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各題。舟行西郭即景①龐樹柏一棹夷猶去②,三橋尋夢痕。夕陽紅纖路③,春水綠柴門。樵笠歌鬆頂...

習題庫 閱讀(2.5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各題。舟行西郭即景①龐樹柏一棹夷猶去②,三橋尋夢痕。夕陽紅纖路③,春水綠柴門。樵笠歌鬆頂...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各題。

舟行西郭即景①

龐樹柏

一棹夷猶去②,三橋尋夢痕。

夕陽紅纖路③,春水綠柴門。

樵笠歌鬆頂,漁榔④響葦根。

野桃開又落,何處武陵村?

注:①西郭:即詩人家鄉附近*蘇常熟西城門。②夷猶:從容。③纖路:*河邊拉縴的小路。④漁榔:漁人捕魚時用以敲擊船症、驚魚入網的長木。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點明題意,詩人盪舟悠閒,順水而下,尋找舊遊痕跡。着一“尋”字,承首句之“去”字,又領起所寫之景。

B.頷聯側重寫景,平常的景物夕陽、纖路、春水、柴門,組成了一幅典型的*南水鄉的景*圖,優美動人。

C.頸聯側重寫人,椎歌飄忽,漁榔陣陣,寫出了*南*勤勞而又充滿活力的生活場景,人物怡然自樂。

D.尾聯由“尋”之所見,直抒胸臆,發出由衷感嘆;此地美景如畫,人們安居樂業,何必羨慕武陵之桃花源呢?

2.本詩在寫景抒情方面運用了哪些具體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回答】

1.D

2.①**對比。“夕陽紅纖路,春水綠柴門”,**鮮豔、明亮,紅綠交錯,相映成趣,畫面賞心悅目。②視聽結合。頷聯、頸聯把視覺、聽覺形象融爲一體,繪聲繪*的勾畫出了一幅夕陽下流動變幻的圖畫。③動靜結合。夕陽纖路、春水柴門,鬆頂樵歌、葦根漁榔,畫面*靜美,聲響動人心絃。④遠近結合。纖路悠遠,鬆頂樵歌自遠而來;柴門近在眼前,漁榔聲聲傳出蘆葦叢中,富有生活氣息⑤聯想或用典。武陵村,借用陶潛筆下桃花源之典故,展開聯想:野外的桃花開了又落,此地一年四季,景*如畫,*生活祥和安寧,豈不正是武陵又一村!

【分析】

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後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鑑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覈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覈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D項,“直抒胸臆,發出由衷感嘆”錯誤。是作者由“尋”而發出的由衷之感。詩人的家鄉,地處*南,一年四季,美景如畫,人們安居樂業,祥和安寧,豈不正是武陵又一村!作者把這種言外之意,寓於這尾聯的問句之中,使讀者去品味、去想象,正是所謂含不盡之意於言外之筆法。尾聯非直抒胸臆,而是以問句傳達言外之意:所見之處,豈不也是令人嚮往的武陵桃花源嗎。故選D。

點睛:詩歌鑑賞的選擇題綜合考覈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爲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

2.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第一步,指出運用了哪種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第三步,簡析這種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達意中作用。“夕陽紅纖路,春水綠柴門”,寫景*之秀美。落日的餘輝染紅了岸邊的纖路,澄綠的春水映照得岸邊的柴門泛着綠*。詩中的“紅”、“綠”,以鮮豔、明亮的**引人注目,**對比鮮明。頷聯、頸聯主要從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等角度來寫。頷聯、頸聯把視覺、聽覺形象融爲一體,夕陽、纖路、春水、柴門,組成了一幅典型的*南水鄉的景*圖,而紅綠交錯,相映成趣,又該是怎樣一幅*靜美,賞心悅目的動人畫面。頸聯中的“歌”、“響”二字,造成強烈的聲感,給人以如聞其聲的感受,它扣住了樵夫、漁人的身份特徵,既寫出了*南*勤勞而又充滿活力的生活情景,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纖路悠遠,鬆頂樵歌自遠而來;柴門近在眼前,漁榔聲聲傳出蘆葦叢中,富有生活氣息。“武陵村”,陶潛《桃花源》中所描寫的世外桃源。常熟虞山北麓有桃源澗,詩人因作此聯想。運用聯想或用典,展開聯想,詩人的家鄉,一年四季,美景如畫,人們安居樂業,祥和安寧,豈不正是武陵又一村。

知識點:

題型:詩歌鑑賞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