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朱東潤自傳1896年我出生在*蘇泰興一個失業店員的家庭,早年生活艱苦,所受的教育...

習題庫 閱讀(3.3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朱東潤自傳1896年我出生在*蘇泰興一個失業店員的家庭,早年生活艱苦,所受的教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朱東潤自傳

1896年我出生在*蘇泰興一個失業店員的家庭,早年生活艱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歲我到梧州擔任廣西第二中學的外語教師,23歲調任南通師範學校教師。

1929年4月間,我到武漢大學擔任外語講師,從此我就成爲大學教師。那時武漢大學的文學院長是聞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師實在太複雜,總想來一些變動。用近年的說法,這叫作摻沙子。我的命運是作爲沙子而到中文系開課的。

大約是1939年吧,一所內遷的大學的中文系在學年開始,出現了傳記研究這一個課,其下注明本年開韓柳文。傳記文學也好,韓柳文學也不妨,但是怎麼會在傳記研究這個總題下面開韓柳文呢?在當時的大學裏,出現的怪事不少,可是這一項多少和我的興趣有關,這就決定了我對於傳記文學獻身的意圖。

《四庫全書總目》有傳記類,指出《晏子春秋》爲傳之祖,《孔子三朝記》爲記之祖,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現在用不上了。有人說《史記》《漢書》爲傳記之祖,這個也用不上。《史》《漢》有互見法,對於一個人的評價,常常需要通讀全書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傳記文學裏,一個傳主只有一本書,必須在這本書裏把對他的評價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傳、行狀、神道碑這一類的作品對於近代傳記文學的寫作有什麼幫助呢?也不盡然。古代文人的這類作品,主要是對於死者的歌頌,對於近代傳記文學是沒有什麼用處的。這些作品,畢竟不是傳記文學。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還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這便是所謂別傳。別傳的名稱,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稱而是後人認爲有別於正史,因此稱爲“別傳”。有些簡單一些,也可稱爲傳敘。這類作品寫得都很生動,沒有那些阿諛奉承之辭,而且是信筆直書,對於傳主的錯誤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陳。

是不是可以從國外吸收傳記文學的寫作方法呢?當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沒有一個抉擇。羅馬時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時代和我們相去太遠,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較而很少對於傳主的刻畫,因此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細緻的分析。

英國的《約翰遜博士傳》是傳記文學中的不朽名作,英國人把它推重到極高的地位。這部書的細緻是到了一個登峯造極的地位,但是的確也難免有些瑣碎。而且由於約翰遜並不處於當時的*中心,其人也並不能代表英國的一般人物,所以這部作品不是我們必須模仿的範本。

是不是我國已經翻譯過來的《維多利亞女王傳》可以作爲範本呢?應當說是可以,由於作者着墨無多,處處顯得“頰上三毫”的風神。可是*文人相傳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樣的道路,所以無論近代人怎麼推崇這部作品,總還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國內外的作品讀過一些,也讀過法國評論家莫洛亞的傳記文學理論,是不是對於傳記文學就算有些認識呢?不算,在自己沒有動手創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認識。

這時是1940年左右,*正在艱苦抗戰,我只身獨處,住在四川樂山的郊區,每週得進城到學校上課,生活也很艱苦。家鄉已經陷落了,妻室兒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線上掙扎。我決心把研讀的各種傳記作爲範本,自己也寫出一本來。我寫誰呢?我考慮了好久,最後決定寫明代的張居正。第一,因爲他能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國家拯救出來,爲垂亡的明王朝延長了七十年的壽命。第二,因爲他不顧個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罵,終於完成歷史賦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沒有缺點的,但是無論他有多大的缺點,他是唯一能夠拯救那個時代的人物。 (有刪改)

相關連結:

①自傳和傳人,本是*質類似的著述,除了因爲作者立場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區別以外,原來沒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在西洋文學裏,常會發生分類的麻煩。我們則傳敘二字連用指明同類的文學。同時因爲古代的用法,傳人曰傳,自敘曰敘,這種分別的觀念,是一種原有的觀念,所以傳敘文學,包括敘、傳在內,絲毫不感覺牽強。(朱東潤《關於傳敘文學的幾個名詞》)

②朱先生確是有儒家風度的學者,一身正氣,因此他所選擇的傳主對象,差不多都是關心國計民生的有爲之士。他強調關切現實,拯救危亡,尊崇氣節與品格。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的思索和情感的傾注——讀朱東潤先生史傳文學隨想》)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A.當年有所大學的中文系開傳記研究課,課程內容卻是韓愈、柳宗元的古文,朱東潤就是因爲這件事決心獻身傳記文學的研究。

