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8.32K)

經典語錄

奢侈是什麼?貴而無用就叫奢侈。而哲學這玩意超級無用。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們一聽說你是學哲學的,都狂羨慕。人家想:這人家裏得多富裕纔敢往哲學身上糟踐錢啊。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經典語錄

進化論的意思僅僅是,基因中那些適合環境的部分被保留下來了,不適合的部分被淘汰了。這中間並沒有進階和低級之分。

加繆:世界是荒謬的。當形而上學不存在後,歷史和個人的目的都不存在了,人生和世界沒有任何目的,所以世界是荒謬的。

當神學家們試圖*上帝存在的時候,這同時不也就意味着上帝有可能不存在嗎?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基督徒絕不能質疑上帝的存在。那麼可以說,從神學家們把哲學引入神學的一瞬間起,他們就已經開始背離自己的信仰了。

路德的勢力越罵越大。再加上教權和王權的根本矛盾,終於使得這場宗教*遍及整個歐洲,千百萬神甫和知識分子捲入其中。王宮貴族們紛紛舉着**宣佈加入其中一方,幾十年後還真打了一場損失慘重的宗教戰爭。 不久以後,基督教分成了兩大派。羅馬一方被稱爲天主教,支援路德的則被稱爲新教。另外,東邊的羅馬帝國在此之前還搞了一個東正教。 天主教、新教、東正教,這就是今天基督教最主要的三大教派。新教的誕生全賴於路德的努力。

康德:在康德的哲學世界裏,所有的知識(也就是來自於物自體的知識)都要先經過人類心靈的加工,才能被人類認識。所以他自比哲學界的哥白尼,在他的哲學裏,不是心靈去感受經驗,而是心靈加工經驗,心靈生產了經驗。這世界(物自體)人類是永遠無法真正認識的,人類看到的只是表象的世界。而我們這個先天認識形式裏,包含很多用來處理物自體的工具,其中一個就是因果律。康德把世界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個部分則可以用理*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爲永遠不可知,所以對我們的生活沒有什麼影響。只要我們在可把握的世界裏生活,理*就又恢復威力了。

叔本華:康德的繼承者,悲觀主義,踢館黑格爾。他認爲萬物的物自體是統一的,只有一個叫”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一股永不停歇的力量。這股力量驅使着萬物去運動,去發展。叔本華建議苦修禁慾,用理*意志和控制感*衝動,把自己的感情和慾望上升爲全人類的感情和慾望,這樣就可以儘量消除個人的慾望。他還建議欣賞藝術,他認爲,人在欣賞真正藝術的時候,內心是非功力的、不帶慾望的,也就脫離了生命意志的控制。

信仰這件事,我以爲,由不信到信難,由信再到不信也不容易。所以信仰宗教可能是要牽涉一生的事。懷疑和信仰本身就是相悖的,而且宗教的說服力要比一般的信奉主觀真理的哲學要強,那麼當我們信仰了宗教之後,還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質疑信仰並脫身而出呢? 所以我覺得單就追求真理而言,信仰宗教和實踐*哲學都是一個成本比較大的嘗試,可能要窮盡一生才能知道選擇的結果。假如我們對自己追求到的真理不滿意,也沒有補救的機會了。 克爾凱郭爾說人生就是一場冒險,這話用在信仰問題上正合適。

洛克:科學派,經驗主義。他認爲人的內心就是一塊白板,什麼都沒有,人的思想都是靠後天學來的。無根之木-就是科學派對數學派的攻擊。

萊布尼茨:數學家,理*主義。和洛克辯論,反駁經驗主義者只強調經驗,不承認必然規律。

斯賓諾莎斯:笛卡爾的繼承者,完美地實現了笛卡爾的想法。他承認上帝,但他心目中的上帝不是基督教或者猶太教中人格化的上帝,而是無所不在的實體。而且我和世間萬物是一體的。這種人和萬物一體的觀點在*哲學中很常見。

笛卡爾:數學派,理*主義。“我思故我在”--因爲“我懷疑”這件事是確定的,那麼只要有了懷疑的念頭,就說明“我”肯定是存在的--“我”要是不存在就不會有這些念頭了。笛卡爾想象中的哲學體系應該像歐式幾何一樣,先要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公設,然後用演繹推理的方式推匯出整個哲學世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