人在慾望中,卻只知爲我而顧不到對方。

我希望我的朋友,遇到有人問起:樑某究是怎樣一個人?便爲我回答說: “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或說: “他是一個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動的人。”

團體愈大,則團體中每一分子的責任感覺愈輕微;團體太大了,浸至於無感覺。一個大家庭的人。易於懶散;一個大家庭的事,易於荒廢,就是爲此。

儒家蓋認爲人生的意義價值,在不斷自覺地向上實踐他所看到的理。

鰥寡孤獨,自古看做人生之最苦,謂曰“無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