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最具**的文人——梁實秋提起梁實秋,很多人都會條件反*般地想到“資本家的乏...

習題庫 閱讀(2.25W)

問題詳情: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最具**的文人——梁實秋提起梁實秋,很多人都會條件反*般地想到“資本家的乏...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最具**的文人——梁實秋

提起梁實秋,很多人都會條件反*般地想到“資本家的乏走*”“與抗戰無關論”之類的名稱,想到他與魯迅,與左翼文人之間的爭論和恩怨。如果我們拋開這些,而以一個客觀的立場來衡量他,就會發現一個與我們的成見不一樣的梁實秋。

魯迅、梁實秋都是現代*屈指可數的大家,他們一個深刻,一個通達;一個銳敏,一個溫煦;一個憂鬱沉痛,一個曠達瀟灑;一個終生與現實苦鬥而身心疲憊,一個與現實保持距離而潔身自愛。兩人區別甚大,然又各具風采。梁實秋晚年曾雲:“曳杖街頭人不識,綠窗前營自家生計,富與貴,浮雲耳。”誠如此言,梁實秋一生淡漠名利,胸襟灑脫,對人生,他總是保持着一種充滿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後。樑錫華在《一葉知秋》中評論他說:“他有胡適先生的溫厚親切,聞一多先生的嚴肅認真,徐志摩先生的隨和風趣。”而余光中對他的印象是:“他的談吐,風趣中不失仁藹,諧謔中自有分寸,十足*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機智,近於他散文的風格。”

梁實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世態度等都具有傳統*的影子。他出生、成長於*,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對古老*在情感上具有一種親切感。因而儘管他在清華學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後又赴美留學,但他骨子裏卻還是*化的。

然而,恰是這個最具“**”的作家後半生卻是飄零孤島,遠離故土,飽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實秋病逝於臺北,遵照他“覓地埋葬,選臺北近郊墳山高地爲宜,地勢要高”的遺囑,被安葬在*淡水北新莊北海公園墓地。樑夫人透露說:“爲的是讓他能夠隔海遙望魂牽夢繞的故鄉。”此時,讓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既惜且悲,唏噓不已。

1937年7月28日,*城陷入日*的鐵蹄之下,作爲一個最具**的文人,梁實秋內心無比沉痛,他涕泣着對大女兒樑文茜說:“孩子,明天你吃的燒餅就是亡國奴的燒餅了。”

*淪陷後,梁實秋面臨着走或留的兩難選擇。走,意味着要拋妻別子,遠離年邁的父母,任由他們在日*的鐵蹄下浮沉;留,則意味着要忍受亡國奴的恥辱,甘當日*鐵蹄下的順民。考慮再三,他最終決定隻身逃離*。他先到天津,後轉道濟南奔赴南京。在濟南車站,梁實秋遇到他從前的一位學生。兩人之間的對話耐人尋味:“老師到哪裏去?”“到南京去。”“去做什麼?”“赴國難,投效*,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師母呢?”“我顧不得她,留在北平家裏。”

輾轉抵達南京後,情況並不像他所預期的那樣樂觀:“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敵機轟炸之下,人心浮動”,“各方面的情形很亂”。南京*對於梁實秋等知識分子如何安置遲遲沒有着落,他油然生出“報國有心、投效無門之感”。周旋兩天後,梁實秋接到的命令是 “急速離開南京,在長沙待命”。在開往長沙的船上,面對“傷兵難民擠得船上*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實秋“精神陷入極度痛苦”。三天後,抵達岳陽,洞庭湖煙波浩淼,岳陽樓巍然高聳。於此地,梁實秋想起了飄泊一生、有家難歸的杜甫,感慨萬端,心頭涌起杜甫的詩句:“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亂世羈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實秋此時對杜甫這首詩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

1938年夏,梁實秋以參議員身份來到重慶,幾經周折,定居於重慶北碚。他與吳景超、龔業雅夫婦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過是一所標準的四川鄉下的低級茅舍,“窗戶要糊紙,牆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顫悠悠的吱吱作響”。

