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翻漿畢淑敏那年,我從*回家,搭了一輛運送舊輪胎的貨車,顛簸了10天,到了一處戈壁...

習題庫 閱讀(1.7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翻漿畢淑敏那年,我從*回家,搭了一輛運送舊輪胎的貨車,顛簸了10天,到了一處戈壁...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翻漿

畢淑敏

那年,我從*回家,搭了一輛運送舊輪胎的貨車,顛簸了10天,到了一處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漿。 突然一根土柱,遮擋了銀*的車燈。“你找死嗎?”司機破口大罵。

我這纔看清是一個人。渾身是土的人。他穿着一件尿鹼黃*的舊大衣,拎着一個薑黃*的破袋子,袋口綁着一縷駱駝黃*的繩子。

“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車。我得回家。”

“不搭!你沒長眼睛嗎?司機樓子已經坐滿,哪有你的地方!”司機憤憤地說。

“我沒想坐司機樓子。我蹲大廂板就行……我愛人生孩子了……沒有奶……我到場部好不容易借到點小米……趕不回去,孩子就餓死了……。”

爲了那個女嬰,我一咬牙說:“你上車吧。”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車廂上爬,“謝謝謝……謝。”

夜風在車窗外淒厲地嗚叫。司機說:“我有一個同事,一天突然消失了。原來是個知青,化裝成可憐的人,攔了師傅的車。上車後把師傅殺死,甩在沙漠,自己把車開回了上海。從此我們車隊絕不搭任何不認識的人。”

我立刻心裏一沉。我找到司機身後小窗的一個小洞,屏住氣向裏窺探。

朦朧的月暈中,那個土*的男子如一團骯髒的霧,抱着頭,龜縮在起伏的輪胎裏,每一次顛簸,他都像遺棄的籃球,被橡膠擊得嘭嘭作響。

“他好像有點冷。別的就看不出什麼了。”我說。

“再仔細瞅瞅。”

這一次,我看到搭車人手腳麻利地搬動着我的提包。“哎呀,他偷我東西呢!”

司機*踩一腳油門,車就像被橫刺了一*的烈馬,瘋狂地**出去。車速接近極限。我從小洞窺探,那人彷彿被凍僵了,弓着腰抱着頭。我的提包雖已被挪了地方,但依舊完整。

我把所見同司機講了,他笑了,說:“這就對了,他偷了東西,原本要跳車的,現在車速這麼快,他若是跳下去就是找死。他不敢動了”

路面變得洶涌澎湃,車速減慢了。大廂上的人也很靈敏地覺察了速度的變化,不失時機地站起身,重新搬動了我的提包。

司機說:“扶好你的腦袋。”在他的右腳殘忍地踩下去的前一秒,我雙腿緊緊抵地,雙腕死撐面前的鐵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個大廂板上的男人,在這突如其來的急剎車面前,幾乎被卸成零件。“最低也是個腦震盪。看他還有沒有勁頭偷東西。”司機躊躇滿志地說。

那男人艱難地在輪胎縫裏爬,不時地用手抹一下臉,把一種我看不清顏*的液體*開……他把我的提包緊緊地抱在懷裏,擺弄着拉鎖上的提樑。那邊,他紮在小米口袋上的駱駝黃繩子,已經解開,就等着把我的提包裏的東西搬進去呢……

“到了。”司機乾巴巴地說。到兵站。這是我們今晚的宿營地,那個賊娃子住的村還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個人挽着他的黃口袋,像個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狽地踩着軲轆跌下來,跪坐在地上。不過個把時辰,他蒼老得分辨不出年齡了。除了原有的赭黃之外,臉上平添了青光,額上還有蜿蜒的血跡。

“學學啦……學學……”他的舌頭凍僵了,把“謝”說成“學”。

他說:“學學你們把車開得這樣快,我知道你們是爲我在趕路,怕我的小女兒喝不上米湯,現在到天亮前,我趕得到家了……學學……”他抹一把下頜,擦掉的不知是眼淚、鼻涕還是血。

看着他準備趕路的蹣跚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聲:“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東西少了沒有。”我很嚴正地對他說。司機讚許地衝我眨眨眼睛。

那個土黃*的人孤獨地面對我們,脖子柔軟地耷拉下來,不負重荷的樣子。我爬上大廂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個胖胖的嬰兒,安適地躺在黝黑的輪胎中。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環拉鎖都像小獸的牙齒般細密結實。

突然觸到鬃毛樣的粗糙,我意識到這正是搭車人袋子上那截失蹤的鬃繩。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廂的木條上,像焊住一般結實。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凍得皺縮起來!            

(選自《畢淑敏文集》,有刪改)

   【注】翻漿,指春暖解凍的時候,地面或者道路出現裂紋並滲出水分和泥漿。

1.文中描寫搭車人“孤獨地面對我們,脖子柔軟地耷拉下來,不負重荷的樣子”,爲什麼會“不負重荷”呢?

2.文中三次寫到“駱駝黃的繩頭”,這樣寫分別有何作用?

3.“我”與司機這兩個形象有什麼共同點?作者這樣寫的創作意圖是什麼?

【回答】

1.“不負重荷”一方面指搭車人的勞累、傷痛難以忍受,另一方面指搭車人難以忍受自己一番好心卻被誤解的痛苦。

2.第一次寫“駱駝黃的繩頭”,是爲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第二寫“駱駝黃的繩頭”,是情節的發展。透過寫“繩頭”的失蹤,寫出了“我”的判斷——“他”是個賊,也爲後面我要檢查作鋪墊。第三次寫“駱駝黃的繩頭”,是情節發展的高峯與結束,揭露出出人意表的結局,從而完成小說人物的塑造,揭示主題。

3.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上,“我”和司機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戒備心、不信任感。作者這樣寫,意在反映當下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缺乏溝通的社會現象,並對此加以鞭笞。

知識點:現代文閱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