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湖北武漢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樑嘗有疑獄,羣臣半以爲當罪,半以爲無罪,雖樑王亦疑。樑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

習題庫 閱讀(2.52W)

問題詳情:

湖北武漢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

樑嘗有疑獄,羣臣半以爲當罪,半以爲無罪,雖樑王亦疑。樑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國,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問曰:“樑有疑獄,獄吏半以爲當罪,半以爲不當罪,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相如也,其徑相如也,其澤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徑與*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樑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樑國大悅。

由此觀之,牆薄則亟壞,繒③薄則亟裂,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樑國曾經有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爲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爲是無罪。即使是樑王也很疑惑。樑王道:“陶朱公(即范蠡),憑藉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爲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於是就召來范蠡問他說:“樑國有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爲有罪一半認爲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麼樣?”范蠡說:“我是個卑賤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既然大王讓我斷,那麼,(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個白玉璧,它們的顏*、大小、光澤都差不多,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王說:“大小與*澤都差不多,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爲什麼?”范蠡說:“從側面看一個厚度是另一個的兩倍,因此賣千金”。王說:“好。”所以案件難斷就從輕發落,獎賞有疑問就賞與,樑王非常高興。     由此看來,牆薄了就容易坍塌,絲織品薄就容易裂開,器物薄就容易毀壞,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發*。那些薄的事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大概還沒有。所以統治*施行政令教化的諸侯們,應該以厚德對待*就可以了。

                                    (選自劉向《新序》)

【註釋】 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輔佐越王勾踐滅吳之後,隱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 侔(móu):等同。③ 繒(zēng):絲織品的總稱。

1.對下列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樑嘗有疑獄    獄:案件       B.臣,鄙民也    鄙:淺陋

C.不知當獄      當:應當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對下面加點字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 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 側而視之

③ 其徑相如也          ④ 然其價一者千金

A.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不同      B.① ② 用法相同,③ ④ 用法相同

C.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不同      D.① ② 用法不同,③ ④ 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樑王認爲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敵國,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樑王詢問時,拿一薄一厚兩塊玉湖北武漢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樑嘗有疑獄,羣臣半以爲當罪,半以爲無罪,雖樑王亦疑。樑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 璧作比,暗示樑王治獄要寬厚。

C.樑王聽從陶朱公的建議,推行仁政,厚上國人,舉國上下歡欣鼓舞。

D.作者姐樑王與陶朱公討論“疑獄”一事意在說明“物薄易壞”的道理。

【回答】

1. C

D

B。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