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文學作品,完成文後各題。清明不僅是節日(郭文斌)春分過後是清明,這是小時候從父親口中聽到的一句話。現在...

習題庫 閱讀(2.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文學作品,完成文後各題。清明不僅是節日(郭文斌)春分過後是清明,這是小時候從父親口中聽到的一句話。現在...

閱讀下面文學作品,完成文後各題。

清明不僅是節日

(郭文斌)

春分過後是清明,這是小時候從父親口中聽到的一句話。現在想來,它既是一句話,又是一個哲理。只有太陽直*到黃經,纔有晝夜等長,*陽平衡。而只有晝夜等長,*陽平衡,纔有“清明”。

創設了清明這個節日的,無疑是一個大智者。

“山水”同在爲“清”,“日月”同在爲“明”,一個“同”字,道盡了天地祕密,也道盡了文化的祕密,特別是*文化的祕密。無水之山少了情韻,無山之水少了風骨;無日之月少了熱烈,無月之日少了溫柔;水因山不濁,山因水不枯;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這一切,都在一種“大同”之中實現了。

這便是“清明”。

清明看上去是季節,其實是人格。沒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殘缺的人格,沒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樣是殘缺的人格。

而山水日月精神,說到底則是天地精神。

天同覆,地同載。齊生死便是由此而來。

對於*人來說,從來就沒有生,也從來沒有死,因爲*人有懷念,真誠又深沉的懷念。

而懷念來自人格,人格來自奉獻,奉獻來自覺悟,覺悟來自天地精神,來自“清明”。

而要參透這個“清明”,則需要晝夜等長、萬物復甦相佐。惟有此時,人們才能生死並參。而只有生死並參,人們才能留意生死之間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讓靈魂春*永駐。

清明處心積慮,她讓我們看破:死是一個假象。就像春分過後,楊柳依然,所謂春來草自青。或者說,只要我們在“清明”之中,“死”就成爲楊柳,就會成爲春*,就會成爲鞦韆,就會成爲風箏,就會成爲踏青途中的歡聲笑語。

爲此,清明前後,栽瓜點豆。這時候的瓜和豆睡醒了,開始了它們新一輪的生命旅程,帶着山水之清氣和潮溼,帶着日月之光輝和溫暖,帶着主人之期待和叮囑,開始它們的旅行,走進農曆,走進它們的緣分,走進它們的因果。

而充盈在天地間的靈魂又何嘗不是如此。

大家把郊遊認爲是在掃墓之後乘機呼吸新鮮空氣,鍛鍊身體,顯然表面化了。真正郊遊的意義在《莊子》中。莊子認爲,人不必執着於生,因爲生若是一次遠遊,那麼死就等同於歸。

出遊是愜意的,愜意可能讓人流連忘返,但天黑下來了,所有的愜意都成了歸意。路上行人慾斷魂,正是因爲我們在路上。出遊的目的是讓你體會那個“歸”。

莊子說得好啊:天地賦予形體讓我承受,賦予生命讓我勞累,賦予衰老讓我安逸,賦予死亡讓我安息。所以把活着看作是樂事,也就是把死去看作是樂事了。這是一種“歸”。

面對人們對“死”的看不開,莊子又說:麗姬是艾的女兒,許配給晉王時,哭得死去活來,對未來的陌生環境充滿着不確定感。嫁過去住進王宮,享受錦衣美食,就對自己在家中哭泣感到好笑,早知道宮中如此舒服,還哭個什麼勁呢?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對死亡恐懼不安,是否到頭來也會笑自己對世界的依戀不捨很幼稚呢?

視生若死,視死如生。這是莊子的安詳和智慧。

孔子說得更徹底:朝聞道,夕死可矣。清明講的就是這個“道”。在楊柳依依中,在草*青青中,在舊墓,在新墳,在山麓,在河濱,如果我們沒有看到這個“道”,我們已和“清明”擦肩而過。

*的節日,大凡都是誘發你對道的感悟,誘發你對山水精神的感悟,對天地精神的感悟。依山悟崇高,傍水悟清廉;以日月悟光明,由天地悟正大;假生之樂悟慈,借死之苦悟悲;從而珍惜青春,珍惜年華,珍惜生命,珍惜因緣,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自然有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的節日,大凡和祭有關。以祭悟道,這是*人的智慧。在我理解,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大年是冬祭。而一切祭的背面卻是暗藏的狂歡。哀以樂感,樂以哀感,一體兩面,這便是*人的大幽默、大安詳。

