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諫逐客書    李斯①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

習題庫 閱讀(1.0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諫逐客書    李斯①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諫逐客書    

李斯

①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範叔,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②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爲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官,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南金錫不爲用,西蜀丹青不爲採。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爲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致諸侯之術也。  

③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④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衆。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1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             寶:寶貝

B.遂散六國之從                       從:“縱”,特指合縱

C.此非所以跨海內、致諸侯之術也       所以:表憑藉,用來

D.卻賓客以業諸侯                     業:創立功業,使……成就事業

15.下列論據沒有使用正反對比論*的一組是(    )

A.①五帝、三王“地無四方,民無異國”

②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B.①昭王得范雎,廢穰侯,……使秦成帝業

②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C.①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②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D.①棄擊甕而就鄭衛,退*箏而取《韶虞》

②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16.下列對文意的理解和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列舉了秦國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國君任用客卿而國富兵強的史實,用充足的事例說明客卿對秦國帝業的建立是有功的,從而*了驅逐客卿是錯誤的這一中心論點。       

B.作者在最後一段中說“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意在表明逐客不僅會導致本國人口減少,造成內部空虛,還會使敵國人力增加,而且賓客被驅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諸侯,從而構樹新怨。

C.本文在論*的邏輯上步步推進,層層深化。時間上由遠及近,先言古代,次論現實,再言及未來。在論逐客的危害時,程度由輕及重:如果沒有客卿,秦國就不會富利強大;不僅不能統一天下,還有亡國的危險。

D.文章重筆濃墨,鋪張排比,列舉出秦王所喜愛的珍寶、美*、音樂等大量的生活享用,目的是批評秦王快意當前、耽於物質享受、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

17.把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①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14.A

15.C

16.D

17.(1)倘若四位君主拒絕客卿而不予接納,疏遠賢士而不加任用,這就會使國家沒有豐厚的實力,而讓秦國沒有強大的名聲了;(2)當它揹負着青天,不可能再有什麼可以阻擋着它的時候,它也就從容自若地直奔向南海這個目的地了;(3)我想奉命奔馳前往,可是祖母劉氏的病情卻日漸嚴重;想暫且順從私情奉養祖母,而我的請求卻不被允許。

【解析】

14.

試題分析: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本題中,A項,寶,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寶貝,珍愛,珍視。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於議論文中論據的使用情況分析,在解答時,先要準確理解題乾的要求,再用排除法,逐項加以分析、排查。C項,都是從正面說的。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16.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緻,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微末節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後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本題中,D項,目的是爲了同秦王對待客卿的態度進行比較,指出秦王用物跟用人態度的矛盾。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檢視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爲主,意譯爲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尤其是重點實詞、虛詞和詞類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準確,力求使整個句子通順合理,達到“信、達、雅”標準。本題中,要掌握以下關鍵字詞的翻譯:(1)“卻”“內”“是”;(2)莫、夭閼、者、圖;(3)日篤、苟、告訴。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參考譯文】

我聽說官吏在商議驅逐客卿這件事,私下裏認爲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併國家二十多個,於是稱霸西戎。秦孝公採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因此殷實,國家因此富強,百姓樂意爲國效力,諸侯親附歸服,戰勝楚國、魏國的*隊,攻取土地上千裏,至今*安定,國力強盛。秦惠王採納張儀的計策,攻下三川地區,西進兼併巴、蜀兩國,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漢中,席捲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東面佔據成皋天險,割取肥田沃土,於是拆散六國的合縱同盟,使他們朝西事奉秦國,功烈延續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廢黜穰侯,驅逐華陽君,加強·鞏固了王室的權力,堵塞了權貴壟斷*的局面,蠶食諸侯領土,使秦國成就帝王大業。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勞。由此看來,客卿哪有什麼對不住秦國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絕客卿而不予接納,疏遠賢士而不加任用,這就會使國家沒有豐厚的實力,而讓秦國沒有強大的名聲了。

陛下羅致崑山的美玉,宮中有隨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飾上綴着光如明月的寶珠,身上佩帶着太阿寶劍,乘坐的是名貴的纖離馬,樹立的是以翠鳳羽毛爲飾的旗子,陳設的是蒙着靈鼉之皮的好鼓。這些寶貴之物,沒有一種是秦國產的,而陛下卻很喜歡它們,這是爲什麼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國出產的才許可採用,那麼這種夜光寶玉,決不會成爲秦廷的裝飾;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會成爲陛下的玩好之物;鄭、衛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會填滿陛下的後宮;北方的名驥良馬,決不會充實到陛下的馬房;*南的金錫不會爲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會作爲*飾。用以裝飾後宮、廣充侍妾、爽心快意、悅入耳目的所有這些都要是秦國生長、生產的然後纔可用的話,那麼點綴有珠寶的簪子,耳上的玉墜,絲織的衣服,錦繡的裝飾,就都不會進獻到陛下面前;那些閒雅變化而能隨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麗,也不會[1]立於陛下的身旁。那敲擊瓦器,拍髀*箏,烏烏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確真是秦國的地道音樂了;那鄭、衛桑間的歌聲,《韶虞》《武象》等樂曲,可算是外國的音樂了。如今陛下卻拋棄了秦國地道的敲擊瓦器的音樂,而取用鄭、衛淫靡悅耳之音,不要秦箏而要《韶虞》,這是爲什麼呢?難道不是因爲外國音樂可以快意,可以滿足耳目官能的需要麼?可陛下對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國的就要離開,凡是客卿都要驅逐。這樣做就說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聲*方面;而所輕視的,卻是*士衆。這不是能用來駕馭天下,制服諸侯的方法啊!

我聽說田地廣就糧食多,國家大就人口衆,武器精良將士就驍勇。因此,泰山不拒絕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湖海不捨棄細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業的人不嫌棄民衆,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東西南北,百姓不論異國它邦,那樣便會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賜福運,這就是五帝、三王無可匹敵的緣故。拋棄百姓使之去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使之去事奉諸侯,使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西進,裹足止步不入秦國,這就叫做“借給敵寇武器,送糧食給盜賊”啊。

物品中不出產在秦國,而值得珍視的卻很多;賢士中不出生在秦,但願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驅逐賓客來資助敵國,減損百姓來充實對手,內部自己造成空虛而外部在諸侯中構築怨恨,那要謀求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啊。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