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於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

習題庫 閱讀(9.53K)

問題詳情: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於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於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於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 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極少出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他的遊記裏,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在國內,這座橋也是歷來爲人們所稱讚的。它地處入都要道,而且建築優美,“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爲*的勝景之一。

(選自《*石拱橋》)

【乙】我們吸收前人的經驗,臥牀假寐,靜待五更。當錶針一指到四點的時候,我們就趕忙起牀。走出門外,當真聽見了此落彼起的報曉雞鳴。晨寒凜冽,我們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盧溝橋。 這時,接近滿圓的曉月轉到了西天,正懸掛在迎面的盧師山上。擡頭望月,看得出這時的月與橋的距離是最近的;曉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處中天時,都亮得多。再是這時的曉月是在橋的北側,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順流而下,視野也顯得最爲深遠。我們在橋上有意地測試了一下曉月的亮度。憑藉着月光,不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書寫的“盧溝曉月”四個大字,也依稀地辨認出了在橋西碑亭上乾隆書寫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詩。橋下的永定河,因爲大旱缺水,我們雖然沒能見到波濤浩渺(水大,廣闊無邊)、瀲灩(水波閃動的樣子)隨波千萬裏的壯麗場景;但汩汩有聲的淙淙細流,在曉月映照下,也呈現出波光粼粼的景*。這時,看到披着曉月銀光的盧溝橋,直至每個玉石欄、柱、欄板,以及485個大小石獅……我們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馬可•波羅的描述:“這是一座無可比擬的、世界上最美的橋。”

(選自陳壽儒《夜宿盧溝》)

1.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橋寬約8米   ②這座橋卻極少出事

A.①表示估計 ②表示程度  B.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程度

C.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限制  D.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估計

2.【*】文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         和      的說明方法。

3.【*】文透過說明*的文字介紹了盧溝橋的          ,又透過描寫*的文字向人們展示了盧溝橋形式的優美;【乙】文記敘了夜宿盧溝橋                 的經過,向人們展示了世界上著名的橋——盧溝橋。

4.【*】、【乙】兩文都引用了馬可•波羅評價盧溝橋的話,但寫作目的不同,【*】文的目的在於說明盧溝橋         的特點,而【乙】文的目的在於表達作者對盧溝橋的         之情。

5.根據【乙】文畫橫線句子的內容,概括“盧溝曉月”的特點。

【回答】

1.A(“約”和“極少”都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約”表示估計,“極少”表示程度。)

2.舉例子 作比較(根據每種說明方法的特點進行判斷。)

3.結構特點 觀賞曉月(此題考查同學們的內容概括能力。概括內容要結合文體特點,說明文通常介紹事物特徵。)

4.形式優美 讚美(結合文段內容進行分析。)

5.曉月圓、距離近、亮度高。(抓住文中描寫月的語句,分析概括。)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