居重慶期間,梁實秋受邀出任教科書編委會主任一職。“抗戰期間我有機會參加了這一項工作,私心竊慰,因爲這是特爲抗戰時期需要而作的”。儘管任編委會一職全天工作,他卻拒絕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認爲自己作參政員已領了一份津貼。當時他並不寬裕,以至於家人來到重慶後,生活立即陷入困頓之中,即使這樣,他仍然堅持拒絕接受薪俸,並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

梁實秋具有深厚的*文學基礎,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顯真誠,於小節處蘊含哲理,最合乎知識分子的品味和格調,既博且雅,一派從容,篇幅雖不長,但能讓人體會人生,參悟智慧。梁實秋精研西洋文學,但下筆卻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溫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簡潔,絕無生硬歐化的痕跡。同時,我們也該看到他由家國之痛所引發的身世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否住在‘雅舍’。”跳躍的筆鋒,轉折的語意,清晰地傳送出梁實秋內心的飄泊感和憂患感。

(1)下面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   )(    )

A.提起梁實秋的名字,很多人都會條件反*般地想到“資本家的乏走*”之類的名稱,可見人們對梁實秋的成見頗深。

B.從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梁實秋是飽含着深深敬意與讚美之情的,相較於魯迅,作者更喜愛梁實秋。

C.梁實秋因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世態度等都具有傳統*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的作家之一。

D.面對“傷兵難民擠得船上*板水泄不通”,梁實秋“精神陷入極度痛苦”。 這其中既有國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

E.全文主題鮮明,思路清晰,語言暢美,運用敘述、描寫、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爲讀者客觀地呈現了梁實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風貌。

(2)簡析第二自然段中引用傳主以及樑錫華、余光中言論的作用。

(3)作者爲什麼說梁實秋是那一代最具“**”的文人?結合全文,分析其“**”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

(4)文章說“魯迅、梁實秋都是現代*屈指可數的大家”“兩人區別甚大,然又各具風采”,二者你更喜歡哪一位,請結合材料與相關知識簡述理由。

【回答】

(1)DE

(2)①引用傳主的言論,表現其淡漠名利、胸襟灑脫的思想意識。②引用樑錫華、余光中的言論,從側面(或間接)表現傳主的*格特徵,使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具體豐滿。③豐富文章的內容,使文章更具可讀*。④表達了對梁實秋的讚賞之情。

(3)因爲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有深厚的*文學基礎,所以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世態度等都具有傳統*的影子。具體表現在:①後半生飄零孤島,遠離故土,飽受相思之苦,死後要葬於高地,遙望故鄉。②*淪陷,無比沉痛,不做亡國奴,拋家棄子,勇赴國難。③投效*,爲國做事,生活困頓,仍然堅持拒絕接受編委會薪俸。④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最合乎知識分子的品味和格調,雖然精研西洋文學,但下筆卻是最道地的中文,絕無生硬歐化的痕跡。

(4)*示例一:我更喜歡梁實秋。理由如下:①梁實秋具有*文人的種種美德,他通達、溫煦、曠達瀟灑,與現實保持距離而潔身自愛,②他熱愛自己的國家,熱心爲國家效力。③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顯真誠,於小節處蘊含哲理,既博且雅,一派從容,篇幅雖不長,但能讓人體會人生,參悟智慧,在溫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簡潔。④魯迅深刻、銳敏、憂鬱沉痛、終生與現實苦鬥,是令人尊敬的文學家、思想家、*家,他的風格和梁實秋不同,但不因此而影響我對梁實秋的喜歡。

