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佛祖都說了些什麼?》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3.05W)

經典語錄

佛教主張衆生平等。不僅人人平等,甚至人和動物之間也平等。但是漢代官方學說主張“三綱五常”,人和人之間還等級森嚴,就更不用說人和動物之間了。在儒家看來,佛教的這些主張也是道德淪喪的瘋話。

《佛祖都說了些什麼?》經典語錄

小乘要麼認爲萬物實有,要麼認爲萬物虛無。大乘認爲,萬物本質是一種無法正面描述的狀態,叫做“空”。小乘只講自己修行,大乘主張普度衆生。大小乘之分爲大乘創造。

存天理滅人慾說要讓我們認識理,把濁氣摒除掉。滅的人慾是那些違反儒家制度的慾望。

佛學有嚴謹的邏輯:萬法緣起。沒有創世論,佛祖也只是萬物衆生中的一個。萬法無常: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沒有不滅的靈魂。

佛教各派的主要分歧:空。一派認爲我和萬法是恆長存在的,一派認爲不是,犯了虛無主義錯誤。龍叔提出中觀說,雖然事物存在,但並不值得我們留戀。中觀般若:一切事物都是虛無的,我們要破除掉,不要執着。

老莊寫的是哲學作品,是求真的。要求真,就必須辯論出是非對錯。一個觀點,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不能含糊,否則這個學說就沒有價值了。 然而要想討論對錯,就需要邏輯語言啊!

我們前面說過,因爲拒斥辯論,所以玄學家之間難以分出對錯,玄學也難以進步。 胡適在《*哲學史大綱》裏說: 我曾用一個比喻來說莊子的哲學道:譬如我說我比你高半寸,你說你比我高半寸。你我爭論不休,莊子走過來排解道:“你們二位不用爭了罷,我剛纔在那埃菲爾鐵塔上看下來,覺得你們二位的高低實在沒有什麼分別。何必多爭,不如算作一樣高低罷。”莊子這種學說,初聽了似乎極有道理。卻不知世界上學識的進步只是爭這半寸的同異;世界上社會的維新,*的*,也只是爭這半寸的同異。莊子的這種思想、見地固是“高超”,其實可使社會國家世界的制度習慣思想永遠沒有進步,永遠沒有革新改良的希望。

佛教不認爲有“天”,那麼自然,也就不認爲由“天”來制定的“命運”。佛教主張的是因果報應,所以佛教認爲一個人遭遇的事情是由他之前的行爲導致的“報應”,而不是外在的“命運”決定的。

有些人看了一番外國的環保節目,就翻出老子來說,看偉大的老子早就說過要回歸自然,科學要是不敬畏自然,人類就會滅亡的。於是,她穿着化工廠生產的尼龍衣服,坐着燒石油的汽車,利用衛星*來到野外,從機器衝壓的不鏽鋼水壺裏喝飽了工廠灌裝的礦泉水,再掏出數碼相機,以大山爲背景,*了一張咧嘴傻笑的照片,又掏出金屬拉絲的限量版筆記本電腦,利用遍佈全球的通訊基站和衛星把這張照片傳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再打上幾行老子最拒斥的文字“清淨山水,道法自然。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生命真諦呀!”老子還不得讓你給氣死!

如何消除痛苦?一切皆苦,樂只是痛苦中短暫的解脫之感。跳出輪迴的狀態叫做涅槃。修行的方法:戒、定、慧。所以佛教是追求智慧的宗教,並不祈求神靈幫助。

苦是因爲人的慾望得不到滿足,人爲了生存,產生了種種慾望,如果不能滿足就會產生苦惱。因爲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因此隨之而來的苦是根本的、是人人都有,不可避免的。而且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滿足了一個慾望,又會立刻產生新的慾望,也就會產生新的痛苦。而樂呢,只是在人的苦停止時,獲得的暫時的解脫之感。樂只是伴隨着苦而產生的事物,苦比樂更爲根本。因此佛教認爲苦是恆常的,樂是暫時的,佛教稱之爲“一切皆苦”。世俗人覺得努力工作、好好學習就可以趨樂避苦,在佛教看來是不可能的。就算在世俗世界裏再努力,也逃脫不了恆常不斷的痛苦。佛教覺得生物這麼在六道中輪迴實在是太痛苦了,所以把六道形容爲“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