B.“我的命運是作爲沙子而到中文系開課的”,這樣的表述與其說寫出了自己過去的經歷,不如說反映了朱東潤寫自傳時的心態。

C.朱東潤雖然認可國外的傳記文學,但卻擔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絕把近代人推崇的《維多利亞女王傳》作爲寫作範本。

D.出於自己的現實關懷來選擇傳主,是朱東潤傳記文學創作的一貫原則。有學者總體上對此表示理解,但在態度上略有保留。

E.朱東潤雖然認爲“傳敘文學”的說法更加科學,但爲了避免常會發生的分類麻煩,還是在自傳中採用了“傳記文學”的說法。

12.朱東潤的傳記文學觀是如何形成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13.作爲帶有學術*質的自傳,本文有什麼特點?請簡要回答。

14.朱東潤認爲傳記文學作品應如何刻畫和評價傳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

【回答】

11.D.B。

12.①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傳記作品,如《史記》《漢書》《約翰遜博士傳》《維多利亞女王傳》等,並比較它們的異同;②深入研究傳記文學理論,辨析不同概念,如閱讀莫洛亞的傳記文學理論,分辨史傳、別傳、自傳、傳敘文學等;③進行傳記文學寫作實踐,如給張居正寫傳。

13.①偏重學術經歷,主要寫自己的傳記文學觀及其形成過程;②寫生平與寫學術二者交融,呈現學術背後的家國情懷;③行文平易自然,穿*使用口語,就像和老朋友閒談一樣。

14.第一問:①應該入情入理地細緻刻畫傳主的個*。如果只重比較,就看不清傳主的個*,而要是像《維多利亞女王傳》那樣就不夠細緻,像《約翰遜博士傳》那樣細緻則難免瑣碎。②應該信筆直書,全面評價傳主的優缺點。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樣只是歌頌死者,就不是傳記文學。

第二問:觀點一:同意。①只有入情入理地細緻刻畫傳主的個*,才能給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讀*;②人無完人,只有全面評價傳主的優缺點,才能給讀者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觀點二:不同意。①細緻刻畫個*需要史料支撐,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強調這一點,就會導致不夠客觀,顯得矯揉造作;②追求全面評價傳主的優缺點,不能有效凸顯傳主的個*。

【解析】

試題分析:

11.本題綜合考查文章的內容和手法。A項,原文第三段寫道,“大約是1939年吧,一所內遷的大學的中文系在學年開始,出現了傳記研究這一個課,其下注明本年開韓柳文。傳記文學也好,韓柳文學也不妨,但是怎麼會在傳記研究這個總題下面開韓柳文呢?在當時的大學裏,出現的怪事不少,可是這一項多少和我的興趣有關,這就決定了我對於傳記文學獻身的意圖。”A項的分析概括基本上是正確的,只是忽視了細節“這一項多少和我的興趣有關”,導致不僅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意思,而且把最重要的原因“興趣”給遺漏了,所以A項只能給1分。B項,考查的目的是透過細讀文章的局部表述來理解文章所提供的事實描述背後作者的立場、思想和心態。“‘我的命運是作爲沙子而到中文系開課的’,這樣的表述與其說寫出了自己過去的經歷,不如說反映了朱東潤寫自傳時的心態”,如此分析,較爲準確地說明了朱東潤過去的經歷一旦透過語言表述出來,即使是由本人表述出來,也已經不是他過去經歷的本來面貌。“摻沙子”這樣一個“近年的說法”的採用直接表明,本文的寫作不可能與具體的歷史語境和寫作者的心態無關。不過,B項的分析雖然深刻,但也只是說出了本文的一個側面,對於本文的客觀*評價不足,因此選B項應該得分,但只能得2分。C項,是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推斷。原文一方面說《維多利亞女王傳》等外國傳記文學作品可以作爲範本,另一方面又說無論近代人怎麼推崇,總還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意思較爲複雜,說明作者採取的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批判*立場,並沒有簡單地肯定或者否定一部作品。我們從邏輯上無法推匯出“拒絕把近代人推崇的《維多利亞女王傳》作爲寫作範本”的結論。因此,C項的分析和推斷是錯誤的,選C項不能得分。D項,既是對本文整體內容的一個概括,也是對本文和相關連結之間關係的一種理解,更是對相關連結中的觀點的分析和評價,因此是對題目所給材料的一次整體和局部、字面和字裏行間相關聯的分析、理解和評價。本文最後一段在指出過去的傳記作品都各有其得失的基礎上表示在抗戰期間,國家內憂外患,家庭非常困難,自己也生活艱苦,於是選擇給拯救了明王朝危機的張居正寫傳,意味着朱東潤是出於現實關懷選擇傳主。而相關連結②說“朱先生……所選擇的傳主對象,差不多都是關心國計民生的有爲之士。他強調關切現實,拯救危亡,尊崇氣節與品格”,則說明朱東潤出於現實關懷選擇傳主是一貫的,而說“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字面上的意思是對朱東潤的“理解”,字裏行間的意思則是一種態度上的保留。D項準確、深刻、細緻地覆蓋了本文和相關連結的核心觀點,因此選D項者得3分。E項,是對本文所用的基本概念“傳記文學”和相關連結①核心概念“傳敘文學”之間關係的一種推斷。首先,由於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在所給材料中並無交代,而二者之間又頗有分歧,從邏輯上來說,不能憑空建立二者的關係。其次,相關連結①說的是“傳敘文學”概念的使用可以避免西洋文學裏常會發生的分類的麻煩,與E項說法明顯不符。因此,E項是錯誤選項,選E項不能得分。