如此,真正的清明上河圖在*陽兩界展開。把追思和狂歡均勻地撒在四季,讓歲月*芳,讓大地馥郁,讓靈魂清明,*文化的大戲就這樣一代代演了下來,一如長河。

這時的“上河”已不單單是清明的“上河”了。

如果說上巳節是*的情人節,那麼清明節無疑是*的感恩節。有意思的是,她倆居然比肩接踵,讓人不由讚歎*人的智慧:昨天上巳,今天清明,如同一家人的前院和後院。前院求生,後院念死;環繞着前院後院的,是青青楊柳和無盡春*。上巳的主旨是幽會求子,清明的主旨是鑑死知生。這兩個節日的奇妙聯袂,真是讓人叫絕。幽會之後是求子,求子之後是祭祖,生死相續,以生觀死,以死鑑生,一個*人特有的“產業鏈”就這樣形成了。它同時叮囑我們,子不必求,因爲子在祖德;祖不必祭,因爲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就是最好的祭。

清明不僅是節日,清明也是人格,炎黃子孫的人格。

6.文章的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

7.如何理解文中劃線句“而一切祭的背面卻是暗藏的狂歡”的含義?

8.從全文看,作者解析了“清明”哪幾個層面的深刻內涵?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

9.文中提到了莊子和孔子的生死觀,一個強調“歸”,一個強調“道”。請結合文章,聯繫現實,說說在當代社會,誰的觀點更有意義?

【回答】

6.結尾點題(或照應標題),卒章顯志(或點明主旨),強調清明是炎黃子孫的人格。

7.從表面上看,祭祀這一形式是“哀”的,但*人的智慧卻是“哀以樂感,樂以哀感”,四季的祭祀之後都有歡聲笑語;人們“以祭悟道”,將*文化大戲用祭祀的形式一代代演了下來。(2分)

8.清明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大同”的天地精神;清明是一種智慧,看破生死,心懷感恩;清明是一種人格,是炎黃子孫的人格。

9.選莊子:莊子把生看成是一次遠遊,強調快樂地活着,而把死看成是回家,淡化人們對死亡的恐懼。這對於當代社會中的人來說,有積極的意義。生存的壓力,加上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更讓人覺得在短暫的生命裏無法安享生的快樂。莊子的觀點,讓人學會看破生死,而更多地去享受生命這一過程。就像遠遊始終是要回家的,但不能爲了低頭趕路,而忽視了沿途的風景,破壞了看風景的心情。

選孔子:孔子強調“聞道”的重要*,也就是強調人不能盲目生活,要努力實現人生的價值。只要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哪怕個體的生命再短暫,也是有意義的人生。當代社會中有許多人缺乏信仰和追求,沒有理想和抱負,生活得很茫然。孔子的觀點,讓人懂得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有多麼重要,更能*醒那些麻木過日子的人,催人奮進。

【解析】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此類題目一般宜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做答,先點明作用,再結合文字內容分析表達效果。內容主要結合文字回答,如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與背景;結構主要從所處的位置入手,前面的段落主要有引出下文或爲下文做鋪墊的作用。還要看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爲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本題考查尾段,結尾點題(或照應標題),卒章顯志(或點明主旨),強調清明是炎黃子孫的人格。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的理解能力。理解語句含意,不僅要看句中關鍵詞語,對結構複雜的句子尤其是長句子還要善於分析內部結構特點,從而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情感,保*答題要點的齊全。本題抓住“而一切祭的背面卻是暗藏的狂歡”,結合前文內容“以祭悟道,這是*人的智慧。在我理解,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大年是冬祭”,重點分析“狂歡”的內涵,“暗藏”的意思等,從表面上看,祭祀這一形式是“哀”的,但*人的智慧卻是“哀以樂感,樂以哀感”,四季的祭祀之後都有歡聲笑語;人們“以祭悟道”,將*文化大戲用祭祀的形式一代代演了下來。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8.

試題分析:本題是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理解分析指的是理解內容並分析文中的觀點態度;概括歸納指的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以便探究語境引伸義和其在結構上的作用。作者解析了“清明”哪幾個層面的深刻內涵,立足文字,清明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大同”的天地精神;清明是一種智慧,看破生死,心懷感恩;清明是一種人格,是炎黃子孫的人格。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本題就文章內容進行設題。可以探究內容的深刻意蘊,也可以對其內容藝術進行探究。探究此類題目要注意幾點:一是審清題幹,看清題幹潛臺詞,明確探究點;二是掌握“多角度”探究思路,如表現手法、創作意圖(主旨)等。提出自己的見解要觀點明確,切記模棱兩可。這道題探究莊子和孔子的生死觀,一個強調“歸”,一個強調“道”,談談自己的觀點。首先要明確觀點,可以從人物、文章內容、主旨等角度進行探究。探究時要注意結合文字,同時要有條理地闡述,體現層次*。一方面要解讀莊子或孔子的生死觀,另外還要分析當代社會的特點,在這兩個方面的基礎之上再來談自己的觀點。

考點: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爲探究F。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