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①故鄉在一個作家那裏代表了什麼呢?這使我想起了電影《魂斷藍橋》中男主人公帶着女朋友...

習題庫 閱讀(1.9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①故鄉在一個作家那裏代表了什麼呢?這使我想起了電影《魂斷藍橋》中男主人公帶着女朋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

①故鄉在一個作家那裏代表了什麼呢?這使我想起了電影《魂斷藍橋》中男主人公帶着女朋友到他的莊園(亦即他的故鄉)時說的一句話,童年是無窮無盡的。那是一個人面對自然,一個小生命面對無窮的大生命時的種種歷險,是一個生命本真時期對本體世界的有趣探索。人長大後,便探討人的世界,於是,名利、哲學、藝術等都充塞着一個實體,即人。文學即人學,這一命題在人文時代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將人這一實體高高地舉了起來,使人類終於認識到了自身的崇高與潛能,但是,它同時也遮蔽了人的虛體,即人在面對無限時的虛無,在面對死亡時的絕望,在進入夢境後的潛在。而那個虛體,往往是與故鄉在某個深谷裏相遇並潛伏着。在某種意義上,作家就是在描述人的實體存在時,盡最大可能地尋找、記憶甚至想象人的虛體存在。《紅樓夢》看似在對人的日常生活進行寫實,實際上最後落在了人的虛體存在上,是*文學中對人的虛體存在進行了最大可能描述與尋找的作品。西方人將虛體存在稱爲“彼岸”,*人則將其稱爲“虛境”,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因而,故鄉對於文學的意義具有了形而上的**。

②*古人的文學方式是人與自然的對話,講究的是物我兩忘、天人合一。這樣的傳統使*人始終對自然有一種對應的本能,將有限的自我融入無限的宇宙之中,將死亡的恐懼化爲對道的信仰,而最終將人的實在與空虛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這種傳統一直持續了上千年。也許因爲詩歌的體量小,不能像小說那樣大面積地描述故鄉,所以在古典詩歌中,我們很少聽說李白的什麼地方或杜甫的什麼地域。小說不同,它用龐大的文字創造了一個世界,一個與那個作家的童年、故鄉、知識、經歷、願望甚至夢境等相一致的世界。

③這種現象到新世紀時似乎變得“自覺”,作家羣的地域現象越來越突出。與其說是作家的自覺,倒不如說是作家的增加使作家羣和地域特*越來越明顯。比如,拿西部來說,在現代文學史上,連一個西部作家的影子都未掠過,但是,自延安成爲紅**根據地之後,不久便有柳青出現。之後一段時間,先是路遙捧出了《平凡的世界》,接着是陳忠實推出了《白鹿原》,再是賈平凹奉獻了《懷念狼》《高興》《古爐》《帶燈》等,將陝西那片深厚的土地挖得越來越深。再往西走,便是劉亮程的村莊。劉亮程的散文和小說似乎都在建設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裏,有一個孤獨的人在做着一件孤獨的事,即感悟世界。

④這樣的行爲到底有沒有意義?它能否成爲一種文學現象?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但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即全球化語境下,地域文化有多大的生存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從反面*人類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小,人類的文化多樣*存在變得日漸嚴峻。也許在過去的幾千年間,人類想方設法使文化趨同,今天這樣一種方式仍然在進行,如對工業文明的全球化推進。但是,這樣一種工業化的進程在爲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爲人類帶來更大的困境。當文化的差異越來越小,當地域文化消失殆盡之時,也就是人類被新的龐大的文化體制複製和工具化的時期,尤其是人類被物化和異化將是不可避免的命運。在這樣的境遇下,文學能做點什麼?

⑤也許一些作家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賈平凹說,他要爲家鄉立傳。雪漠說,他要把正在消失的故鄉記錄下來,讓後來的人們知道,人類曾經如此生活過。自然,文學是可以超越這些的,但是,文學在故鄉駐足、落淚、留影、深思,最後將故鄉寫成一種文學形象,永久地留存於文學的天地,也是極其偉大的,尤其是在今天。

(選自2013年7月30目《光明日報》,有刪改)

4.從原文看,下列對“人的虛體”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人的虛體是相對於人的實體而言的,指的是人面對死亡時候的絕望,在進入夢境之後的潛在,在面對無限時的虛無。

B.人的虛體是作家在描述人的實體存在時盡力去找尋、記憶甚至去想象的對象。它與故鄉在某個深谷裏相遇並潛伏着。

C.人的虛體在西方被稱爲“彼岸”,在*是道的另一面存在,在*文學中,它在《紅樓夢》中得到最大可能的體現。

D.人的虛體與人的實體在作品中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這與*古人講究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文學方式是密切相關的。

5.下列對原文結構和內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從設問入手,舉例分析故鄉之於文學的意義,接着簡要闡釋了人的虛體的概念,最後明確故鄉對文學的意義具有形而上的**。

B.第②段先闡明古典文學中實體和虛體結合的原因,再介紹*古人的文學方式,接着指出小說更適於表現故鄉,並在第3段舉例爲*。

C.第③、④段緊承上文,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在當今全球化語境下的出路,指出了文學作品中對故鄉的記錄與描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D.文章闡述了*文人執拗於故鄉寫作的深層原因,提出新時期日趨突出的作家羣的地域現象,最後探尋工業文明下文學故鄉意義所在。

6.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童年時代一個人對自然,對無窮的大生命時的多種歷險,是個體生命對本體世界的有趣探索。這種探索的內容中也包括人的虛體。

B.文學即人學自命題使人類認識到自身的崇高與潛能,同時使作家開始對人的虛體的探尋,故鄉對文學的意義便具有形而上的**。

C.小說中創造故鄉世界在新世紀作家羣中日益明顯,除了作家的增加這一因素外,對故鄉的寫作成了作家的自覺追求也是重要原因。

D.當今,人類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小,文化多樣*存在遇到了巨大挑戰。將故鄉寫成一種文學形象,保護地域文化就可以超越這一切。

【回答】

4.B

5.C

6.A

【解析】

4.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原文與“人的虛體”相關的語段,將選項代人原文,比較分析,B項,原文“往往是與故鄉在某個深谷裏相遇並潛伏着”,題支丟掉了限定條件“往往”;原文“在某種意義上,作家就是在描述人的實體存在時,盡最大可能地尋找、記憶甚至想象人的虛體存在”,題支丟掉了限定條件“在某種意義上”。故選B。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5.

試題分析:可根據對原文結構和內容的理解,將選項分別代人原文,進行仔細辨識,找出二者的細微差別,A項,原文舉《魂斷藍橋》例,並未就此分析故鄉之於文學的意義。原文是重點闡釋人的虛體的概念,而題支中爲“簡要闡釋”。B.“先闡明瞭古典文學中實體和虛體結合的原因,再介紹*古人的文學方式”,原文是先介紹*古人的文學方式,再闡明古典文學中實體和虛體結合的原因。D.無中生有,文章前兩段分析了作家從事故鄉寫作心理學和哲學動因,不是*文人執拗於故鄉寫作的原因。所以選C。

考點: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文中作者的觀點,將選項代人原文進行比較分析,B.“同時使作家開始對人的虛體的探尋”,而原文“它同時也遮蔽了人的虛體”。C.“自覺追求”和“重要原因”有誤,原文“這種現象到新世紀時似乎變得“自覺”……與其說是作家的自覺,倒不如說是作家的增加使作家羣和地域特*越來越明顯”。D.“保護地域文化就可以超越這一切”屬於不充分條件。“保護地域文化”只是保護人類文化多樣*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選A。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