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端午的陽光熊紅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淚羅*畔的屈原,得知秦*隊已...

習題庫 閱讀(2.2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端午的陽光熊紅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淚羅*畔的屈原,得知秦*隊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端午的陽光

熊紅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淚羅*畔的屈原,得知秦*隊已攻破楚國鄭都,頓時感到支撐生命的最後一點亮光熄滅了。

當他把“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詩句吟誦給*邊漁父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將自己的清澈與*水的澄明合二爲一了。我知道,這是屈子爲保留個體純淨最無奈的選擇,也是迄今爲止,文化祭壇上最高尚的選擇。

最終,三閭大夫坐在了汨羅*邊,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陽光裏,把最後的生路溺死水中。懷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涼的心,走進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擾未悔”的詩句,留在了岸上,留給了端午。一條*因爲成了一個詩人心靈最後的歸屬地,而永遠被世人銘記。一個普通的節日,因爲收留了偉大詩人的高尚魂魄,而內涵充盈。

端午,把緬懷和敬仰裹成了節日的糉心。

節日的壽命當然要比人的壽命長久許多,所以,三閭大夫把自己的傲骨託付給了這個日子。在結束自己生命肉體的同時,也放*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水灌洗的靈魂,猶如*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後人的視線和思想。我知道,這種深入骨髓的隱痛,來自時間深處的行吟,一個揹負着深重苦難,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日,其實是在爲自己的存在尋找一個*。

所以,端午節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詩人余光中所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淚羅*。”

以我們現在的視角來看,用一個詩人的隕落,喚醒了一種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國,卻用死成就了《離騷》一樣,忽然覺得,端午節其實更像是包裹糉子的葦葉了,它把所有的內容和精髓,密密細細地包藏起來,讓我們極具耐心地一層層開啟,最後領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時,葦葉汲取了糉米的黏質,糯米滲透着葦葉的清香,似如端午與屈子之間的浸染,節與人的統一。

我對端午節的最初認知,完全來自於糉子,那時候的小學課本,還沒有涉及到“楚辭”或者《離騷》的片言碎語,文化不高的母親也無法給我們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好在糉子並不因爲我們的無知而改變所蘊含的味道,我總會把端午節和甜香黏軟的糯米聯繫起來。這使得整個貧乏的生活,還能透*出星星點點的光亮,就像枯枝間的芭蕾,滲漏出些許隱祕的春意。

現在看來,那些夾雜在一年日曆中爲數不多的能激發我們飲食嚮往的節日,早已成爲精神上抵檔艱難生活的盾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該爲擁有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閭大夫叩謝。對童年而言,這是一個多麼充滿人情關懷的節日啊!那種甜膩的感覺,一直泛舟舌津。

後來知道了屈原和楚懷王,知道了《國殤》和汨羅*,知道了每年這一天,人們蜂擁*岸,*艾蒿、掛菖蒲、吃糉子、競龍舟,把一種悲情的懷念渲染成了歡悅的行爲,熱熱鬧鬧,轟轟烈烈。

歷史會在很多場合拐出一道彎來,就像屈原投*時所選擇的河泊潭一樣——它是汨羅*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彎曲處。這種彎道,對河流而言,只是改變了水的流向;對三閭大夫而言,卻是以生命爲筆,填充了歷史的章節,引領了情感的走向。許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彎道,這些遠航至此的細節,因爲承載了有溫度的夙願,使得堅硬的歷史柔軟了許多。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生命的結局讓歷史的敘述更具悲情。明白了這一點,再品嚐糉子時,心情會沉重許多。

事情往往是這樣,在分享一種傳統時,我們更多的時候只在關注它所帶來的結果,而其中蘊含的真諦,卻很少探究了。因爲時空的距離,讓來源變得愈加縹緲和混沌。好在歷史給了我們最好的解決方式,它讓時間淡化了一個國家的破碎的同時,卻強化了一種品質的高貴。它讓我們穿越兩千三百年的距離,聆聽到了一條河流古老的潮汐。這時候的端午,或許更像是一縷陽光,從汨羅*的源頭流淌過來,映照着*邊每一位過客的內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無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鏡,端放在我們必經的路口,讓人們從歷史影像中,找到現實的映像。

7.下列對散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

A. 文章透過寫汨羅*因屈原而被人銘記,來*名家名作對於名勝的重要意義,正如歐陽修之於醉翁亭、范仲淹之於岳陽樓,表現了山河與文化血肉相連。

B. 文中詩一般的語言,意蘊深厚,充滿張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寫出了屈原在*文化中開創*的作用。

C. 文章末段讚頌了屈原偉大的品格無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的不足,促使我們反思並不斷提升自己,強化了屈原精神在現實中的意義。

D. 文章以“端午”爲線索組織材料,回顧了對端午節的認知過程,對自己最初只喜歡端午節糉子的淺薄而感到慚愧,對世人將悲情渲染成歡悅而感到不滿。

8.文章前三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9.從全文看,“端午的陽光”有幾重含義?請簡要分析。

【回答】

7.B

8.①寫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淚羅*的事件,點明丁屈原與端午節的關係(端午節紀念屈原的來由)。

②表現了屈原純潔高尚的品質,讚頌了屈原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

③它照應了題目,引發了下文關於端午節的感想。

9.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的陽光,是照着屈原投*的陽光,是歷史的見*。

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

③它是端午節的文化之光。屈原的愛國、正直,屈原的純潔、高貴,就像陽光一樣映照進後人的內心。

【解析】

7.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對散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篩選和概括。對於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把握如下幾點,一是選擇“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一項,二是選擇“一項”或是“兩項”。本題中,A項錯 ,作者寫作的目的並不是談名家名作與名勝之地的關係。C項理解錯誤,“屈原偉大的品格無人能企及”,與“有些品格是無法超越的”不一致。“不斷提升自己”沒有依據。D項錯在“慚愧”和“不滿”,沒有此意。

8.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文章前三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這考查段落的作用。應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作答。先找到前三個自然段,內容上寫了……,表現了……;然後再看這一內容與標題和下文的關係。前三個自然段主要了寫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聽聞秦*隊已攻破楚國郢都懷抱巨石自沉汨羅而死的事件,交代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由來,這一內容表現了屈原的愛國精神;從結構上來看,照應了標題“端午的陽光”,引發下文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點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範圍。這些都是答作用題首先要思考的。然後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內容,以此作答,這是前提。內容上:是爲了寫什麼或爲了說明什麼(主要內容或主題),抒發了作者……情感,表現手法、用得比較生動的詞句及其表達效果。接着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關聯作用。根據不同文字的內容安排,有時還要結合表現手法所起的作用考慮結構作用。這類手法的作用還有“對比”“襯托”等。比如本題所涉及的段落是文章“前三段”,屬於開頭的文字,所以對於結構上的作用,主要從與標題的照應和對下文的引出等方面作答。

9.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從全文看,‘端午的陽光’有幾重含義?請簡要分析”,這是針對標題設題,考查標題的含義。題幹已經明確“幾重含義”,說明*不止一點,同時應分點作答。“最終,三閭大夫坐在了汨羅*邊,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陽光裏,把最後的生路溺死水中”,由此可以知道“端午的陽光”表層意是指此時照着屈原投*的陽光,見*了此刻的歷史。“三閭大夫把自己的傲骨託付給了這個日子。在結束自己生命肉體的同時,也放*出了精神的光芒”,“端午的陽光”又指“屈原的精神光芒”。“這時候的端午,或許更像是一縷陽光,從汨羅*的源頭流淌過來,映照着*邊每一位過客的內心”,“端午的陽光”更是指端午節的文化意義對後人的影響。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