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新詩的“變”與“常”呂進新詩是*詩歌的...

習題庫 閱讀(2.48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新詩的“變”與“常”呂進新詩是*詩歌的...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新詩的“變”與“常”

呂進

新詩是*詩歌的現代形態。幾千年的*古典詩歌到了現代發生了鉅變,所以“變”是新詩的根本。對新詩的“新”的誤讀,造成了新詩百年發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學中充當先鋒和旗幟的新詩至今還處在現代文學的邊緣,還在大多數國人的藝術鑑賞視野之外。在一些論者那裏,新詩似乎是一種沒有根基、不拘形式、隨意塗鴉、自由放任的藝術。

其實,“變”中還有一個“常”的問題。“變”就是“常”,而且是一種永恆的“常”。*新詩的繁榮程度取決於它對新的時代精神和審美精神的適應程度,新詩的“變”又和*詩歌的“常”聯繫在一起。詩既然是詩,就有它的一些“常態”的美學元素。無論怎麼變,這些“常”總是存在的,它是新詩之爲詩的資格*書。重新認領這些“常”,是當下新詩振衰起弊的前提。

*詩歌的“常”來源於又外在於古典詩歌,活躍於又隱形於現代詩歌當中。也就是說,“常”不是詩體,不是古典詩歌本身,“常”是詩歌精神,是審美精神。

在詩歌精神上,*詩歌從來崇尚家國爲上。氣不可御的李白,沉鬱頓挫的杜甫,雖然他們的藝術個*相距甚遠,但是他們的詩詞總是以家國爲本位的。他們對個人命運的詠歎和同情,常常是和對家國的興衰的關注聯繫在一起的。“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是古詩發展的一個規律。在創作過程中,詩人必然尋求審美靜觀,他走出世界以觀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觀照人生。沒有“走出”,沒有審美距離,就沒有詩美體驗,也就沒有詩。但這是創作狀態。玩世玩詩、個人哀愁之作在*不被看重,*詩歌的評價標準從來講究“有第一等襟抱,纔有第一等真詩”,以匡時濟世、同情草根的詩人爲大手筆。這是*詩歌的一種“常”。

新詩可以不都寫現代格律詩。但是,*古典詩歌是格律詩傳統,而格律詩的要義就是詩對形式和音樂*的尋求。注重聽覺,注重吟誦,因而注重格律,這是*古詩的“常”。用心從詩質上去捕捉詩情的音樂*,用耳從形式上去捕捉詩的音樂*,這是*詩歌爲讀者造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標準。許多新詩人對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創作中加強了音樂*,聞一多說,這是徐詩“一個絕大的進步”。從“感情氾濫”到“情感羈勒”,說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樂感的加強。沒有形式感和音樂感的人絕對稱不上是詩人。

*詩歌在傳播上也有“常”。在詩歌創作尋言的時候,總是儘量用最淺顯的語言來構成詩的言說方式。“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諸如此類的詩章在我們民族中流傳千年,和言說方式非常有關。重建寫詩的難度,重建讀詩的易度,這是新詩必須注意的我們民族詩歌之“常”。

新詩,新其形式需是詩。新詩在“變”中就有時時回望“故鄉”的必要。在“變”中繼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詩在新文學運動中充當着旗幟和先鋒的角*,變化是新詩的根本。

B.新詩至今還處在現代文學的邊緣,還排除在國人的藝術鑑賞視野之外,原因是人們對新詩的“新”的誤讀。

C.*新詩能否繁榮取決於它適應新的時代精神和審美精神的程度,而詩歌精神和審美精神又是詩歌的一種“常”。

D.新詩有它作爲詩的一些“常態”的美學元素,無論怎麼變化,“常”總是存在的。

2.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詩歌一直講究以“有第一等襟抱,纔有第一等真詩”爲評價標準,而玩世玩詩,個人哀愁之作在*不被看重。

B.從詩質上去捕捉詩情的音樂*,從形式上去捕捉詩的音樂*,這是*詩歌爲讀者造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標準,新詩創作要注重形式美和音樂美。

C.在創作過程中,詩人必然尋求審美靜觀。只要“走出”,拉開審美距離,就會有詩美體驗,就會創造出詩。

D.當徐志摩的詩從“情感氾濫”到“情感羈勒”時,*了他在詩歌創作上形式感和音樂感的加強,這是他的“變”中有“常”。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是古詩發展的一個規律。所以,處在國泰民安的當下,詩人們是寫不出上等詩篇的,也成就不了大詩人的。

B.重建寫詩的難度,重建讀詩的易度是民族詩歌之“常”,在新詩未來發展創作過程中也同樣值得我們重視。

C.新詩的“常”是指*詩歌傳統,它是恆定不變的詩歌元素;“變”則是指新詩創作對傳統規範的不斷突圍、超越與改寫。

D.*新詩要想在未來文學中重振雄風,必須在“變”中繼承“常”,時時回望,向*古典詩歌學習。

【回答】

1.B(“國人”擴大了範圍)2.C(說得絕對化了)

3.A(“*詩歌的評價標準從來講究“有第一等襟抱,纔有第一等真詩”,以匡時濟世、同情草根的詩人爲大手筆”,所以說法錯誤。)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