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2019·重慶A)閱讀下文,回答問題。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

習題庫 閱讀(3.06W)

問題詳情:

(2019·重慶A)閱讀下文,回答問題。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

(2019·重慶A)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⑤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潭中魚可百許頭                     (2)佁然不動          

(3)俶爾遠逝                               (4)以其境過清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遊記,按“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遊者”的順序,記錄了作者遊覽的經歷。

B.文章開篇以環佩相擊之音來寫水聲,表現出水聲的清脆,令人愉悅;同時也借水聲烘托出環境的幽靜。

C.第②段寫游魚,先總體寫魚的大體數量和“空遊無所依”的狀態,接着採用特寫鏡頭寫日光魚影,勾畫出一幅生動活潑的游魚圖。

D.作者善用正面和側面結合的描寫方法來寫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採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作者感到“悽神寒骨,悄愴幽邃”,這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冷清所致,還有更爲深層的原因。請結合選文和連結材料(作者同時期在永州寫給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層原因。(4分)

 (連結材料)僕①悶即出遊,時到幽樹好石,暫得一笑,已②復不樂。何者?譬如囚拘圓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體,亦以爲適,然終不得出,豈復能久爲舒暢哉?

(選自柳宗元《與李翰林建書》,有刪節)

 (註釋)①僕:對自己的謙稱。②已:過一會兒。③譬如囚拘圓土:好像被囚禁在圓形圍牆之中。④和景:溫暖的日光。

 

【回答】

1.(1)可:大約。(2)佁然:靜止不動的樣子。(3)俶爾:忽然。(4)清:悽清。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後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要考慮到詞類的活用和是否是通假字。①句意爲: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②句意爲:呆呆地(停在那裏)一動不動。③句意爲: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④句意爲:因爲這裏的環境太悽清。

 2.(1)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2)兩岸的形狀像*的牙齒交錯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①重點字詞:澈,照;影,影子;布,映(活用,名詞用作動詞)。②重點字詞:勢,地勢;犬牙,像*的牙齒那樣(這裏是活用,名詞用作爲狀語);差互,參差不齊。

3.D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把握。要求我們必須對文章的內容有全面的瞭解,綜合瞭解作者的時代背景,全面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做到由表及裏的分析。通讀全文,把握文意,ABC三項說法都正確;D項有誤,“斗折蛇行”,就是採用正面描寫,用比喻的修辭表現溪水的曲折蜿蜒,不是側面描寫。側面描寫如本文寫魚,就從側面突出了水的清澈。

4.被貶謫的境遇,讓柳宗元時時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圓土”中無法解脫。面對小石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歡娛,最終還是會泛起“悽神寒骨”的傷感。

 (解析)本題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文意、瞭解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原因。閱讀兩文,瞭解內容,從“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以其境過清”等語句中可知,作者感到“悽神寒骨”的原因是:被貶之地荒遠;小石潭周圍環境悽清。“僕悶即出遊,時到幽樹好石,暫得一笑,已復不樂”“譬如因構圓土”表明作者雖然寄情山水,但有時觸景生情,想到自己參與王叔文*改革失敗後被貶的遭遇,還是感到“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參考譯文)我悶了就出外遊山水,偶而看到一些好樹好石頭,心情爲之一顫。過去之後又不快樂了,就好像一罪犯被拘囚在監獄裏一樣,一碰到好天氣,自己就靠着牆搔一搔,摩一摩,活動一下肢體,當這個時候,也覺得很舒服。再看天地有多大,不過是一尋一丈之間,然而自己終究還是出不去,那怎麼能夠總是感到很舒暢呢?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