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四、作文(60分)  (原創)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論語。子張》有言曰:“學而優則仕。”...

習題庫 閱讀(2.2W)

問題詳情:

四、作文(60分)  (原創)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論語。子張》有言曰:“學而優則仕。”...

四、作文(60分)   (原創)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論語。子張》有言曰:“學而優則仕。”近代學者陳寅恪卻說:“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一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認爲,做學問者,不必仕。又有梁啓超曰:“因爲既做政黨,便有許多不願見的人也要見,不願做的事也要做,得不了做學問的清淨。若完全旁觀畏難躲懶,自己對於國家,良心上實在過不去。”

    讀了以上材料,你怎樣看待儒家“學而優則仕”的觀點,請寫一篇論述類文章,闡明你的觀點。

【注意】①題目自擬。②不得少於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回答】

24【命題意圖】主要考查立意、構思、選材、表達等綜合寫作能力,能力層級爲E。

讀書人是社會的擔當,但只有保持靈魂的自由,纔不會滿身媚骨。我理想中的知識分子,是屠呦呦般的身正自清,如魯迅般的目光尖銳,但卻能心繫百姓國運,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奉獻自己的智慧。

國家命運與個人發展,一直是有識之士思考的哲學命題。吾讀書求學,究竟爲哪般?光宗耀祖?賺錢通達?爲國爲民?人生價值,是每一個讀書人都需要思考的本源問題,也是歷代名家名流矛盾痛苦的取捨關鍵。本題意在引發學生思考:傳統觀念與時代責任,先賢立身與自我關照,精神與實踐等問題。命題意圖關注人文*,生活*,思辨*。立足於目前普通高校招生所要求的辯*論述類文章的寫作,也關心學生深層次的生命思考。學生需要在此闡明自身價值觀,關注歷史與時事,有的放矢地行文。本題能拓寬學生思考維度,引領人生走向,是我教育教學的理想所寓。

四、26.作文(60分)

參考立意:1、學而優,不必仕。

           2、學而優,當仕。

【例文】

學而優,不必仕

孟子曾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對讀書人從政的要求是進退自如,隱與仕隨*隨行。但同時,《論語》卻又提出:學而優則仕。強調了讀書人的修身進學與擔當精神。

這是否自相矛盾呢?

我認爲這正是儒家對讀書人的最高要求:潛心學習,注重修身,同時又關心國運,心繫天下。學是常態,仕是形式,既修身進取,端正自身,又關心天下,一心爲公,纔是核心。

所以,我認爲,學而優,不必仕。

心繫天下,又何必糾結仕與不仕!

仕的目的是什麼?社會穩定*,百姓生活幸福和樂,這應該是所有*的最終目的。那麼,如果社會已然到了這一境界,仕與不仕,又有什麼區別?而如果社會動盪不安,百姓流離失所,此時把持*的,當是烏合之衆,有識之士從政,又談何容易?如同一腔熱血強大如孔夫子,也喟然長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那難道學優之士,僅僅是淡然旁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當然不是。我認爲從不從政只是一個形式,哪怕身在*湖,依然可以心繫朝堂。就如孔子,一生奔走,只爲推行仁政德治。即使不從政,他也永遠以一個優秀讀書人的形象,在歷史的政壇上屹立不倒。

學優不必仕,倒不是說一定不仕,而是不注重參政的形式。貢獻智慧,心繫國家,修身進學,做社會的良心,這應該是讀書人最理想的境界。傅斯年曾說:“議政不參政,在歷史夾縫裏保持一個讀書人的自由心*。”他撰文反對宋子文,最終使宋子文倒臺,卻堅決拒絕*的從政邀請,一輩子只是一個學者,卻關心時政,大膽爲民衆發聲。他是一位優秀學者,也是有擔當的良心讀書人。

梁啓超擔心一旦從政,便要見不願見之人,要做不願做之事。似乎從政有許多無奈,其實專於學問之人,若缺少斡旋之能力,白白在官場浪費時間與精力,也是不必要的。

而有些犬儒式的知識分子爲了譁衆取寵,竟玷污了知識分子的名稱。中科院專家的“老百姓呼吸新鮮空氣要納稅”,*民族博物館館長的“不贊成農村孩子上大學”等議案,讓我們驚訝的同時,也會思考,“自古士林多媚骨”,從政,對於知識分子來說,也是一個考驗。

