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材料一 現在看,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以某省爲例,深度貧困的特徵可以概括...

習題庫 閱讀(3.1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材料一 現在看,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以某省爲例,深度貧困的特徵可以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現在看,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以某省爲例,深度貧困的特徵可以概括爲“兩高、一低、一差、三重”。“兩高”即貧困人口占比高、貧困發生率高。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占全省貧困人口總數22%以上;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在15%以上,高於全省貧困縣平均水平近9個百分點;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接近35%,高於全省貧困村平均水平近24個百分點。“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深度貧困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1650元,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86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8元,分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7%、36.2%、49.7%。“一差”即基礎設施和住房差。深度貧困縣的貧困村中,村內道路、入戶路、危房需要維修和重建。“三重”即低保五保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重、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脫貧任務重、貧困老人脫貧任務重。

深度貧困地區在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

(摘自南方網)

材料二

2012~2016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數據及發生率

材料三 脫貧攻堅千難萬難,最難的是有一些貧困羣衆“不怕窮”,也就是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解決精神匱乏比解決物質匱乏難,解決千百年來形成的落後觀念和習俗比解決貧窮難。

國家統計局近期對雲南八個市州“直過民族”貧困村進行調查,59.5%的受訪者對當前生活表示滿意,35.2%表示一般,只有5.3%的表示不滿意。貧困程度這麼深,滿意度還非常高,“不怕窮”、安於現狀是一個重要原因,寧可守着窮攤子,也不願幹出新生活。

落後的觀念、習俗,許多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精神上的內生動力和物質上的脫貧,既有密切聯繫,也有一定區別。扶貧工作既不提高標準,吊高胃口,也不急於求成,降低標準,我國有信心到2020年打贏這場攻堅戰。

(摘自**網)

材料四 不同地區因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等原因,致貧原因不盡相同,“個*化”扶貧無疑是一劑治療貧困的良*。

扶貧“個*化”,因地因人制宜是關鍵。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個體,在致貧問題上存在差異*,唯有深入其中、量體裁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精準扶貧的效用,全面助推精準扶貧攻堅工作持續升溫。個*化扶貧在政策的制定上,要摸清家底,找出區域致貧的主要原因,借鑑其他地區扶貧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對其可行*進行研判,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探索*科學合理的幫扶政策,並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根據推進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在扶貧項目上,要改變“幫扶就是幫錢幫物”的傳統觀念,多研究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按照貧困程度、產業發展進度、脫貧難易程度等,制定地區扶貧開發實施計劃和年度計劃,把扶貧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總體規劃統籌安排,杜絕盲目扶貧。

(摘自《大衆日報》)

4.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深度貧困縣的“兩高”即貧困人口占比重、貧困發生率高,明顯超過所在省的平均水平。

B.深度貧困縣國內生產總值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只有所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C.深度貧困縣的貧困村問題重重,村內道路、入戶路等基礎設施和危房均需維修和重建。

D.深度貧困縣的低保五保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貧困老人等三類人口脫貧任務重。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材料一、二用明確的數字指出我國脫貧攻堅工作面臨的難點和現狀,材料三則對部分地區貧困現象產生的原因作了分析。

B.從材料二看,2012~2016五年間,脫貧標準越來越高,當年貧困人口減少、年底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都呈直線下降趨勢。

C.在扶貧過程中,必須立足於各地實際情況,探索*科學合理的幫扶政策,不能使用其他地區的經驗和做法。

D.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區致貧原因也完全不同,只有實行個*化扶貧才能改變貧困面貌,全面助推扶貧攻堅工作。

6.根據上述材料,概括個*化扶貧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回答】

4.B

解析:B.“國內生產總值”表述不準確,原文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且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原文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

5.A

解析:B.“都呈直線下降趨勢”分析不當,材料二表格中,2015年貧困人口減少數比2014年、2016年都多。C.“不能使用其他地區的經驗和做法”分析不當,由材料四可知,制定政策時應“借鑑其他地區扶貧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對其可行*進行研判”。D.“不同地區致貧原因也完全不同”概括不當,原文材料四說“致貧原因不盡相同”。

6.①找出致貧原因,精準扶貧。②優化農村幹部隊伍,找準個*化發展路徑。③借鑑成功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科學合理政策。④改變“幫錢幫物”的傳統觀念,推進產業扶貧。(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得6分)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