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

習題庫 閱讀(1.3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牀蓐,臣侍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且臣少仕僞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選自《陳情表》有刪節)

李密字令伯,犍爲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必先嚐後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遊夏②。

少仕蜀,爲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徵爲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後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徵至洛。出爲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③。”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於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

(選自《晉書•李密傳》,有刪節)

[注]①醮:改嫁。醮,結婚時以酒祭神的儀式。②遊夏:指孔子的學生子游和子夏,用來指有才華的人。③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出自《左傳·閔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就得不到安寧。

10.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舅奪母志                奪:改變

B.終鮮兄弟                鮮:少,這裏指沒有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觀察

D.周門人方之遊夏          方:比擬,比方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復以洗馬徵至洛

B.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弗之劾也

C.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

D.詔徵爲太子洗馬                          出爲溫令

12.下列各項中對原文中未加標點部分內容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B.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C.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D.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情表》開篇作者以簡潔精練的語言寫自己的孤苦,爲“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作鋪墊。

B.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爲祖母端飯菜、端*,他總要嘗過之後才讓祖母用。

C.李密在祖母劉氏過世後,應徵太子洗馬,實現他在《陳情表》中所說的先盡孝後盡忠的諾言。

D.李密爲官清廉,爲人正直,很有才能,卻始終沒有得到皇上的賞識,因而未能回到京城任職。

14.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

B.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見於《管子·小匡》。漢以來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

C.“洗馬”即在馬前馳驅之意,爲太子的侍從官。教太子政事,文理。

D.史傳類作品當中經常有關於官職變動的詞語,常見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職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遷之意的詞語有“陟”、“升”,含有貶謫之意的有“擢”、“黜”。

【回答】

10.C

11.D

12.A

13.D

14.D

【解析】

試題分析:

10.察:考察。這裏是推舉的意思。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實詞的考覈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覈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以今釋古的現象,如此題的“察”解釋爲“觀察”就是典型的以今釋古。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

11.A以:因爲/憑藉……的身份。B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代詞,“他”。C則:錶轉折/表順承。D爲:動詞,擔任。故D項正確。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虛詞注意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命題的方式一般爲課本一個句子,文字一個句子,首先明確課本句子中的意義和用法,然後把它帶到文字的句子中去,看是否得當,解釋的是否通順,即所謂的代入法。虛詞的用法主要和幾個方面有關係:在句中的位置、前後詞的詞*、固定句式。答題時注意分析。

12.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覈較少,一般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的充當的成分,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如此題“內轉”和“無援”對應,“遷”表官職表動的,後面應該接官職“太守”不是“漢中”。

13.D項李密不能回京爲官是因爲朝中無人作後盾。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定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爲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覈實這些情節,如此題選項D文中表述爲“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李密不能回京爲官是因爲朝中無人作後盾。

14.“擢”是升遷。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文化常識的考覈的題目,去年在大綱卷中出現,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以後還會堅持。文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那主要的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此題主要涉及制度、官職,考覈的內容略選重複。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擢”是升遷。

【參考譯文】

李密,字令伯,是武陽縣人(今四川省彭山縣)。他的一個名字叫虔。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再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戀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裏未曾脫衣,爲祖母端飯菜、端湯*,他總要嘗過後才讓祖母用。有空閒的時候就講學忘記疲勞,並且像對待老師一樣侍奉譙周,被譙周的學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並列(認爲是很有才華的人)。

他年少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讚他。蜀漢平定後,泰始初年,晉武帝委任他爲太子洗馬。他因爲祖母年高,無人奉養,沒有接受官職。於是給皇上上書《陳情表》。

皇帝看了以後說:“(這個)讀書人高雅的名聲,不是圖有虛名啊!”於是就停止徵召(他)。後來(他的祖母)劉氏去世了,(他)服完喪,又以洗馬的身份被徵召到洛陽。(後來)到外地做溫縣的縣令,很討厭下屬官吏從事,曾經給人寫信說:“慶父這種人不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從事把他的信上報給司隸,司隸因爲李密在縣城的名聲清廉謹慎,沒有*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轉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無人作後盾,於是被調到漢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爲不如意而心懷怨恨。等到皇帝在東堂賞賜酒席,讓李密作詩時,他在詩的末尾說:“我這人也有心裏話,說來話長,做官卻朝中無人,不如回家種田。聖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這番話哪會正確啊!”武帝對此很生氣,都官從事馬上奏請罷免李密的官職。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