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小石潭記》,回答下列各題。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嗚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

習題庫 閱讀(1.49W)

問題詳情:

閱讀《小石潭記》,回答下列各題。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嗚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

閱讀《小石潭記》,回答下列各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嗚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堪,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耳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4.下列四項中加點字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全石以爲底                以其境過清

B.潭中魚可百許頭            明滅可見

C.水尤清冽                  以其境過清

D.佁然不動                  月*入戶,欣然起行

5.下列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隔篁竹,聞水聲”“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寫出了發現小潭的經過,給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句子明寫游魚,暗寫潭水的清澈,這種襯托的筆法極其巧妙。

C.“斗折蛇行,明滅可見”,作者成功地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錯的特點,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D.“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襯托出了作者那種渴望熱鬧的心境。

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把地處幽僻的小石潭作爲描寫對象,意在借荒遠之景,寓貶謫之怨,傾抑鬱之情。

B.本文的作者是唐代柳宗元,其被貶謫到永州後寫的山水遊記總稱爲“永州八記”。在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C.作者透過寫小石潭人跡罕至、幽深冷寂的環境和氣氛,意在表現孤悽悲涼的思想感情。

D.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繪之中,直抒胸臆,表達了被貶流放的憂傷怨憤。

【回答】

(1).D

(2).D

(3).D

【解析】

(1).A. “以”解釋爲:用/因爲;

B. “可”解釋爲:大約/可以;

C. “清”解釋爲:清澈/悽清;

D. “然”解釋爲:……的樣子;

故選D。

(2).D.有誤。“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襯托出了作者那種孤寂的心境。故選D

(3).D.“直抒胸臆”有誤。作者按遊覽順序組織材料,抓住景物特徵,用生動的語言借景抒發了作者謫居荒原之地的孤寂、悽苦憂傷的感情。故選D

【點睛】

參考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裏十分高興。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爲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爲水中的高地,成爲水中的小島,成爲水中的不平岩石,成爲水中的懸崖。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呆呆地(停在那裏)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下裏竹林和樹木包圍着,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爲這裏的環境太悽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記下了這裏的情景就離開了。

知識點:文章作者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