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載:“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俱...

習題庫 閱讀(3.33W)

問題詳情: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載:“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俱,失先後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荀子這一觀點的合理*在於  ①重視法律對於治國的重要*,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  ②把“君子”當作“法”的本原,是可貴的唯物主義思想  ③正確揭示了君子和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主次關係  ④看到了國家治理要處理好德治和法治的辯*關係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回答】

A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載:“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俱...【考點定位】尋覓社會的真諦

【名句釋義】“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俱,失先後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的意思是指:法制,是*的開頭;君子,是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簡略,也足夠用在一切方面了;如果沒有君子,法律即使完備,也會失去先後的實施次序,不能應付事情的各種變化,足夠形成混亂了。這段話強調君王之道在於任用人才,任用賢能,但也包含了人治作用大於法治作用的不正確觀點。

知識點: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尋覓社會的真諦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