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四、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麼也沒給...

習題庫 閱讀(5.92K)

問題詳情:

四、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麼也沒給...

四、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麼也沒給我留下    又到一年畢業時,許多大學生都在爲找到一份工作而*苦地奔波。他們大多數滿腹怨言, “恨爸不成鋼”,埋怨“父親就業時代”的種種不公。談及此事時,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卻出人意料地表示,他最感激的是——“父母什麼也沒給我留下”。

大學期間,俞敏洪也曾埋怨過這個社會很不公平。身爲農民的兒子,他從小穿着布衣,挑着扁擔長大,連一輛自行車都買不起,而他同班的一名同學因爲是部長的兒子,每到週末都會有司機開着奔馳280接他回家,過完週末又送他回來。他想上前去摸摸那輛氣派非凡的車,戴着白手套的司機卻攔住他說:“別碰,會黏上手印的!”

“那種時候你就會對未來感到很絕望,你會覺得即使他們停下來一輩子什麼都不做,所擁有的東西都比你多。”俞敏洪說。但他並沒有被抱怨和失望的情緒困擾太久。冷靜下來後,他漸漸想明白了:生命總是往前走的,人不只是活到大學畢業,而是要活一輩子。如果一個人能活到80歲,那大學畢業時還有3/4的生命歷程是未知的,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堅持走下去。

在俞敏洪看來,人與人之間,有時存在着很大的差別,即使在同一所大學讀書,哪怕是一個班的同學,也會有許多差別:家庭背景、學習成績、身材相貌等,但俞敏洪認爲這些都不重要。美貌終會有消失的一天,在校成績的優劣與後來取得的成就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相反,當時他班上成績排在後5名的同學在20年後所取得的成就比前五名的同學還要大,在他看來,這是因爲前5名的同學往往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從小學到大學都沒有經歷過學習上的挫折,走上社會後抗打擊的能力反而比較弱。

談到此事,他還說,念大學那會兒,自己也是成績排名後五的學生。由於智商上比不過人家,他最後就另闢蹊徑跟同學比背單詞。其實當時他從沒想過這件事有沒有用,只是覺得這既能打發時間,又能給自己建立一點自信,或者說獲得一點虛榮心——“當同學指着某個單詞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能立馬說出來,同學就會驚歎地說連這個你都知道!”

沒想到幾年後,*要赴美留學的大學生都遇到了一門叫GRE的考試(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這門考試培訓詞彙量超過了兩萬個。當時很少有人能教這個,而俞敏洪的詞彙儲備已經達到了四萬個,找遍*最能教詞彙的就是他,因此很快他就在*教出了名聲。後來俞敏洪又琢磨:“爲什麼要爲別人教不爲自己教呢?”於是1993年他決定自己開一所學校,結果就有了後來的新東方。

一路走來,新東方從一家條件簡陋的語言培訓機構,發展成在紐約*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教育科技集團。功成名就之時,有人問俞敏洪,你覺得最大的幸福是什麼,他說:“人的幸福感不在於你擁有什麼東西,而在於你如何擁有這些東西。比如你自己做道菜,雖然水平不怎麼樣,但你覺得好吃,因爲是你親自做出來的。如果別人給你做道菜,即使水平高很多,有時你也會覺得不如自己做的好吃,因爲你是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有人問,你在這成功的過程中,你最感激的是什麼,俞敏洪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最感激的是父母只給我留下了一樣東西,就是必須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最後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從零做起,一點點地往上成長,然後不斷地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就感,最後讓成就感轉化爲幸福感,這個過程在俞敏洪看來是人生中最美妙的體驗。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有很多年輕人可能因爲家庭條件好,反而把奮鬥的精神和能力給丟掉了。失去這種能力,他們的一生怎麼會不平庸呢?

(選自《*青年報》2011年6月20日版)

[相關連結]

1978年,俞敏洪參加高考落榜,英語成績只有33分。俞敏洪的母親不甘心,在獲悉當地一所初中缺乏英語教師之後,硬是找上門去讓俞敏洪擔任了初中的英語代課教師,用意是既能獲得一些收入,還可以複習備考。

1979年,第二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這次英語考了55分。母親聽說縣*正在辦一個高考補習班,就讓俞敏洪上這個補習班。俞敏洪本來的目標是考取*蘇當地師範學院的專科,但是高考補習期間成績直線上升,所以報了*大學。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對於眼下找工作難的現狀,許多大學生都有怨憤和不滿的情緒,認爲自己沒有遇到一個好的父親,但俞敏洪卻認爲,拼“爹”是無能的表現,自己的人生靠自己去創造,人生的路很長,只有堅持自己走下去。

B.俞敏洪認爲,同學之間家庭背景、容貌身材、學習成績這些差別都不重要。他認爲凡是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抗打擊的能力都很差,到社會上無法承受挫折,並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C.吃自己炒的菜會覺得比別人炒的菜好吃,其實是一種心態,人的幸福感不在於你擁有什麼東西,而在於你如何擁有這些東西。

D.俞敏洪之所以感謝父母什麼也沒有給他留下,是因爲他知道,優越的家庭條件,會使人喪失奮鬥精神從而變得平庸。

E.文章透過對俞敏洪事蹟的敘述,不僅讓我們看到一個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奮鬥努力的成功者的形象,而且對當下的一些人也有一定的教育和影響。

(2)本文開頭敘述當下大學生的不滿和埋怨有何作用?(6分)

(3)俞敏洪在學習和創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哪些可貴的品質?聯繫全文簡要概括並分析。(6分)

(4)當今社會,有人認爲是拼爹的時代,而俞敏洪卻認爲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對以上兩種看法,你贊同哪一種,爲什麼?請簡述。(8分)

【回答】

(1)*:C項3分,E項2分,D項1分;答A、B不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字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項於文無據,“拼爹是無能的表現”文中沒有這一點。B項混淆範圍,“凡是……都”表意過於絕對。D項將或然說成了必然,表意不準。原文有“可能”二字。

(2)*:①目的在於引出傳主俞敏洪。②與當下青年的抱怨形成對比,突出了俞敏洪的精神。③使得這往篇文章具有了現實的指導意義,對當下人們“恨爹不成鋼”思想起到一定教育引導作用。(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的能力。作用有三個角度:引出傳主,突出傳主形象,提示作品的主題。

(3)*:①勤勉努力,不懈奮鬥。雖白手起家,卻能一步步踏實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終於使新東方發展成成功上市的教育科技集團。②不懼貧寒,心理強大。雖然父母什麼也沒留下,雖然也受過別人的冷遇和白眼,但他不抱怨不失望,堅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③面對挫折,毫不氣餒。兩次高考失敗,並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愈戰愈勇,終於考上了北大。(每點2分)

(4)參考*:我贊同俞敏洪“只有靠自己的努力”的觀點。①依靠家庭條件的人常常會把奮鬥的精神和能力給丟掉了,從而導致人生的平庸。②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我們人生的目標,會讓我們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進而產生幸福感。③靠自己的努力同樣也可以獲得成功。生活中像俞敏洪這樣依靠自己的打拼成功的人士有很多。拼爹的抱怨和想法,是自己不自信、不積極的一種表現。(觀點2分,闡述至少三點,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探討文字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針對這兩類人不同的看法,實際上在於糾正我們不正確的想法。作爲探究題,首先應該表明自己的觀點,又如本題,你贊同哪一種觀點都行,關鍵是要聯繫文字和現實找出足夠的*據來*自己觀點的合理*。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