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東西方先哲關注社會。其思考,啓迪後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爲用,何也?曰:人能羣,彼不能羣也。人何...

習題庫 閱讀(3.14W)

問題詳情:

 東西方先哲關注社會。其思考,啓迪後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爲用,何也?曰:人能羣,彼不能羣也。人何...

 東西方先哲關注社會。其思考,啓迪後人。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爲用,何也?曰:人能羣,彼不能羣也。人何以能羣?曰:分(建立社會等級)。分何以能行?曰:義(倫理道德和禮法制度)。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

——荀子《王制》

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自給自足,相對於我們自己的需要來說,每個人都缺乏許多東西……由於,有種種需要,我們聚居在一起,成爲夥伴和幫手,我們把聚居地稱作城邦或國家。

——柏拉圖《國家篇》

(1)依據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圖思想主張的異同點。

(2)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張的社會背景。

【回答】

(1)共同點:人須要構建社會羣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相處)

不同點:二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的途徑不同。

荀子主張依靠倫理道德和禮法制度,建立社會等級秩序,屬於儒家思想;柏拉圖強調公民互助合作,建立理想城邦,帶有人文主義**。

(2)荀子:戰國時期,舊制度衰落,諸侯割據混戰,社會動盪,需要重建社會秩序。

柏拉圖:雅典城邦*制走向衰落,社會世風日下,政局動盪,城邦紛爭不斷。

【解析】

(1)關於荀子和柏拉圖思想主張的異同點,找出各自的思想主張,進行比較即可。關於相同點,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可從荀子和柏拉圖都強調在羣體相處中要*相處方面作答即可。關於不同點,可知二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的途徑不同,根據材料“建立社會等級”“倫理道德和禮法制度”等資訊即可概括孟子建立良好社會關係的途徑;根據材料“有種種需要,我們聚居在一起,成爲夥伴和幫手,我們把聚居地稱作城邦或國家”即可概括柏拉圖建立良好社會關係的途徑。

(2)關於社會背景,結合兩者所處的時代,選擇其中一人作答即可。如荀子是戰國時期的儒學家,當時舊制度衰落,諸侯割據,需要重建秩序;柏拉圖生活的雅典,*走向衰落,城邦間的紛爭不斷,政局動盪。

點睛:解答本題要緊扣“兩材”:

解答歷史材料題,要緊緊依託兩個“材”,一個是命題者提供的“材料”,解題時緊扣材料中的關鍵資訊“建立社會等級”“倫理道德和禮法制度” “有種種需要,我們聚居在一起,成爲夥伴和幫手,我們把聚居地稱作城邦或國家”等,這是解答試題的最主要的依據;另一個是教材,透過試題中材料的指引,迴歸教材,解題時回顧教材中孟子思想、柏拉圖思想等相關內容。學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結合起來,回答問題就會得心應手。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