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裴諝,字士明,擢明經,調河南參*事。*通綽,舉止不煩。累遷京兆倉曹參*。會史思明亂,...

習題庫 閱讀(1.6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裴諝,字士明,擢明經,調河南參*事。*通綽,舉止不煩。累遷京兆倉曹參*。會史思明亂,...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裴諝,字士明,擢明經,調河南參*事。*通綽,舉止不煩。累遷京兆倉曹參*。會史思明亂,逃山谷間。思明故爲諝父寬將,德寬舊恩,且聞詣名,遣捕騎跡獲之,喜甚,呼爲“郎君”,僞授御史中丞。賊殘殺宗室,諝*緩之,全活者數百人。又嘗疏賊虛實於朝,事泄,思明恨罵,危死而免。賊平,除太子中允,遷考功郎中,數燕見奏事。

代宗幸陝,諝徒步挾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風知勁草,果可信。”拜河東租庸、鹽鐵使。時關輔旱,諝入計,帝召至便殿,問榷酤①利歲出內幾何,諝久不對。帝復問,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諝曰:“臣自河東來,涉三百里,而農人愁嘆,谷菽未種。誠謂陛下顧念元元,先訪疾苦,而乃責臣以利。孟子曰:‘治國者,仁義而已,何以利爲?’故未敢即對。”帝曰:“微公言,朕不聞此。”拜左司郎中,數訪政事。元載忌之,出爲虔州刺史,歷饒、盧、亳三州,除右金吾將*。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時大行將蕆陵事②,禁*,尚父郭子儀家奴宰羊,諝列奏,帝謂不畏強禦,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豈不爲庇之?”諝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貴盛,上新即位,必謂黨附者衆。今發其細過,以明不恃權耳。吾上以盡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時朝堂別置三司決庶獄,辨爭者輒擊登聞鼓。諝上疏曰:“諫鼓、謗木之設,所以達幽枉,延直言。今詭猾之人,輕動天聽,爭纖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於是悉歸有司。諝惡法吏舞文,或挾宿怨爲重輕,因獻《獄官箴》以諷。坐所善誅貶閬州司馬俄召爲太子右庶子進兵部侍郎至河南尹東都副留守凡五世爲河南諝視事未嘗敢當正處。卒,年七十五,贈禮部尚書。

(節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業。②大行將蕆陵事:大行,剛去世的皇帝;蕆(chǎn),完成。此句意爲唐代宗的喪事行將結束。

1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坐所善誅/貶閬州司馬俄/召爲太子右庶子/進兵部侍郎/至河南尹/東都副留守凡五世/爲河南/諝視事未嘗敢當正處

B.坐所善誅貶/閬州司馬俄召爲太子/右庶子進兵部侍郎/至河南尹/東都副留守/凡五世爲河南/諝視事未嘗敢當正處

C.坐所善誅/貶閬州司馬/俄召爲太子右庶子/進兵部侍郎/至河南尹/東都副留守/凡五世爲河南/諝視事未嘗敢當正處

D.坐所善誅貶/閬州司馬俄召爲太子右庶子/進兵部侍郎/至河南尹/東都副留守/凡五世爲河南/諝視事未嘗敢當正處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爲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降級叫遷削、遷謫、右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

B.明經,漢朝出現之選舉官員的科目,始於漢代,至宋代被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爲名。

C.行在,也稱行在所。第一釋義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釋義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處是第二種釋義。

D.社稷,土神和穀神的總稱。由於古時的君主爲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穀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徵,後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裴諝*格豁達寬厚,沉穩而不急躁。安史之亂時被史思明抓獲,迫受僞職。但他能暗中保護唐宗室並向朝廷彙報叛賊虛實,事情泄露,險些被殺。平定叛賊後朝廷授予他官職。

B.裴諝一心忠於朝廷,深得皇帝信任。關中大旱,唐代宗一見面就問他制酒業全年的收支情況,裴諝立即引用孟子的話加以勸諫,代宗深爲感動,並多次向他徵詢關於政事的意見,後授官左司郎中。

C.裴諝做事機*變通,智保郭子儀。在代宗喪事禁屠期間,裴諝向德宗舉報尚父郭子儀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責怪他爲小事而*劾功臣,裴諝解釋了其中良苦用心。

D.裴諝反對集中辦案,建議取消擊登聞鼓。他認爲諫鼓、謗木之類的設定如今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議發揮各級官吏的作用,民間訴訟交由各有關部門處理。

18.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誠謂陛下顧念元元,先訪疾苦,而乃責臣以利。

(2)尚父方貴盛,上新即位,必謂黨附者衆。今發其細過,以明不恃權耳。

【回答】

15.C

16.A

17.B

18.1)本以爲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見臣後必定首先問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卻拿營利多少詢問我。(“元元”、“訪”、 “責”、介狀後置句式、句意順暢各1分)

