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品味歷程》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3.21W)
收有“陀山鸚鵡的情懷”“舊時的月*”“愛閒說”“總統今天不回家”“*飄起她的琴韻”等散文。 董橋,一九四二年生,福建省晉*縣人。一九*年畢業於臺*南省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一九七五年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做研究。一九七〇年任*美國新聞處“今日世界”叢書部編輯,編譯美國出版之各科書籍。一九七三年在倫敦英國廣播電臺中文部從事新聞廣播及時事評論,並編制英國文學、文化和科技史節目。一九七九年返*任職美國*交流總署,翌年出任《明報月刊》總編輯。一九八七年出任*...(更多)

經典語錄

西方人相信天堂和地獄是可以造出來的:英國*察、法國廚師、德國工程師、意大利情人加上瑞士人打點一切雜務,那是天堂。英國廚師、法國工程師、德國*察、瑞士情人加上意大利人打點一切雜務,那是地獄。

《品味歷程》經典語錄

人對書真的會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關係有點像。字典之類的參考書是妻子,常在身邊爲宜,但是翻了一輩子未必可以爛熟。詩詞小說只當是可以迷死人的豔遇,事後追憶起來總是甜的。又長又深的學術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點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當然還有點風韻,最要命是後頭還有一大串註文,不肯罷休!至於*評論、時事雜文等集子,都是現買現賣,不外是青樓上的姑娘,親熱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倒過來說,女人看書也會有這些感情上的區分:字典、參考書是丈夫,應該可以陪一輩子;詩歌小說不是婚外關係就是初戀心情,又緊張又迷惘;學術著作是中年男人,婆婆媽媽,過分周到,臨走還要殷勤半天怕你說他不夠體貼;*評論、時事雜文正是外國酒店房間裏的一場春夢,旅行完了也就完了。

我向來主張用筷子吃飯必須嚴格劃清界限,授受不親,免得相濡以沫,一餐飯跟太多人法式親嘴,曲終人散之後,徒生失節之恨!我這份恐懼感與生俱來,明明知道有違*文化的和氣精神,畢竟始終英勇不起來。我實在不好意思說,當然更不知道該怎麼宣諸筆墨,生怕褻瀆了世代相傳的美德。

得體的文章最忌冗長;長則本來得體也變爲不得體了。B.L. Taylor說:世上悶人真多,你問他好,他真的一五一十告訴你他好不好(“A bore is a man who when you ask him how he is, tells you”)。文章一悶,當然就不會得體矣!千萬不可相信喋喋不休的高談之士說「總而言之」;那不是結束語,是重新開講(“Beware of the conversationalist who adds 'in conclusion'. He is merely starting afresh”),Robert Morley說的。 讀文章不妨先瞄一瞄收尾的部分,一見「總而言之」、「最後」等語,此文必悶,也難得體。

神智不清者適宜寫詩,此一也;詩人不可神智不清,此二也。白話詩文確不可無舊學爲體;“燕子不知何世,人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不知何世”表示無視代溝;能在斜陽裏細訴興亡,則悟出荒村雨之聲禪機矣。

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國會女議員南希-愛斯特脾氣犟極了。有一次,她忍不住對丘吉爾說:‘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一定在你那杯咖啡裏下毒。’丘吉爾回答說‘如果你是我太太,我一定喝下那杯咖啡。’英國愛德華七世的輕浮是當年倫敦很漂亮的名女人麗麗-朗特里。有一天,愛德華對麗麗說:‘我撒在你身上的金錢也夠多了,多得可以買一艘戰艦。’麗麗聽力說:‘你撒在我身上的*也夠多了,多得可以浮起一艘戰艦。’

大陸文章一概受閹割,枯乾無生機樂趣;*文章底子甚厚,奈何不知自制,喜服*,抵死纏綿,不知東方之既白;*文章則如洋場惡少之拈花惹草,黑髮金髮左擁右抱,自命風流,卻時刻不離保險套,終致香火不傳。香火能傳最是要緊。初學者最忌寫白話詩,蓋自批“詩人執照”後必自信無所不可爲,筆下咿咿啞啞夢囈連篇,名詞動詞*交配,主語賓語私相授受,望之彷彿眼睛生在屁股上之印象派畫家,實則詩人連一紙便條都寫不通!存在主義大師沙特晚年病目,腦力亦略見退化,每每神智不清,無法撰寫正經著作,醫生於是囑其退而求其次,嘗試寫詩。大師問言怏然不悅,曰:“此混蛋庸醫束手無策!”意謂庸醫豈可命他棄文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