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地名是基本的社會公共資訊,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態和載體。...

習題庫 閱讀(2.87W)

問題詳情: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地名是基本的社會公共資訊,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態和載體。...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地名是基本的社會公共資訊,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態和載體。現在國內許多城市散佈着“洋地名”,創意英國、香榭麗舍、挪威森林、金*維也納、阿拉丁花園、波西米亞花園、戛納風情街、米蘭陽光、普羅旺斯陽光花園、荷蘭水鄉、塞納河畔、溫哥華廣場,“曼哈頓”“泰晤士”扎堆,“維也納” “地中海”層出不窮,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甚至調侃道:“想在一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嗎?可以,如果你在*。”

近十年來,這一現象風靡全國。有人認爲,這些“洋地名”代表着高品位、*化;也有人認爲,這是價值取向變化的反映,是本土文化的不自信,是居住文化的大缺憾……

對這種現象,你有何看法?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回答】

舊稱仍堪千吟,故土不宜洋名

國家發展的*化,不僅體現在經濟水平中,還映*在日常生活裏。縱使是在國內城市,也能實現“一日穿行於羅託魯拉小鎮,漫步在普羅旺斯,遊走於卡布奇諾”的幻想。

對於故土冠以洋名氾濫的現象,我認爲是不合時宜的。

這不是一次舊酒換新瓶的簡單調換,而是一次傳統文化的攻守戰。一個地名不僅僅是一個區域的標號,一種地域特*的凝結,在一截歲月的見*下凝固成一份記憶的符號。它目睹了這片地域的興衰成敗,參與了周遭人們的喜怒哀樂,在日轉星移中堅守着這份沉重。它不再是一個爲劃分區域而標定的符號,而成爲了一個地域的文化積澱。

然而,當憑着“與時俱進,*接軌”的底氣撕開這個城市的血肉,大張旗鼓地貼上了洋名標籤時,直接粗暴的無知糟蹋了文化的傳承、地域的記憶,人們的情感時,一切還顯得那麼合乎情理,無關緊要嗎?

或許有人以“抱殘守缺”爲說辭指責我們態度保守,但你們認爲的“殘缺”從未發生在我們的文化裏,那是你們“崇洋媚外”的思想,對地域傳統文化的臆想。真實的“殘缺”根固在你們的卑屈裏。至於態度的保守,那更近於對文化底蘊的堅定,我們支援*交流文化交融,但絕不會妄自菲薄地動搖傳統的根基。那是千載歲月留給我們的遺禮,可堪千次地吟唱。

再論洋名的泛濫,大抵是出於人們的急功近利。嚮往普羅旺斯的浪漫,卻無法複製那一片花海,便自以爲是地取巧,直接套用地名,妄圖以此提升格調品味。殊不知,這是消費情調的土方子,沒有架構出預料的浪漫,徒添幾分滑稽效果。再者洋名裏蘊含的外邦文化誠然會讓人感嘆,但是缺少了那份感同身受的文化共識,它便無力引起情感的共鳴。感嘆只會挑起一時的獵奇,終逃不過冗長的時間。沒有傳統的支撐,它只會被消磨成塵埃,灰飛煙滅於某日。

故此,洋名的橫行霸道應該適可而止了。我們也應該把欣賞投注在舊地名中,挖掘出隱匿於記憶中的美麗,感悟文化的洗禮,千萬次輕吟那個名字,不再是饒舌矯情的洋名。

【解析】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審題時可根據材料內容及反映的社會問題而構思立意。讀後可知,材料主要講述了洋地名亂象和民族文化及價值取向的內容。考生可針對洋地名的態度和觀點及洋地名和民族文化進行構思立意。例如,要弘揚民族文化特*,不能崇洋媚外;要有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不能一味的盲從洋文化。東西方文化融合是大勢所趨等。可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要注意擬寫一個出*的題目。

【考點定位】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爲表達運用E

【技巧點撥】材料作文是近幾年高考經常採用的考查形式,考生構思的第一步是讀懂材料,這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重要前提,沒有讀懂材料必然會模糊作文,以致出現偏題或者離題的現象,讀懂材料必須全面把握,切不可斷章取義,執其一端,而要抓住重點,明白內容,理清關係,理解中心,爲立意奠定一個較好的審題基礎。立意時要求準,力求新穎。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壞直接影響到作文的深刻與否和創新程度,因此,寫材料作文,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要儘量在立意上求準求新。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新”字上下功夫,這樣寫成的文章纔有希望煥發出創造的光*。例如這則材料作文題,考生應圍繞洋文化與民族本土文化的關係進行構思立意。立意時,雖然可從多個角度立意,但考生從二者的融合關係角度立意較佳。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