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橫渠先生行狀【宋】呂大臨先生諱載,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無所不學。與焦寅...

習題庫 閱讀(1.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橫渠先生行狀【宋】呂大臨先生諱載,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無所不學。與焦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橫渠先生行狀

【宋】呂大臨

先生諱載,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無所不學。與焦寅遊,寅喜談兵,先生說其言。年*,慨然以功名自許,上書謁范文正公。公一見知其遠器,欲成就之,乃責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因勸讀《中庸》。先生讀其書,雖愛之,猶未以爲足也,於是又訪諸釋老之書,累年盡究其說,知無所得,反而求之六經。嘉佑初,見洛陽程伯淳、正叔昆弟於京師,共語道學之要,先生渙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盡棄異學,淳如也。

京兆王公樂道嘗延致郡學,先生多教人以德,從容語學者曰:“孰能少置意科舉,相從於堯舜之域否?”學者聞法語,亦多有從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變更,御史中丞呂晦叔薦先生於朝。既入見上問治道皆以漸復三代爲對上悅之會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謁告西歸居於橫渠故居。

橫渠至僻陋,有田數百畝以供歲計,約而能足,人不堪其憂,而先生處之益安。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皆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也。又以爲教之必能養之然後信,故雖貧不能自給,苟門人之無貲者,雖糲蔬亦共之。歲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惡米不鑿,將舂之,先生亟止之曰:“餓殍滿野,雖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擇乎!”甚或諮嗟對案不食者數四。

會秦鳳帥呂公薦之,詔從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辭,庶幾有遇焉。”及至都,公卿聞風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嘗試於人,多未之信。會有疾,謁告以歸。不幸告終,不卒其願。 (節選自《張載集》)

15.下列句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慨然以功名自許         許:期望

B.登用大臣               登:選拔

C.取燭以書               書:讀書

D.不卒其願               卒:完成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范文正公勸先生讀《中庸》,先生讀了之後覺得很喜歡但還不夠,於是又去讀佛家和道家的書。

B.先生所居的橫渠地方雖偏僻,卻擁有數百畝田地,所以先生的生活很富足,不用爲生活擔憂。

C.先生在郡學時,常常以道義教化人,他對學習的人說要稍微放下科舉的想法,追求堯舜的境界。

D.秦鳳帥呂公推薦先生時,先生應詔到京城後發現沒有人能深深地瞭解他,於是趁生病請求回家了。

1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既入見上問治道/皆以漸復/三代爲對上悅之/會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謁告西/歸居於橫渠故居

B.既入見上/問治道皆以漸/復三代爲對/上悅之會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謁告西歸居於橫渠故居

C.既入見/上問治道皆以漸復/三代爲對上悅之/會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謁告/西歸/居於橫渠故居

D.既入見/上問治道/皆以漸復三代爲對/上悅之/會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謁告西歸/居於橫渠故居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公一見知其遠器,欲成就之,乃責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

(2)又以爲教之必能養之然後信,故雖貧不能自給,苟門人之無貲者,雖糲蔬亦共之。

(3)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辭,庶幾有遇焉。

【回答】

15.C

16.B

17.D

18.

(1)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於是告誡他說:“儒學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樂,爲什麼要談論兵事呢?

(2)認爲教學生不能養學生然後學生纔信服,所以雖然貧窮不能自給,如果(遇到)沒有錢財的學生,即使是粗茶淡飯也會一起享用。

(3)我這次去京城,不敢因爲疾病推辭,希望有(得到重用的)機會。

【解析】

試題分析:

15.C項“取燭以書”的“書”,根據前面內容“左右皆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可知,在簡編上書寫,應該譯爲“寫作”。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考覈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覈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選項C “取燭以書”的“書”,根據前面內容“左右皆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可知,在簡編上書寫,應該譯爲“寫作”。還要注意近幾年文言實詞錯誤選項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現象,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1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根據文字第三節內容“橫渠至僻陋,有田數百畝以供歲計,約而能足,人不堪其憂,而先生處之益安”可知,原文意爲有數百畝田地的收成供他生活,節約的話能滿足生活所需。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如本題根據文字第三節內容“橫渠至僻陋,有田數百畝以供歲計,約而能足,人不堪其憂,而先生處之益安”可知,原文意爲有數百畝田地的收成供他生活,節約的話能滿足生活所需。

