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隨想錄》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9.5K)
《隨想錄》經典語錄
巴金直面“*”帶來的災難,直面自己人格曾經出現的扭曲。他願意用真實的寫作,填補一度出現的精神空白。
《隨想錄》是巴金一生的心血。他在晚年終於寫下了在當代*產生巨大影響的《隨想錄》,以此來履行一個知識分子應盡的歷史責任,從而達到了文學和思想的高峯。
《隨想錄》堪稱一本偉大的書。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經驗來傾心創作的。如果沒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沒有對完美人格的追求,沒有高度嚴肅的歷史態度,老年巴金就不會動筆。他在《隨想錄》中痛苦回憶、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實人格的塑造。 [1] 
《隨想錄》收錄巴金先生*結束後創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爲《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共五集,統稱隨想錄。

經典語錄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沒有人因爲多活幾年幾歲而變老:人老只是由於他拋棄了理想。歲月使面板起皺,而失去熱情卻讓靈魂出現皺紋。 你像你的信仰那樣年輕,像你的疑慮那樣衰老;像你的自信那樣年輕,像你的恐懼那樣衰老;像你的希望那樣年輕,像你的絕望那樣衰老。 在你的心靈*有一個無線電臺。只要它從大地,從人們......收到美、希望、歡欣、勇敢、莊嚴和力量的資訊,你就永遠這樣年輕。

過去我吃夠了“人云亦云”的苦頭,這要怪我自己不肯多動腦筋思考。雖然收在這裏的只是些“隨想”,它們卻都是自己“想過”之後寫出來的,我願意爲它們負責。

文學作品能產生潛移默化、塑造靈魂的效果,當然也會做出腐蝕心靈的壞事,但這二者都離不開讀者的生活經歷和他們所受的教育。經歷、環境、教育等等都是讀者身上、心上的積累,它們能抵抗作品的影響,也能充當開門揖“盜”的內應。

我明明記得我曾經由人變獸,有人告訴我這不過是十年一夢。

我唯一的心願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裏。

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有一個時期我的確相信別人所宣傳的一切,我的確否定自己,準備從頭做起,認真改造,“脫胎換骨,重新做人”。後來發覺自己受了騙,別人在愚弄我,我感到短時間的空虛。這是最大的幻滅。

我有滿腹的話,不能信手寫去,思前想後我考慮很多。

人是十分複雜的。人是會改變的。絕沒有生下來就是“高大全”那樣的好人,也沒有生下來就是“座山雕”那樣的壞人。

與狼同棲,便會狼嚎,然而卻須謹防那麼一天,當狼聽出這虛假的狼毫時,會把假狼吃掉。

離開了友誼和藝術,我的生命是不會開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