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領袖”考源丁喜霞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常見“領袖”一詞,既可以作名詞...

習題庫 閱讀(1.1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領袖”考源丁喜霞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常見“領袖”一詞,既可以作名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領袖”考源

丁喜霞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常見“領袖”一詞,既可以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作名詞時表示“同類人中的傑出者”“楷模”。如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道意》:“張角,鉅鹿人,創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爲後漢末年黃巾賊之領袖。”作動詞時詞義是“做他人的楷模、爲他人伸表率”。

    “領袖”最早見於漢代文獻,實際上是“衣服的領和袖”。如《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郢人”《漢書音義》作“獿人”。服虔曰:“獿人,古之善塗塈者,施廣領大袖以仰塗,而領袖不污,有小飛泥誤著其鼻,因令匠石揮斤而斲之。”(《莊子集解》)在服虔注中,“領袖”與前文“廣領大袖”相對應,表示“衣服的領和袖”意思甚明。

    “領袖”爲什麼能表示“同類人中的傑出者”呢?讓我們首先來探討一下組成這個詞的兩個字的意義和作用。“領”的本義是“脖子”。如《詩經·衛風·碩人》:“領如蝤蠐,齒如瓠犀。”毛傳:“領,頸也。”按照認識規律和詞義引申規律,衣服挨近脖子的部分也可稱爲“領”即“衣領”。如晉陶潛《閒情賦》:“願在衣而爲領,承華首之餘芳。”

    我們今天所說的“袖”上古稱爲“袂”。漢代以前的“袖”是袂(衣袖)之長於手、反屈至肘的部分,相當於戲曲中的“水袖”。上古時“袂”爲衣袖總稱,說“袂”可以包括“袖”,說“袖”時只指局部,不能指全部的袖子。如《左傳·襄公十四年》:“餘狐裘而羔袖。”即狐皮的衣服袖上接了一段羔皮的袖頭。《戰國策·燕策三》和《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荊柯刺秦王:“左手把秦王之袖……自引而起,袖絕。”此句中“袖”即指袂之長於手的部分,因爲是接上去的,就被拽斷了。漢代以後,“袂”字逐漸消失,衣袖統稱爲“袖”。

“領”和“袖”之所以在文獻中常常連稱,一是因爲在衣服的製作上二者都是另加的部分,又都起裝飾的作用,二是因爲二者都有特別的作用,提起領子,整件衣服就可以順當地提起來,《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所謂“提綱挈領”即提住網的總繩和衣服的領子,比喻把問題簡明扼要地提示出來。袖則常用以揮動示意並能表示禮節,《易經·歸妹》王弼注:“袂,衣袖,所以爲禮容者也。”孔穎達疏:“所舉斂以爲禮容。”由於“領”和“袖”在衣服上有重要作用,從而引申出“同類人中的傑出者”的比喻義。“領袖”的這個比喻義與組成這個詞的兩個詞素義已不直接相關,兩個詞素已凝固而不可分,我們無法將表示“傑出人物”的“領袖”拆開用兩個詞素義的疊加來理解,因此,我們認爲“領袖”已經由並列短語演變成爲一個雙音詞。“領袖”成詞的時代發生在兩晉時期。

    我們現在用“領袖”指稱“國家、*團體、羣衆組織的最高領導人”,此義是從“同類人中之傑出者”引申而來的,早在明清時就已見用。《明史·曹於汴傳》:“時紹徽、應*附魏忠賢得志,必欲害於汴,屬其黨石三畏以東林領袖劾之,遂削奪。”

                                                   (選自2014年第3期《新華文摘》)

4.下列關於“領”和“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領”字出現較早,最早在《詩經》中已有使用,“領如蝤蠐,齒如瓠犀”中的“領”即指人的脖頸

B.“袖”字最初是指袂中長於手、反屈至肘的那部分,如《左傳》中“餘狐裘而羔袖”中的“袖”就是。

C.“領袖”連用最早見於《莊子》,該書記錄“郢人”(“獿人”)“施廣領大袖以仰塗,而領袖不污”。

D.“領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常見在“同類人中的傑出者”或“做他人的楷模”等義項上被使用。

5.下列關於“‘領’和‘袖’在文獻中常常連稱”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領”和“袖”都是衣服的重要構件,都是另加的部分,且都有裝飾*。

“領”和“袖”各自有特殊的作用,並由此給人這樣或那樣的思想啓迪。

“領”和“袖”由其本義引申而來的比喻義,讓其最終合變成一合成詞。

“國家、*團體、羣衆組織的最高領導人”讓“領袖”更加不能拆分。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3分)

在兩晉時,“領袖”雖然有“楷模”的義項,但也見有“爲後漢末年黃巾賊之領袖”,可見其感**尚不全是褒義。

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有“左手把秦王之袖……自引而起,袖絕”的記載,因爲“袖”是另接上去的,所以易“絕”。

“領袖”一旦當作“同類人中的傑出者”來看待,它就已成合成詞了,因爲它的意義和其中兩個詞素的意義不再直接關聯。

“而領袖不污”和“屬其黨石三畏以東林領袖劾之”的“領袖”異中有同,因爲它們的含義不同卻都不再只是並列短語。

【回答】

4.C

5.B 

6.D

【解析】

4.

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對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資訊篩選。C項“連用最早見於《莊子》”概括錯誤,文字第二段“最早見於漢代文獻”,這裏所說的是《莊子集解》,而《莊子集解》與《莊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類題目首先要瀏覽選項,之後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並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這類題目編題者會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別要關注句中限制*的副詞。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5.

試題分析:本題考察篩選、整合資訊的能力。題幹給出提示“‘領’和‘袖’在文獻中常常連稱原因”,依據這一點可以找到文中的最後兩段,因爲倒數第二段有句子“‘領’和‘袖’之所以在文獻中常常連稱”,這給以提示。B項分析有誤,文中說的是“二是因爲二者都有特別的作用,提起領子,整件衣服就可以順當地提起來”,由此可知“連用”需要“領”和“袖”的“相同處”來支撐。

考點:歸納和篩選文中的資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資訊的辨析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句段,然後將選項與文字內容進行比較。選項構成一般分爲兩部分,有理有據。其中D項中“它們……都不再只是並列短語”概括失當,導致該理由難以支撐其前的觀點。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