*示例二:我更喜歡魯迅。理由如下:(1)魯迅深刻、銳敏、憂鬱沉痛、終生與現實苦鬥,是勇猛的戰士。如:他的《阿Q正傳》揶揄了“精神勝利法”,《*》揭示了國民的愚昧。國難當頭,他的文章引領了民族的方向。 國難當頭之際,魯迅的作品更能拯救民族,他不愧爲“民族魂”。(2)梁實秋通達、溫煦、曠達瀟灑,與現實保持距離而潔身自愛,是*式的文人。他的身上雖然有種種美德,但和魯迅先生相比,他的做法對於抗戰無更大的實質*幫助。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綜合考查文章的內容和手法。A項“可見人們對梁實秋的成見頗深”說法錯,不是全部,只是“很多”。B項錯在“相較於魯迅作者更喜愛梁實秋”,屬主觀臆斷、無中生有,C項錯在“是迄今最具有‘**’的作家之一”,據原文“梁實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的作家之一”可知,屬無視限定、擴大範圍。

【考點定位】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文字閱讀5選2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覈,考覈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和手法的賞析。涉及到文章的細節、結構、傳主的品格等,試題命制的錯誤選項多爲無中生有、牽拉因果、傳主的品格和所舉的事例不對應,張冠李戴等。答題時注意和文章仔細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注意1分選項,1分選項多爲絕對、不全面、牽強、似是而非等特徵。如本題A項“可見人們對梁實秋的成見頗深”說法錯,不是全部,只是“很多”。B項錯在“相較於魯迅作者更喜愛梁實秋”,屬主觀臆斷、無中生有。

(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覈文章手法的題目,主要手法是“引用”引用主要的作用是真實可信,屬於側面描寫,在傳記中主要起到塑造人物*格的作用。答題時先明確所引的話語的主要內容和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再答作用。

【考點定位】分析文字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是一道語段的作用的題目,首先答出語段的內容,這些人的言論體現什麼內容,然後要明確全文的中心是寫“梁實秋”的,所用這些言論爲描寫主要人物的作用,最後主頁“引用”的作用,是豐富文章的內涵。如引用傳主的言論,表現其淡漠名利、胸襟灑脫的思想意識。引用樑錫華、余光中的言論,從側面(或間接)表現傳主的*格特徵,使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具體豐滿。

(3)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題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題時要儘量運用文中詞語分條作答。主要語句:“他的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世態度等都具有傳統*的影子”“後半生卻是飄零孤島,遠離故土,飽受相思之苦”“孩子,明天你吃的燒餅就是亡國奴的燒餅了”“考慮再三,他最終決定隻身逃離*”“儘管任編委會一職全天工作,他卻拒絕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認爲自己作參政員已領了一份津貼”“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顯真誠,於小節處蘊含哲理,最合乎知識分子的品味和格調,既博且雅,一派從容,篇幅雖不長,但能讓人體會人生,參悟智慧”。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仍然是一道資訊篩選的題目,只是要求的高一點,首先對題幹要進行分析,分析題乾的隱含的意思,實際就是傳主擁有行爲、思想,明確只一點題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透過事件分析體現傳主的什麼思想,然後分條作答,注意要對事件記*整合,相同的內容注意合併,各點之間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題因爲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有深厚的*文學基礎,所以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世態度等都具有傳統*的影子。

(4)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探究的題目,題目是“魯迅”和“梁實秋”更喜歡哪一個,答題時一定要結合他們各自的經歷,不能拋開原文隨意拓展,最好答“梁實秋”因爲文字就在眼前;不必捨近求遠。答題時可以是兩個方向,第一,就某一點作深入的探究,這種方式要求文中關於這方面列舉的事例比較充分,另一種方式多個角度列舉,適用於文中敘述的較寬泛,但每點都不深入。本題適用第二種方式,結合原文列舉事例,答題時注意自圓其說,有理有據。

【考點定位】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爲探究F。

【技巧點撥】探究的題目一般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內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內挖掘的題目主要是概括傳主的某些品質,不要脫離文字隨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針對文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對自己的啓示,答題時實現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後結合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論*,論*要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做到中心突出、簡單明瞭。如本題題目是“魯迅”和“梁實秋”更喜歡哪一個,答題時一定要結合他們各自的經歷,不能拋開原文隨意拓展,最好答“梁實秋”因爲文字就在眼前;不必捨近求遠。結合原文列舉事例,答題時注意自圓其說,有理有據。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