【考點定位】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文字閱讀5選2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覈,考覈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和手法的賞析。涉及到文章的細節、結構、傳主的品格等,試題命制的錯誤選項多爲無中生有、牽拉因果、傳主的品格和所舉的事例不對應,張冠李戴等。答題時注意和文章仔細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注意1分選項,1分選項多爲絕對、不全面、牽強、似是而非等特徵。如本題A項,原文第三段寫道,“大約是1939年吧,一所內遷的大學的中文系在學年開始,出現了傳記研究這一個課,其下注明本年開韓柳文。傳記文學也好,韓柳文學也不妨,但是怎麼會在傳記研究這個總題下面開韓柳文呢?在當時的大學裏,出現的怪事不少,可是這一項多少和我的興趣有關,這就決定了我對於傳記文學獻身的意圖。”A項的分析概括基本上是正確的,只是忽視了細節“這一項多少和我的興趣有關”,導致不僅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意思,而且把最重要的原因“興趣”給遺漏了,所以A項只能給1分。

12.本題要求考生透過閱讀本文和相關連結①,自己梳理朱東潤傳記文學觀形成的大致情形。朱東潤在本文中提及《晏子春秋》《孔子三朝記》《史記》《漢書》《約翰遜博士傳》《維多利亞女王傳》和*古代文人寫的傳、行狀、神道碑、“別傳”等作品,一一指出它們的優點和不足,說明他廣泛閱讀了古今中外的傳記作品,作了精細的比較,在大量感*經驗的基礎上認知什麼是傳記文學。當他在文中說史傳和古代文人偏於歌頌傳主的作品不是傳記文學,說勃路塔克的作品不重個*、《約翰遜博士傳》過於瑣碎而《維多利亞女王傳》過於簡約時,則意味着他開始在理論上思考什麼是傳記文學。這導致他閱讀法國評論家莫洛亞的傳記文學理論,而辨析自傳和傳人的關係,提出傳敘文學的概念,也與此密切相關。因此,朱東潤還透過理論思考加深自己對於傳記文學的認知。但朱東潤認爲感*的經驗和理論的思考都必須付諸實踐,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才能算得上真正認識了什麼是傳記文學,因此他透過傳記文學的寫作親身驗*自己的傳記文學觀。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仍然是一道資訊篩選的題目,只是要求的高一點,首先對題幹要進行分析,分析題乾的隱含的意思,朱東潤的傳記文學觀的形成,實際就是傳主的文學觀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明確只一點題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透過事件分析體現傳主的什麼思想,然後分條作答,注意要對事件記*整合,相同的內容注意合併,各點之間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題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傳記作品,如《史記》《漢書》《約翰遜博士傳》《維多利亞女王傳》等,並比較它們的異同;深入研究傳記文學理論,辨析不同概念,如閱讀莫洛亞的傳記文學理論,分辨史傳、別傳、自傳、傳敘文學等;進行傳記文學寫作實踐,如給張居正寫傳。

13.《朱東潤自傳》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傳記文學的,因此考生不難發現本文內容“偏重學術經歷,主要寫自己的傳記文學觀及其形成過程”,但難在將學術*的內容理解爲傳主的“學術經歷”,是傳記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遊離於傳記之外的學術討論。朱東潤又將自己的學術經歷和生平融合在一起敘述,不僅加強了關於傳記文學的討論與自傳的有機關係,而且將自己對於學術研究的態度滲透到字裏行間,很好地呈現了他自己的學術背後的家國情懷。也就是說,學術對於朱東潤來說,是他的生平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他關切現實的一種方式。這進一步說明,學者的自傳是特殊的,往往也就是一種學術自傳。或許是深知學者自傳的特殊*,也深知學術話題的讀者有限,朱東潤有意採用了一種平易近人的敘述風格。從本文來看,可以發現作者用語平易,穿*使用口語,有問有答,如“是不是對於傳記文學就算有些認識呢”“我寫誰呢”等,就像和老朋友閒談一樣。因此,傳記的形態和學術的表述形態都是可以多種多樣的。

