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2019·內蒙古呼和浩特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因小農生產的發展,使得更多的田野...

習題庫 閱讀(1.44W)

問題詳情:

(2019·內蒙古呼和浩特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因小農生產的發展,使得更多的田野...

(2019·內蒙古呼和浩特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因小農生產的發展,使得更多的田野被開墾出來,促使人們在水利建設中尋找一條新的出路。所謂“井田廢,溝洫堙,水利所以作也”,就是這個道理。在夏、商、西周時代,農田水利主要以排爲主,灌爲次。與過去有所不同的是,新出現的水利工程着重於攔洪蓄水,實現人工灌溉。這與禹治水後積水有了很大消退,同時與氣候的變化,特別是黃河中下游一帶乾旱較爲嚴重有密切的關係。

——摘編自郭鬆義《水利史話》

材料二 公元605年,隋煬帝爲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徵百餘萬民工挖通濟渠,連接黃河淮河,同年又調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接淮河長*,構成下半段。三年後,用河北民工百萬餘,挖永濟渠,通涿郡(今*南),構成上半段。又過兩年,疏通*南河,直抵餘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餘萬民工,費時六年,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兩千七百餘公里,成爲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摘編自潘鏞《隋唐時期的運河和漕運》

材料三 1952年,*同志在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這也是南水北調的宏偉構想首次提出。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透過的《*工作報告》正式提出:“興建把長*水引到黃河以北的南水北調工程”。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有序展開,經過數十年研究,南水北調工程總體格局定爲西、中、東三條線路分別從長*流域上、中、下游調水。2013年11月15日,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執行。2014年12月12日,中線工程一期正式通水執行。

——摘編自《南水北調工程大事記》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水利建設的變化及原因,並說明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作用。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隋朝開鑿大運河的歷史背景。

(3)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實施南水北調的積極意義。

【回答】

(1)變化:從平息洪水到人工灌溉。

原因:古代農業的發展,自然環境與氣候的變化。

積極作用:改善生存環境;保護小農生產。

(2)背景:隋統一全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前朝修建的水利工程,加強了地區間的聯繫;隋煬帝致力於*的鞏固和發展。

(3)意義:解決北方缺水問題;爲北方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因小農生產的發展,使得更多的田野被開墾出來……新出現的水利工程着重於攔洪蓄水,實現人工灌溉……氣候的變化”,從治水策略、農業發展及氣候環境等角度分析。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改善生存環境及保護小農經濟等角度回答。第(2)問,根據材料二“隋煬帝爲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連接黃河淮河,同年又調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兩千七百餘公里”並結合所學,從隋朝統一、前代基礎、加強區域聯繫及隋煬帝的個人抱負等角度分析闡述。第(3)問,結合所學知識,從解決北方缺水問題、改善北方生態環境、助力北方經濟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等方面概括作答。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