17.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既入見上問治道皆以漸復三代爲對上悅之會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謁告西歸居於橫渠故居”,這段話斷句的標誌有:先看人名、地名等名詞“皇上”“天祺”“橫渠故居”,動詞“見”,代詞“之”,連詞“於”,根據這些內容即可斷開。聯繫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入朝見到皇上,皇上問他治國之道,他以逐漸恢復夏商周三代回答皇上。皇上很高興。適逢張載之弟天祺因爲話語得罪權貴,受牽連,先生向皇上請求向西歸還,在故居橫渠居住”。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如本題抓住人名、地名等名詞“皇上”“天祺”“橫渠故居”,動詞“見”,代詞“之”,連詞“於”,根據這些內容即可斷開。

18.第一句中,先找出人名、地名,“公”,幾個動詞需要注意,“遠器”譯爲有遠大抱負,“成就”譯爲成全;第二句 “貲”譯爲供給,“苟門人之無貲者”定語後置句,“共”譯爲共享,“雖”譯爲即使;第三句“辭”譯爲推辭,“庶幾”譯爲希望。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固定用法在翻譯的時候要體現,古今異義詞要注意體現。注意抓住得分點,如“遠器”“共”“辭”等。

【參考譯文】

張載,字子厚,世代是開封人。少年時代喪父而自立,沒有什麼不學的。與焦寅交遊,焦寅喜歡談論*事,張載聽後很高興。張載*歲,豪爽期望建立功名。(二十一歲那年,)以書信拜謁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有遠大抱負 的人,於是告誡他說:“儒學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樂,爲什麼要談論兵事呢?”因此,勸告他讀《中庸》。張載讀了這本書,雖然喜歡讀,還以爲不滿足,於是又訪尋學習佛教、道家之書,長年累月探究這種說教的深刻含意,無所收穫,便反過來求之於《六經》。嘉佑初年,在京城見到洛陽程顥、程頤二兄弟,和二程共讀道學要義,精神煥發地、很自信地說“:我求得的道義已滿足了,沒有什麼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了。”於是全部拋棄了其他的學說,淳樸敦厚的樣子。

京城的王樂道曾經延請他到郡學,先生多以道義教化人,他從容對學習的人說:“誰能夠稍微放下考科舉的念頭,追求堯舜(那樣)的境界呢?”學習的人聽到後效法他的話,有很多人跟從他。皇上繼位的第二年,選用大臣,想有所變更。御史中丞呂晦叔在朝廷上推薦先生。他入朝見到皇上,皇上問他治國之道,他以逐漸恢復夏商周三代回答皇上。皇上很高興。適逢張載之弟天祺因爲話語得罪權貴,受牽連,先生向皇上請求向西歸還,在故居橫渠居住。(張載之弟監察御史張戩(字天祺)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與王安石發生激烈衝突,被貶知公安縣(今湖北*陵))

橫渠很偏僻,有數百畝田地的收成供他生活,節儉能滿足,沒有生活的憂慮,先生生活在那裏很安定。整天端端正正坐在一間屋子裏,座位左右都是書籍,俯身讀書,仰望思考,有所心得就記下來,有時候半夜起來坐着,點起蠟燭寫作,從沒有一會兒停止過,也從沒有一會兒忘記過。認爲教學生一定要保養(或“養育”)學生然後學生纔信服,所以雖然貧窮不能自給,如果(遇到)沒有錢財的學生,即使是粗茶淡飯也會一起享用。正值年歲歉收,到了食人的地步,家有不好的米沒有舂,將要去舂米,先生趕快制止並說:“死屍遍野,即使吃粗食尚且感到慚愧,又怎麼忍心挑挑揀揀呢?甚至經常面對飯桌感嘆多次而不吃。”

適逢秦鳳帥呂公推薦他,皇帝下詔,先生聽從去了。先生說:“我這次去京城,不敢因爲疾病推辭,希望有(得到重用的)機會。”等到到了京城,公卿知道後都羨慕他,然而沒有人能深深瞭解他的,先生曾經用他所想要說的話試別人,很多人不相信他的話。適逢有病,謁請歸家,不幸告終,沒有完成他的心願。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