【考點定位】對文字的某種特*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第一步:通讀全文,把握要點。這一步要讀過程中,我們要把握全文的要點,弄清全文主要意思,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不同文體的特點。第二步:審讀題目,鎖定區間。這一步要認真審讀題目,根據題幹要求,鎖定閱讀區間,並作進一步的細緻閱讀。第三步:細心探究,尋找標誌。閱讀要善於發現文中的標誌*語句。如文章的標題、主旨句、中心句、開頭句、結尾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等,它們往往在文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第四步:比較辨別,提煉要點。如本題偏重學術經歷,主要寫自己的傳記文學觀及其形成過程;寫生平與寫學術二者交融,呈現學術背後的家國情懷;行文平易自然,穿*使用口語,就像和老朋友閒談一樣等。

14.本題第一問考查的是考生對實用類文字進行綜合的能力,第二問則較爲開放,考查其對問題的判斷和探究能力,給考生較大的空間。在文中,朱東潤說勃路塔克的作品重比較輕刻畫,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細緻分析,說明他認爲傳記應該入情入理地細緻地刻畫傳主的個*;他又說《約翰遜博士傳》因爲細緻而顯得瑣碎,《維多利亞女王傳》因爲着墨不多而處處顯得“頰上三毫”的風神,則說明他認爲不能一味追求細緻,要注意分寸。因此,朱東潤認爲“應該入情入理地細緻刻畫傳主的個*。如果只重比較,就看不清傳主的個*,而要是像《維多利亞女王傳》那樣就不夠細緻,像《約翰遜博士傳》那樣細緻則難免瑣碎”。朱東潤在文中說《史》《漢》有互見法,不能在單篇作品中看見一個完整的傳主形象,而傳記文學必須在單篇作品中把全部交代對傳主的評價,又說古人所作的傳、行狀、神道碑等作品主要是對於死者的歌頌,對於近代傳記文學沒有什麼用處,而別傳則沒有阿諛奉承之辭,信筆直書,對於傳主的錯誤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陳,這些說明他認爲傳記文學應該全面地、客觀地評價傳主。因此,朱東潤認爲“應該信筆直書,全面評價傳主的優缺點。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樣只是歌頌死者,就不是傳記文學”。第二問需要觀點明確,結合文字分析。

【考點定位】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爲探究F。

【技巧點撥】探究的題目一般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內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內挖掘的題目主要是概括朱東潤認爲傳記文學作品應如何刻畫和評價傳主,然後列舉文章中的具體事件說明,不要脫離文字隨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針對文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對自己的啓示,答題時實現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後結合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論*,論*要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做到中心突出、簡單明瞭。如果同意朱東潤先生的觀點,就應當順着朱先生的思路給出理由。給出理由可以從兩個角度着手,一是簡單說明朱的觀點如何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二是簡單說明按照朱的觀點寫作出來的傳記有什麼好處。前者是由因及果,後者是由果及因。考生更容易做到的探究是由果及因,故給出的參考*是從效果上反向論*朱的觀點。“細緻”“入情入理”“個*”等要求都與閱讀效果有關,故而可從“深刻印象”“可讀*”方面答題;“信筆直書”“歌頌”與一個完整的人應該如何有關,故而可從“完整的人物形象”方面答題。如果不同意朱東潤先生的觀點,就應當指出朱先生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方,並給出簡單的理由。這同樣可以從兩個角度着手,一是說明朱的觀點只是一家之言,其理論前提值得討論;二是說明朱的觀點實用到傳記寫作的具體實踐時,會有一些不足。前者是正面的理論探討,後者是反面的零敲碎打。考生更容易做到的探究可能是反面的零敲碎打,故給出的參考*是從反面論*朱的觀點不能自圓其說的一些層面。“細緻”“入情入理”“個*”與史料或材料的豐富程度有關,故而可從史料不足則可能導致不夠客觀甚至矯揉造作這些方面答題;“信筆直書”“全面評價”與刻畫個*的效度有關,故而可從追求全面則可能無法有效凸顯個*這些方面答題。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