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也。穎達八歲就學,日誦...

習題庫 閱讀(2.59W)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也。穎達八歲就學,日誦...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也。穎達八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及長,尤明《左氏傳》《鄭氏尚書》《王氏易》《毛詩》《禮記》兼善算曆,解屬文。同郡劉焯名重海內,穎達造其門。焯初不之禮,穎達請質疑滯,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隋大業初,舉明經高第,授河內郡博士。時煬帝徵諸郡儒官集於東都,令國子祕書學士與之論難,穎達爲最。時穎達少年,而先輩宿儒恥爲之屈,潛遣刺客圖之。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於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太宗嘗問曰:“《論語》雲:‘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穎達對曰:“聖人設教,欲人謙光。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訪能事。己之才藝雖多,猶以爲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已之雖有,其狀若無;已之雖實,其容叵虛。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當如此。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凌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滅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深善其對。六年,累除國子司業。歲餘,遷太子右庶子,仍兼國子司業。庶人承乾令撰《孝經義疏》,穎達因文風意。更廣夫諷之道,學者稱之。十二年,拜國子祭酒,仍侍講東宮。十四年,太宗幸國學學觀釋奠,命穎達講《孝經》,既畢,穎達上《釋奠頌》,手詔褒美。後承乾不循法度,穎達每範顏進諫。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謂曰:“太子成長,何宜屢致面折?”穎達對曰:“蒙國厚恩,死無所恨。”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贈太常卿,諡曰憲。

(節選自《舊唐書》,有刪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於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

B. 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於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

C. 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於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

D. 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於家/由是獲免/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穎達數進忠言/益見親待/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王氏易》指曹魏時期王弼註解的《周易》,以對《周易》獨到的解讀流行於六朝隋唐。

B. 國子指國子監,又稱國子寺,在隋唐時期,既是*最高學府,又是國家的教育主管機構。

C. 庶人,本指平民,有時也能指太子,如李承乾即當時儲君,貴爲太子,又被稱爲庶人承乾。

D. 釋奠,即釋奠禮,國子祭酒率領師生陳設樂舞呈獻牲酒拜祭孔子,以示對先聖的崇敬之情。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孔穎達聰慧好學,多才多能。他幼年就能日誦千餘字,長大以後,對五經甚爲熟悉,而且還精通算術和曆法,也懂得作文的方法;儘管如此,還能向同郡前輩虛心求教。

B. 孔穎達少年及第,學驚宿儒。大業初年,他考中進士,後來參加東都儒學辯論大會,舌戰羣儒,榮獲第一,這也引發了學術權威的極大嫉妒,甚至要殺掉他來穩固其學術地位。

C. 孔穎達有的放矢,學以致用。他爲唐太宗講解《論語》,能結合太宗特殊的身份來闡述孔子的精義,使得聖賢的意旨能夠直抵帝王的心靈,從而達到規諷和勸諫的積極作用。

D. 孔穎達精忠報國,不避禍福。太子李承乾不守法度,孔穎達不惜觸犯儲君的威嚴來進呈諫言。有人爲他的安全擔憂,勸他收斂剛氣,他說爲國捐軀,死而無恨,勸諫更加猛烈。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焯初不之禮,穎達請質穎滯,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5分)

                                                                     

                                                                     

                                                                      

(2)已之才藝雖多,猶以爲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5分)

                                                                     

                                                                     

                                                                      

【回答】

10. D

【解析】“舍之於家”,即楊玄感把他安置在自己家裏;“封曲阜縣男”,男是爵位。

11. C

【解析】“庶人”不能指太子,李承乾後來被廢爲庶人,史書追稱其爲“庶人承乾”。

12. B

【解析】他考中的是明經,明經和進士雖然都是科舉的名目,但又有區別。

13. (1)劉焯起初沒有禮遇他,穎達請教疑惑難解的問題,多出劉焯的意料之外,劉焯改變儀容對他恭敬以待。(關鍵詞:“疑滯”“改容”)

(2)自己的才華技藝雖然多,還是認爲少,仍然向才華技藝少的人求教來增加自己的才藝。(關鍵詞:“猶”“就”)

【參考譯文】孔穎達字仲達,是冀州衡水人。穎達八歲就從師學習,每天誦讀千餘字。成年後,他尤其明悉《左氏傳》《鄭氏尚書》《王氏易》《毛詩》《禮記》還擅長算術和曆法,會寫文章。同郡劉焯是名揚海內的學者,穎達上門求教。劉焯起初沒有禮遇他。穎達請教疑惑難解的問題,多出劉焯意外,劉焯改變儀容對他恭敬以待。隋煬帝大業初年,穎達應舉明經科獲及第,授任河內郡博士。當時隋煬帝召集各郡儒學官吏到東都洛陽,命令他們與國子監的祕書學士一起論辯經學中的問題,穎達一舉奪魁。那時穎達還年輕,那些先輩宿儒因被他駁倒羞憤懷恨,暗中派刺客害穎達。禮部尚書楊玄感把孔穎達藏匿在府中,因此,他才倖免於難。貞觀初年,穎達受封曲阜縣男,轉任給事中。當時太宗剛剛即位,留心各種政務,穎達多次進諫忠言,更加受到太宗的親近信任。太宗曾問:“《論語》說:‘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這是說什麼?”穎達回答說:“聖人施行教化,是想使人因謙讓而愈有光輝。自己雖然有才能,不驕傲自大,依舊向沒有才能的人求訪能做到的事。自己的才藝雖然多,自己雖然知識很多,仍然認爲少,卻向才藝少的人求教來增加自己的才藝。自己雖然有知識卻像沒有知識的人一樣。自己的知識很充實卻像知識空虛的人一樣。不僅僅匹夫庶人要這樣,帝王的德行,也應該像這樣。如果處在極其尊貴的地位,炫耀聰明,憑才能和勢力壓人,文過飾非,拒不納諫,那麼上下就會感情隔閡,君臣之間思想相互背離。自古以來國家的滅亡,沒有不是因爲這樣而造成的。”太宗非常滿意他的回答。貞觀六年,穎達被任命爲國子司業。過了一年多,又遷升爲太子右庶子,依舊兼國子司業。由太子廢爲庶人的承乾命令穎達撰《孝經義疏》,穎達根據文章表達意理,增加了正言諷諫的渠道,學者都頌揚他。貞觀十二年,拜爲國子祭酒,仍舊在東宮給太子講學。貞觀十四年,太宗親自到國學觀舉行祭祀先師的釋奠大禮,命穎達主講《孝經》,穎達講完後,進獻,釋奠頌》,太宗手詔褒獎贊美他,後來承乾不遵循法度,穎達常常冒犯太子的威嚴直言規勸他。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對穎達說:“太子長大*了,多次受到人當面斥責他的過失怎麼合適?”穎達回答說:“蒙受國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沒有什麼遺憾的。”直言諫勸更加懇切,承乾不能接受。貞觀二十二年,穎達去世,大宗特許他陪葬昭陵,贈封太常卿,諡號爲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