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孫思邈①傳孫思邈,京兆華原人也。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弱冠,善談莊、老及百家之...

習題庫 閱讀(3.2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孫思邈①傳孫思邈,京兆華原人也。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弱冠,善談莊、老及百家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孫思邈①傳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也。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弱冠,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兼好釋典。洛州總管獨孤信見而嘆曰:“此聖童也,但恨其器大,適小難爲用也。”周宣帝時,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徵爲國子博士,稱疾不起。嘗謂所親曰:“過五十年,當有聖人出,吾方助之以濟人。”及太宗即位,召詣京師,年已老,而聽視聰瞭,將授以爵位,固辭不受。顯慶四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又固辭不受。

上元元年,辭疾請歸,特賜良馬,及鄱陽公主邑司以居焉。當時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等,執師資之禮以事焉。照鄰有文雲:“邈道合古今,學殫數術。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照鄰有惡疾,醫所不能愈,乃問思邈:“名醫愈疾,其道何如?”

思邈曰:“吾聞善言天者,必質之於人;善言人者,亦本之於天。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代,其轉運也,和而爲雨,怒而爲風,凝而爲霜雪,張而爲虹蜺,此天地之常數也。人有四肢五臟,一覺一寐,呼吸吐納,精氣往來,流而爲榮衛②,彰而爲氣*,發而爲音聲,此人之常數也。陽用其形,*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爲瘤贅,陷而爲癰疽④,奔而爲喘乏,竭而爲焦枯。症發乎面,變動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醫導之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故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又曰:“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思邈自雲:“開皇*酉歲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詢之鄉里,鹹雲數百歲人。話周、齊間事,歷歷如眼見。以此參之,不啻百歲人矣。初,魏徵等受詔,修齊、樑、陳、周、隋五代史,恐有遺漏,屢訪之,思邈口以傳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無牲牢。經月餘,顏貌不改。舉屍就木,猶若空衣,時人異之。

(選自《舊唐書·孫思邈傳》,有刪改)

註釋:①孫思邈:唐代醫學家,人稱“*王”,著有《千金方》;②容衛:中醫名詞,榮指血的循環,衛指氣的周流;③精:實質;④結而爲瘤贅,陷而爲癰疽:充塞就長皰癤,匱乏就生膿瘡。

6.對下列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方助之以濟人              濟:治理

B.年已老,而聽視聰瞭          瞭:明白

C.邈道合古今,學殫數術        殫:窮盡

D.遺令薄葬                    薄:簡單、節儉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思邈年輕時就喜歡談論老子、莊子以及諸子百家的學說,並且喜愛佛經。

B.盧照鄰認爲孫思邈學問淵博,見解高超,就像古代的莊子和當今的維摩詰聖僧。

C.孫思邈一生大多數時間隱逸行醫,拒絕了多位皇帝授予的官職,說明他胸無大志,對功名也沒有興趣。

D.孫思邈的年齡是個謎,他自己說是隋文帝*酉年間出身,到現在93歲,但他談起北周、南齊年間的往事,如同親眼所見,鄉里人都說他有幾百歲。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漢語。

(1)此聖童也,但恨其器大,適小難爲用也。

(2)症發乎面,變動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9.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孫思邈所說的“名醫之道”。

【回答】

6.B

7.C

8.(1)這是一個神童啊,只是遺憾他本領太大,假如在我這小小州衙就難以施展。(判斷句、恨、器、難爲用,各1分,句意1分)

(2)症狀顯露在面容,病情改變着形貌,如此類推自然現象也是這樣。(每句1分)

9.治病要從顯露的表象,看隱蔽的實質;(答“天人合一”亦可)治病膽要大心要細,考慮要周密行動要堅決。(每點2分)

