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重巒疊嶂間的田園(節選)餘秋雨對於以陶淵明爲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

習題庫 閱讀(1.6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重巒疊嶂間的田園(節選)餘秋雨對於以陶淵明爲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重巒疊嶂間的田園(節選)


餘秋雨


對於以陶淵明爲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民衆不像對魏晉名士那樣陌生,也不像對三國羣雄那樣熱絡,處在一種似遠似近、若即若離的狀態之中。


現在有不少歷史學家把陶淵明也歸入魏晉名士一類,可能有點粗糙。陶淵明比曹*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時候,阮籍、嵇康也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他與這兩代人,都有明顯區別。他對三國羣雄爭鬥權謀的無果和無聊看得很透,這一點與魏晉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與魏晉名士細加對比,他會覺得魏晉名士雖然喜歡老莊卻還不夠自然,在行爲上有點故意,有點表演,有點“我偏要這樣”的做作,這就與道家的自然觀念有距離了。他還會覺得,魏晉名士身上殘留着太多都邑貴族子弟的氣息,清談中過於互相依賴,過於在乎他人的視線,而真正徹底的放達應該進一步迴歸自然個體,迴歸僻靜的田園。


於是,我們眼前出現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躍:從漫長的古代史到三國羣雄,*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與*事人格和*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晉名士用極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來,讓它迴歸個體,悲壯而奇麗地當衆燃燒;陶淵明則更進一步,不要悲壯,不要奇麗,更不要當衆,也未必燃燒,只在都邑的視線之外過自己的生活。


安靜,是一種哲學。在陶淵明看來,魏晉名士的*如果達不到安靜,也就無法長時間保持,要麼然當衆而死,要麼惶惶然重返仕途。*歷史上出現過大量立誓找回自我,並確實做出了奮鬥的人物,但他們沒有爲找回來的自我安排合適的去處,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了。陶淵明說了,這個合適的去處只有一個,那就是安靜。


在陶淵明之前,屈原和司馬遷也得到過被迫的安靜,但他們的全部心態已與朝廷興衰割捨不開,因此即使身在安靜處也無時無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靜的所在。陶淵明正好相反,雖然在三、四十歲之間也外出斷斷續續做點小官,但所見所聞使他越來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園。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園荒蕪了。他天天自催。


這樣一個陶淵明,應該更使民衆感到陌生。儘管他的言詞非常通俗,絕無魏晉名士的艱*,但民衆的接受從來不在乎通俗,而在乎鬨動,而陶淵明恰恰拒絕鬨動。民衆還在乎故事,而陶淵明又恰恰沒有故事。因此,陶淵明理所當然地處於民衆的關注之外。同時,也處於文壇的關注之外,因爲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學不了他的安靜,他們不敢正眼看他。他們的很多詩文其實已經受了他的影響,卻還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蘇東坡才真正發現陶淵明的光*。由此可見,文化上真正的高峯是可能被雲霧遮蓋數百年之久的,這種雲霧主要是朦朧在民衆心間。大家只喜歡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亂喊,卻完全沒有注意那一脈與天相連的隱隱青褐*,很可能是一座驚世高峯。陶淵明這座高峯,以自然爲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筆描寫自然。 請看: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有了高遠的心懷,有可能主動地對自己作邊緣化處理。而且,即便處在邊緣,也還是充滿意味。魏晉名士對人生的高層次思考方位卻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麼平靜、優雅。


他終於寫出了自己的歸結*思考: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一切依順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悅、恐懼、顧慮都被洗滌得乾乾淨淨,順便,把文字也洗乾淨了。 “大化”――一種無從阻遏、也無從更改的自然鉅變,一種既造就了人類、又不理會人類的生滅過程,一種絲毫未曾留意任何輝煌、低劣、咆哮、哀嘆的無情天規,一種足以裹卷一切、收羅一切的颶風和烈焰,一種撫摩一切、又放棄一切的從容和冷漠――成了陶淵明的思維起點。陶淵明認爲我們既然已經跳入其間,那麼,就要確認自己的渺小和無奈。而且,一旦確認,我們也就徹底自如了;徹底自如的物態象徵,就是田園。(節選,有改動)


14.依據原文,簡要概括陶淵明詩作的特點。(4分)


答:


15.根據上下文,解釋畫線句子的含義。(6分)


(1)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了。


答                                    


(2)這種雲霧主要是朦朧在民衆心間。


答:


(3)有了高遠的心懷,有可能主動地對自己作邊緣化處理。


答:


16.文中將陶淵明和魏晉名士、屈原和司馬遷進行了對比,分別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


17.聯繫全文,談談你對作者筆下陶淵明的“田園”的理解。(6分)


答:

【回答】

14.言辭通俗,文筆自然,平靜優雅,有對人生的高層次思考,田園成爲徹底自如的物態象徵。


15.(1)因爲自我的原因或外界的壓力又一次迷失自我,失去了*。


   (2)民衆對文化的理解有限,與真正的高峯有隔閡。


   (3)高遠的精神追求可以使人主動歸隱田園,遠離社會視線。


16.①與魏晉名士對比是爲了說明陶淵明的人格中具有更強的道家的自然觀念,是更爲真正徹底的放達。(3分)②與屈原、司馬遷對比是爲了說明陶淵明得到的安靜是主動的,是出自內心的,是脫離了*的。(3分)


17.①“田園”是陶淵明遠遠離官場、遠離塵囂、耕作自資的歸隱之地;


②“田園”是陶淵明保持安然自立文化人格的精神歸所;


③“田園”是陶淵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並以文筆描寫自然的心靈世界;


④“田園”是陶淵明徹底自如的高遠心懷的物態象徵。(每一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