但是,讀書人的社會良心卻不可以泯滅,不必仕,並不是說不關心*。做一個有社會關懷的知識分子,是我所倡導的。各行各業的領*人物,透過*代表大會參政議政,擔當起學者該有的責任,正是我們的爲學爲政理想。

學而優,不必仕,只要你是關心社會,高瞻遠矚,心懷仁義之人,即使身處*湖,依然可以心繫天下。

關於論述類文章寫作的一點思考

    2017年考試說明對於高考寫作的要求是:能寫實用類、論述類、文學類文章。

    學考與各類模擬卷,以及16年高考作文題的趨勢,剛剛過去的淳安教研活動的隱*要求,尤其是議論文所避免不了的宿構材料等弊端,以及社會發展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大學的學術論文寫作要求等,都顯示着論述類文章寫作的必要*。

    而目前一線教師對此方向比較迷惘,對議論文與論述文的界定也模糊不清,本人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

從八月份接手17屆高三以來,一直在變與不變的矛盾裏忐忑不安地進行議論文的寫作訓練與指導。一直到十月,才下定決心進行論述文的訓練。因爲自己也是第一次着手,就需要摸索前行。

以下是我五個月來的做法與自己得出的一些結論,形之於文,借出卷機會,請專家指導斧正。

明方向

論述類文章與議論類文章的區別是,前者圍繞一件事,由淺入深地寫自己的看法;後者就材料得出論點,需論據論*。

這讓我聯想到以往高考卷語用題中的時事點評題,需要“提出觀點,揭示實質,說明理由,寫出結論”的答題步驟。也讓我想到學術論文裏面的基本結構:就現狀提出問題——爲什麼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存在的疑惑。還讓我想到,現代文小閱讀裏論述類閱讀的結構特點,《*日報》時評文的語言特*等。

綜合以上幾個探究來源,我初步把高三考場論述文的內容確定爲:

明確作文題目的話題,針對話題擺明自己的觀點,說明自己持此觀點的理由,同時能揭示話題的實質,談談此類現象的解決措施等。在此基礎上,把作文結構定爲:

是什麼(提出觀點部分)

        1、簡短闡釋作文涉及事件;

        2、提出自己的看法觀點;

        3、適當有文采。

爲什麼(揭示實質分析原因部分):

        1、就事論事揭實質;

        2、盪開一筆析原因;

        3、深入淺出談現狀

怎麼辦(解決問題部分)

        1、針對問題提對策;

        2、重申觀點做結尾。

勤訓練

有了這樣一個方向後,我們開始尋找合適題目訓練,當作文裏不能大量運用論據來撐起八百字時,同學們是凌亂的。但是有條不紊的逐個擊破難點,還是有希望的。

難點一:結構架設。

方法一,研讀例文,歸納結構。尋找典型的論述文,讓學生歸納其結構,評價結構好壞,尋找讓結構清晰的法寶。

方法二,列提綱。這是最能快速上手的架構方法,一週兩提綱,批改用pass或no pass過關批改方式,能讓學生較快建構起自己的思維。

難點二:入題不清。

方法一:研讀並學寫開頭,引用名句、簡述時事、連問造勢,簡括材料等,這些方法,既不會太文藝而有失論述文的理*,又能增添一點文采。

方法二:明確開頭要素,要有闡述材料與清晰觀點。反覆訓練,達到基本要求。

難點三:語言特*。

方法一:摒棄描寫抒情的語句,學習因果、對比、類比、假設等論*語言;

方法二:歸納事例,巧用仿句。一定要用論據來論*,也控制在一兩句話說清的範圍內。

難點四:由淺入深。

怎樣看出事件事物的實質,由淺入深地論述,由點到面的生髮,這是目前我仍未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的學生談論問題僅僅只能停留在淺層,翻來覆去一層意思,沒法深入問題本質。這個思維問題,除了每天一審題的勤訓練外,我不知道如何解決。我也不確定量變能否最終帶來質變。譬如,“碎片化資訊有其優缺點,如何面對碎片化資訊”,觀點好提,但問題的實質、深入多角度看待碎片化資訊,對於閱讀積澱不夠、閱讀理解困難的我們的學生,真是太難,有的甚至什麼是碎片化資訊也難以理解。

所以,面對新的作文考查模式,我更要呼籲:語文,是無法用公式來套、無法用集訓來速成的,她需要從小培養學科素養,在時間的醞釀裏,獲得那種可意而難述的境界。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