(2)尚父正處功高位尊、隆盛無比之時,天子初即位,一定以爲結黨親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錯我即舉發,恰好*了尚父並不恃權仗勢。(“黨”、“衆”、“發”、“ 恃”、句意各1分)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坐所善誅貶閬州司馬俄召爲太子右庶子進兵部侍郎至河南尹東都副留守凡五世爲河南諝視事未嘗敢當正處”,這句話的大意是:因爲朋友受罰受到牽連,被貶爲閬州司馬。不久即召還爲太子右庶子,後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尹、東都副留守。裴諝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擔任過河南尹這個職務,所以上任後,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處理公務。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動詞進行斷句,比如“閬州”“州司馬”“太子右庶子”“兵部侍郎”“河南尹”“東都副留守”“五世”。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本題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動詞進行斷句,比如“閬州”“州司馬”“太子右庶子”“兵部侍郎”“河南尹”“東都副留守”“五世”。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項中的“降級叫遷削、遷謫、右遷”說法錯誤,降級叫左遷,升級叫右遷。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名師點睛】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說,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爲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如本題可結合唐詩韓愈《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左遷”就是被貶謫、被降官。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B選項“立即引用孟子的話”有誤,裴諝開始沒有回答;“並多次向他徵詢關於政事的意見,後授官左司郎中”先後顛倒。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如本題B項原文在第二段“帝召至便殿,問榷酤利歲出內幾何,諝久不對”,“拜左司郎中,數訪政事”,所以選項“唐代宗一見面就問他制酒業全年的收支情況,裴諝立即引用孟子的話加以勸諫”說法錯誤,“並多次向他徵詢關於政事的意見,後授官左司郎中”先後顛倒。

18.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元元”,天下百姓;“訪”,詢問;“責”,詢問;“責臣以利”狀語後置句,以利責臣。第二句中,“黨”名詞用作動詞,結黨;狀語後置句,應爲“若神畏之”;“廷臣無敢幹以私者”狀語後置句、省略句,應爲“以私幹(之)”;“衆”,多;“發”,檢舉、揭發;“恃”,依仗。同時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職名,比如“陛下”“尚父”“上”。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如“衆”,多;“發”,檢舉、揭發;“恃”,依仗;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陛下”“尚父”“上”;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裴諝,字士明,明經科及第,調任河南參*事。他*格豁達寬厚,舉止沉穩而不急躁。多次升官做到京兆倉曹參*。適逢史思明叛亂,裴諝逃到山谷裏躲藏。史思明曾是裴諝父親裴寬的部將,因感念裴寬舊日的恩德,並且早就聽聞裴諝名聲,於是派出騎兵追蹤行跡,找到之後,高興得連呼“郎君”,授以僞職御史中丞。叛賊在洛陽大肆殘害唐室宗親,裴諝暗中予以寬解拖延,使數百人賴以保全*命。他曾向朝廷報告叛賊內部虛實,事情泄漏後,史思明憤恨得連聲責罵,幾乎要把他殺死。安史叛亂平定後,官拜太子中允,又升爲考功郎中,多次被唐肅宗設宴召見。

唐代宗避亂陝州,裴諝帶上考功南曹的印鑑徒步奔赴皇帝行營,代宗感嘆地說:“疾風知勁草,果然值得信賴。”官拜河東租庸、鹽鐵使。當時關中大旱,裴諝入朝議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問他制酒業全年的利潤和收支情況,裴諝遲遲未予回答。唐代宗又問,裴諝說:“我正在想問題。”唐代宗問說:“想什麼?”裴諝答道:“我從河東到京師,行經的三百里之內,農民們愁苦憂嘆,莊稼全部未能種上。本以爲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見臣後必定首先問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卻拿營利多少詢問我。孟子說過:‘治理國家,講仁義就可以了,爲什麼還談論利字’。所以我沒敢馬上回答。”代宗說:“如果沒有你這番話,我也聽不到這樣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徵詢關於政事的意見。由於元載的忌恨他,外調做虔州刺史,歷任饒、盧、亳三州刺史,後調回做右金吾將*。

唐德宗剛剛登基,用嚴刑峻法治理天下,滿朝文武震恐順服。當時,唐代宗的喪事行將結束,而禁*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儀的家奴卻在家宰羊,裴諝將此事向皇帝陳奏,唐德宗認爲他不畏強權,對他很有好感。有人責問裴諝說:“尚父郭子儀爲*山社稷建立功勳,難道你連一點小過也不肯庇護他?”裴諝笑道:“這裏的奧祕你就不懂了。尚父正處功高位尊、隆盛無比之時,天子初即位,一定以爲結黨親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錯我即舉發,恰好*了尚父並不恃權仗勢。對上我盡了爲臣之道,對下則維護了大臣的安全,這不也是可以的嗎?”

當時特地在朝堂之上設定了一個三司合議機構,審決民間獄訟,凡有爭辯不服者就來敲擊登聞鼓。裴諝上奏說:“諫鼓、謗木的設定,本是用來洗雪沉冤、引進採納正直的話。如今詭譎狡猾之徒隨隨便便就來驚動皇帝,所爭不過是一些細微小事,這樣下去,還要各級官吏幹什麼?”德宗認爲他說得對,於是各類案件又復歸於有關機構處理。裴諝憎恨各級執法官員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帶着舊怨隨意判定刑罪的輕重,於是獻上《獄官箴》來諷勸*戒。因爲朋友受罰受到牽連,被貶爲閬州司馬。不久即召還爲太子右庶子,後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尹、東都副留守。裴諝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擔任過河南尹這個職務,所以上任後,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處理公務。去世時,年七十五,追贈禮部尚書。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