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17.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鳳棲梧賀鑄爲問宛溪橋畔柳。拂水倡條①,幾贈行人手。一樣葉眉偏解皺,白綿飛盡因誰...

習題庫 閱讀(3.11W)

問題詳情:

17.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鳳棲梧賀鑄爲問宛溪橋畔柳。拂水倡條①,幾贈行人手。一樣葉眉偏解皺,白綿飛盡因誰...

17.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

鳳棲梧 賀鑄

爲問宛溪橋畔柳。拂水倡條①,幾贈行人手。一樣葉眉偏解皺,白綿飛盡因誰瘦。

今日離亭還對酒。唱斷青青②,好去休回首。美蔭向人疏似舊,何須更待秋風後。

【注】①倡條:柳枝。②青青:借指“楊柳曲”。

(1)“一樣葉眉偏解皺,白綿飛盡因誰瘦。”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請簡析。

(2)這首詞上闋寫柳的句子“爲問宛溪橋畔柳。拂水倡條,幾贈行人手”與王維“客舍青青柳*新”一句在寫柳方面,有什麼不同特點?請簡要分析。

(3)詞的下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簡要概括。

【回答】

(1)比喻,“葉”如“眉”,“柳絮”如“白綿”,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柳葉和柳絮的顏*和形態。擬人,把柳樹人格化,“偏解皺”寫出柳葉通人情,“因誰瘦”寫出柳絮飄飛後枝幹清瘦的形態。

(2)王維的“客舍青青柳*新”一句,手法簡單,只是從視覺上寫出雨後柳樹的青青和清新之*;本詞上闋在寫柳時,則手法多樣,表現在:①正面描寫柳樹的動態。“拂水倡條”,正面直接描寫出柳枝隨風拂水,輕柔多姿的狀態。②用典。“幾贈行人手”,暗用了“古人離別贈柳”的典故,點明離別之事。

(3)表達了離別時的不捨,對友人的勸勉和安慰,離別後的思念和惆悵。

【解析】

(1)試題分析:首先要注意審題,審出問的內容。“‘一樣葉眉偏解皺,白綿飛盡因誰瘦。’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這是考查表達技巧,且明確提問“兩種修辭”。然後到詩句中找出修辭手法,按照“明手法——析手法——明效果”的步驟進行答題。。“葉”如“眉”,“柳絮”如“白綿”,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柳葉和柳絮的顏*和形態。“因誰瘦”寫出柳絮飄飛後枝幹清瘦的形態。“偏解皺”,把柳樹人格化,賦予柳樹以人格,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柳葉通人情。皺葉本是細嫩的柳葉未舒展開來之時的狀態,一樣如眉之柳葉偏偏解皺,寫出了柳葉的對人的情意。待白白的一層絨絨的柳絮隨風飛盡,柳葉自然是細細長長瘦條。詩人借景抒情,景中含情,如眉柳葉,因離情皺起,柳絮飄飛,柳樹因離情而清瘦,表達了離別的悲傷。“因誰瘦”又迴應了開頭的“爲問”。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分鑑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構,還是兼而有之。(1)必須準確的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其次纔是對相關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鑑賞。(2)結合相關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說說作者採取這種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釋(4)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鑑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鑑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美的賞析。解題格式: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比如本題中,“一樣葉眉”,“葉子”如眉,“柳絮”如白綿,前者突出形態,後者突出顏*。“偏解皺”“因誰瘦”又賦予二者以人的情態。

(2)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這首詞上闋寫柳的句子‘爲問宛溪橋畔柳。拂水倡條,幾贈行人手’與王維‘客舍青青柳*新’一句在寫柳方面,有什麼不同特點”,這是考查詩歌中的景物形象以及寫景的技巧。“爲問宛溪橋畔柳”點出了送別的地點,也交代了送別之地的典型景物——柳;“拂水倡條”寫宛溪橋畔之柳,寫景抒情。從正面直接描寫出柳枝隨風拂水,輕柔多姿的狀態,當屬於動態描寫。“幾贈行人手”,暗用了“古人離別贈柳”的典故,點明離別之事。“客舍青青柳*新”,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常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不免籠罩着灰濛濛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所以說“新”,又因柳*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淨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爲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寫景的角度包括: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從運用修辭的角度考慮:比喻 對比 誇張 比擬 借代 雙關 反問 設問互文等;從運用的表現手法的角度考慮:襯托 對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 象徵 鋪陳白描;從景物的動靜的角度來寫:動靜景結合 以動寫靜 以靜寫動;從觀察的角度立足點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諸覺結合):視覺(形*)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從分析景物的全景與特寫景來考慮:粗筆勾勒與工筆細描(點面結合);從分析景物的**搭配的角度來考慮:突出景物的**,注重**的多樣與諧調。比如本題中,王維的詩句主要突出雨後柳樹的顏*,突出清新之意;而本詞中主要從正面對柳樹進行描寫,突出其姿態。

(3)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詞的下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簡要概括”。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本詞下片轉寫離別之時離別之事,敘事抒情。“今日離亭還對酒”,寫作者在送別之地的長亭設宴爲友人餞別,喝起離別的酒。此地一爲別,朋友也許要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裏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着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關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對於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他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唱斷青青,好去休回首。”寫離人對酒長歌,悲傷欲絕。“青青”,當是暗用典故,因《渭城曲》中有“客舍青青柳*新”的句子,而借指離別的歌。“唱斷青青”,極言感情至深,悲傷至絕。“好去休回首”一句則滿含對友人的勸慰。結尾“美蔭向人疏似舊,何須更待秋風後”兩句寫離別之後,濃郁、茂盛的柳樹,在詞人眼中稀疏如前,稀疏之感不必等到秋天柳葉零落之時。悲傷之中隱着深深的思念。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此類題目要注意結合詩歌具體詩句分析。作詩歌題,一是要注意結合詩歌分析,二是要明確答題思路,三是要注意詩歌註釋的提示作用。比如本題中,主要針對下片提問,故應抓住下片的意象、活動、情感詞內容分析。離別之時,如眉柳葉,因離情皺起,柳絮飄飛,柳樹因離情而清瘦,離人對酒長歌,悲傷欲絕,深刻道出離別的傷痛;“好去休回首”一句則滿含對友人的勸慰;末尾兩句寫離別之後,濃郁、茂盛的柳樹,在詞人眼中稀疏如前,悲傷之中隱着深深的思念。答題步驟:第一步,調動積累,讀品詩(詞),理解內容,分析情感。第二步,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