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橘頌》創作時期考人教社版高中《語文讀本》(必修)第三冊中選錄的《橘頌》是屈原的一...

習題庫 閱讀(2.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橘頌》創作時期考人教社版高中《語文讀本》(必修)第三冊中選錄的《橘頌》是屈原的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


《橘頌》創作時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語文讀本》(必修)第三冊中選錄的《橘頌》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爲我國第一首詠物詩,它以獨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動地表現了屈原高潔、堅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們瞭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關於它的創作時間,直到現在學者們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認爲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詩中有“年歲雖少”句;有的以詩中整體意象表達爲其遠大志向的依據,認爲是屈原青年時期的作品;有的認爲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爲枳”的說法);有的則認爲它作於頃襄王早期,或認爲作於頃襄王后期;還有的認爲該作品是詩人遭讒被疏、閒賦郢都時期作,或是早於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則撰文斷定它是屈原的絕筆。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爲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對屈原的作品,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展變化過程的認識、把握或有不夠準確、深入的地方。從現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對屈原作品包括《橘頌》認識的模糊、矛盾來。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說,《九章》皆屈原“放於*南之野”後作,也就是說《九章》都是頃襄王時的作品。其《橘頌》的“年歲雖少,可師長兮”句註文卻說屈原“言己雖幼小,言有法則,行有節度,誠可師用長老而事之”,則又認爲《橘頌》乃屈原青少年時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爲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飾潔白之行,不容於世,將餓餒而終。”顯然又把它當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觀點雖不確切,卻對後世發生了深刻影響。


由於以往各家對《橘頌》創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自己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缺乏具體、可靠的硬**據,故楚辭學家趙逵夫先生另闢蹊徑,從《禮儀・士冠禮》之祝辭中找到外*,從而作出《橘頌》乃屈原二十歲舉行冠禮後抒懷之作的結論。……


趙先生髮前人所未發,他的論述對於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橘頌》儘管有這樣的一些與《士冠辭》的相似之處,可能屈原在寫作《橘頌》時的確借鑑了《士冠辭》的立意和詞語,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但這並不能表明這就一定是屈原在舉行冠禮後的抒懷之作,因爲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何況《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從其詩句的涵義並聯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的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情況來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和口氣,而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對一生志行的總結、肯定和自勉。


6.對《橘頌》創作時間衆說紛紜,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項中不是原因的一項是


    A.屈原距今時代久遠,有關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現存最早,影響最大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對此認識就很模糊。


    C.有的認爲它作於頃襄王早朝,有的以爲作於頃襄王晚期,還有的人認爲是屈原絕筆。


D.至今對屈原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展變化或有認識不夠深入,把握不夠準確的地方。


7.本文作者對趙逵夫的觀點提出異議,最重要的一點依據是


    A.屈原寫《橘頌》借鑑《士冠辭》,未必在行冠禮之後。


    B.《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區別。


    C.從《橘頌》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現的思想感情來看,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和口氣。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顧生平、總結志行。


8.根據文意,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關於《橘頌》的創作時間,作者的結論與曹大中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觀點是爲了說明其對後世貢獻之大。


    C.作者雖不同意趙逵夫的結論,但承認《橘頌》確實受了《士冠辭》的影響。


D.趙逵夫尋找外*的研究方法是應該肯定的。

【回答】

6.C (是衆說紛紜的現象,不是原因。)


7.C(A項屬於推測,不足以作爲依據;B項拿屈原的作品《橘頌》跟非屈原的作品《士冠辭》進行比較,說服力不強;D項只是一種推理後的結論,作爲依據也欠充分。唯有C項是從屈原本人前後期其它作品表現的思想感情來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比較,纔可能成爲本文作者對趙逵夫的觀點提出異議的最重要的一點依據。)


8.D(A 項“二人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錯誤,從原文看,作者認爲是晚年之作,曹大中認爲是屈原的絕筆;B項引用王逸的觀點說明了衆說紛紜原因之一是對屈原思想感情特點及發展變化把握不準,不夠深入的地方,並非說王逸對後世的貢獻;C項中根據文意,應是作者認爲《橘頌》“可能”受了《士冠辭》的影響,而並非“確實”。“可能”是一種推測和假設,“確實”則應有實*依據。從全文看,D項中作者對趙逵夫尋找外*的研究方法是應該肯定的,因爲“趙逵夫先生另闢蹊徑”,“發前人所未發,他的論述對於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