【解析】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B項中“瞭”是“明亮”的意思。選項中的解釋錯誤。實詞的意思要結合句意來理解。這句話出自文中“年已老,而聽視聰瞭”由後面句子中“聽視”“ 聰”聯繫成語耳聰目明,可以推測。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例如本題就是採用了代入原文法,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題中就是練習語境,推測實詞含義。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透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C項表述錯誤。孫思邈曾對好友說:“五十年後會出聖人,那時我才幫助他治理天下”。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後進行比較選項,即可發現是犯曲解文意的錯誤。

8.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判斷句、恨、器、難爲用;(2)“發乎面” “動乎形”“此以及天地”。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內容的理解。題幹問“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孫思邈所說的‘名醫之道’”關鍵詞“名醫之道”,答題區間在文章第三節中,篩選關鍵句,總結形成*。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首先審清題目,抓住關鍵詞,篩選文中資訊,總結形成*。本題就是抓住關鍵詞“名醫之道”,篩選關鍵語句,總結*。

【參考譯文】

孫思邈,京兆府華原縣人。他七歲入學,一天能背誦一千多字的文章。20歲時,就擅長談論老子、莊子以及諸子百家的學說,並且喜愛佛經。洛州總管獨孤信見到他後讚歎說:“這是一個神童啊,只是遺憾他本領太大,假如在我這小小州衙就難以施展。”北周宣帝時,由於王室經常發生變故,他就隱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楊堅輔佐北周朝政,徵聘他擔任國子博士,他推說生病沒有出任。曾經對他的好友說:“五十年後,會出聖人,那時我才幫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徵召他到京城,已經老了,但耳聰目明,要授給他爵位,他堅決謝絕。顯慶四年,高宗李治召見他,授予他諫議大夫官職,又堅決謝絕。

高宗上元元年,孫思邈因病請求回鄉,高宗特地賜給他駿馬,安排他住進鄱陽公主封地的莊園別墅。當時的著名詩人學者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等人,按照孝敬老師的禮儀侍奉他。盧照鄰有文章說:“孫思邈思想貫通古今,學術窮盡天文、曆法、占卜。他闡述世界萬物永恆不變之根本的高超見解,就是古代的莊子;研究精深的學問專心致志,就是當今*的維摩詰聖僧。”盧照鄰患有痛苦難治的疾病,醫治不好,就問孫思邈:“高明的醫生治好人的疾病,他憑的是什麼?”

孫思邈說:“我聽說會談自然規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爲依據;會談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則爲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水火木金土五種元素,冷熱交替,就是它循環執行的規律,平和就下雨,激奮就颳風,凝滯就結霜落雪,擴展就出*虹,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腎肝心五臟,起牀睡覺,呼氣吸氣,精神元氣時衰時旺,通暢就生氣血,顯現就是神*,振動就有聲音,這些就是人的正常現象。從顯露的表象,看隱蔽的實質,這是研究自然和人體的共同方法。一旦*陽失調,地氣升騰就發燒,天氣阻隔就發冷,充塞就長皰癤,匱乏就生膿瘡,奔跑就會喘息睏乏,乾渴就會焦黃枯燥,症狀顯露在面容,病情改變着形貌,如此類推自然現象也是這樣。對於人體疾病,高明的醫生用*物疏通,用鍼灸治療。對於自然災變,國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順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決具體問題,那麼人體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災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說:“治病膽要大心要細,考慮要周密行動要堅決。”

孫思邈自己講他出生於隋文帝開皇*酉年,到今年九十三歲了,問他的鄉親,都說他是幾百歲的人,他談起北周、南齊年間的往事,分明如同親眼所見,以此驗*,他不止一百歲了。當初,魏徵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編纂南齊、南樑、南陳、北周、隋朝的歷史,擔心遺漏,多次詢問他,孫思邈口述起來,宛如親眼看見。

孫思邈於高宗永淳元年去世。遺囑要求從簡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豬等祭祀牲畜。死後一個多月,臉*外貌沒有變化,擡起遺體入棺,輕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們爲之驚異。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