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2020年*市海淀區初三(下)二模試題語文】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習題庫 閱讀(2.52W)

問題詳情:

【2020年*市海淀區初三(下)二模試題語文】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無隴斷焉。

7. 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懲山北之塞           懲前毖後     懲一儆百

B. 固不可徹             固若金湯     根深蒂固

C.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不毛之地     輕於鴻毛

D. 且焉置土石           本末倒置     置之度外

8. 結合上下文內容,對下面語句的進一步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理解:寒來暑往季節交替,愚公一家開始折返回家。這句話寫出了移山進程之快,表現出愚公一家幹勁十足。

B. 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理解:這是智叟譏笑、阻止愚公移山的語句。智叟認爲愚公不可能完成移山任務,他不理解愚公的堅定執着。

C.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理解:愚公認爲自己的子孫繁衍不斷,但山不會加大增高,移山任務終將完成。這體現了愚公超越一般人的見識。

9. 愚公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結合下面兩則連結材料,談談這種精神是如何被繼承和發揚光大的。

【連結材料一】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連結材料二】

一渠繞羣山,精神動天下。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太行之巔修建了紅旗渠。

20世紀60年代,河南省林縣*爲解決當地乾旱缺水的問題,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開始修建紅旗渠這一水利工程。太行山綿延陡峭,在山腰修建溝渠本就十分困難,加上每延伸8000米才允許垂直高度降低1米的施工要求,使得修建過程難上加難。修渠民工從峭壁高聳的山頂,腰繫大繩,下到山腰,再用盪鞦韆的方法到達渠線,在堅硬的石英岩構成的懸崖上掄錘打釺,劈山鑿石。除此之外,他們還面臨糧食緊張、物資短缺、技術設備落後等困難。修渠民工憑着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的精神,最終削平了1250座山頭,開鑿了211個隧洞,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最終完成了紅旗渠工程,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

【回答】

7. D   

8. A   

9. 示例一:宋濂面對讀書難、從師難、請教難等諸多困難,借書抄書天寒不怠計日以還,百里從師*恭禮至,最終學有所獲,體現了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精神;林縣*面臨施工困難、糧食不足、物資短缺、技術落後等諸多困難,自強不已,奮鬥不息,建成紅旗渠工程,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也是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體現。

示例二:宋濂面對讀書難、從師難、請教難等諸多困難,借書抄書天寒不怠計日以還,百里從師*恭禮至,最終學有所獲;林縣*面臨施工困難、糧食不足、物資短缺、技術落後等諸多困難,自強不已,奮鬥不息,建成紅旗渠工程,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他們都是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體現。

【7題詳解】

考查常見詞語的含義。

A.懲,苦於/*戒/懲罰;

B.固,頑固/堅固/穩固;

C.毛,草木/草木/大雁的毛;

D.置,放/放/放;

故選D。

【8題詳解】

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把握。

A. “這句話寫出了移山進程之快,表現出愚公一家幹勁十足”有誤,應爲:這句話說明運土石路程遙遠,費時費力,從側面寫出移山之難。

【9題詳解】

考查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示例一:宋濂面對求書難,用借書和抄書的方法來克服。即使天氣嚴寒,仍不放鬆抄書。面對求師難,他不惜跑遠路,拜名師,虛心求教。面對求教難,他用求知的虔誠和恭敬的態度,獲得了老師的認可。宋濂遇到困難,不退縮,堅持學習終有所獲;林縣*不僅僅面臨山勢陡峭,施工艱難的情況,還面臨糧食緊張、物資短缺、技術設備落後等困難,他們沒有向困難低頭,而是幹勁十足,憑着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的精神,終於修成紅旗渠。他們不怕困難的態度,迎難而上的勇氣,攻堅克難的實幹,正是愚公精神的體現。

【參考翻譯】: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2020年*市海淀區初三(下)二模試題語文】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南邊,黃河的北邊。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面對着山居住。他苦於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來進去都要繞路,就聚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剷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藉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剷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衆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於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也跳跳蹦蹦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他們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這件事後嘲笑並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瞭!就憑你殘餘的年歲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孤兒。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增加高度,何必擔憂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手裏拿着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幹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負着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高山阻隔了。

【連結材料一】譯文:

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裏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着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裏的墨汁都結了*,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鬆讀書。抄寫完畢後,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於是我能夠遍觀羣書。成年以後,我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趕到數百里以外,拿着經書向鄉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着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