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古典的草根》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53W)
《古典的草根》經典語錄

《古典的草根》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宗迪。


經典語錄

神話:一般用語中——荒誕無據的說法文學中——表現諸神、半神以及英雄神奇故事的幻想*敘事文學文化批判中——一個社會共同體所公認(或者被強加)的關於自身歷史和意義的宏大敘事或意識形態,如人們常說的*神話和國家神話等人類學和民俗學中——一個族羣中世代流傳的關於世界、人類、自然萬物、人文諸相等之來歷和意義的傳統敘事

這種歷史儘管“虛幻”,卻與他們血肉相連,那種罈罈罐罐拼湊的歷史雖然觸手可及,可與他們毫不相干。可以說,那些世代傳頌深入人心的神話傳說,儘管空幻無憑,卻較之歷史教科書和博物館中那些有案可稽的歷史更是歷史,更具有歷史的“真實*”,這是因爲它曾經作爲真實的歷史記憶伴隨着一個民族一起捲入了歷史。

那是自然。其實,在福柯之後,我們都應該明白,秩序和怪異原本就相輔相成,密不可分。關鍵是要弄清這是一種怎樣的秩序,以及荒誕之物爲什麼顯得荒誕。看看上面的那段引文中關於鹿蜀這種動物的描述,你就可以明白我這樣說的意思了。且看鹿蜀模樣如何?“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這一番寫照,乍看十分怪異,儼然是一個長得幾分像馬、幾分像老虎、生着白腦袋紅尾巴、叫起來好像人唱歌的異*怪獸,《山經》的叢山峻嶺中,諸如此類生得形象怪異的鳥獸比比皆是,觸目可見,誰也沒有真正見識過這樣的怪物,正是這一點,讓人覺得《山海經》是一部徹頭徹尾瞎編亂造的怪書。

人爲什麼用“風俗”一詞表示自己的生活?“俗”字好理解,“俗”與“雅”相對,就是指那些還流傳於鄉野市井、沒有被書寫爲文字、沒有載於典籍,因此還是不登大雅未經文人修飾潤*的東西。那麼,“風”呢?風只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空氣的流動就稱爲風,風可以吹彎樹梢,吹謝落花,吹皺一池春水,吹亂姑娘的長髮,吹起滿天風絮迷亂了我的眼睛。可是,風俗卻是一種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的人文現象,那在大地一L來去無蹤、遊蕩不定的風,又與風俗有什麼關係?

我們這樣提出問題,是因爲我們已經忘記了風對於人間生活的意義了。因爲我們已經離風很遠,我們民俗學者大致是生活在學院裏的,住在遠離大地和風的城市裏,風,對於我們只是一種偶爾會因爲它的作怪而令我們煩惱的否定*因素,比如說,風吹跑了我們晾在窗外的衣裳,風令我們的孩子在上下班的路上着涼感冒,風影響了我們打羽毛球或踢足球,風在三四月份給我們的城市帶來沙塵暴,風吹倒了廣告牌砸傷了倒黴的行人,風把鹿特丹港的一艘油輪吹翻而導致原油泄漏,如此等等;風是我們在生活中想盡量回避和忘記的東西,如果風不來打擾我們,我們也不會想起它來,我們已經離風很遠,風只在遠離城市的鄉村大地上吹拂、遊蕩和肆虐。

納西人認爲文字是寫在豬皮上的,豬皮讓識字的人吃了,因此古老的知識無法憑文字傳下來。有趣的是,莊子也把文字比作皮,他說書只是先王的“糟粕”,“糟粕”就是穀子的皮。無獨有偶,西方人的文字,在古代也是寫在羊皮上的。可見在不同的民族中,都把文字視爲文化的皮,食肉吮血的遊牧民族將之比作獸皮,食谷喝粥的農耕民族則將之比作穀皮,而吃皮咽糠的讀書人無論如何出息也就只能是一張皮,是靈魂失落後留下的“魄”(皮)。這麼說來,讀書人的所謂學問,豈不就是“扯皮”?莊子知道,有了文字,大道既隱,文人紛爲皮相之論,道術將爲天下裂,惠施之流的聰明人從此就有扯不完的皮。

只要對於生物學的歷史稍微有所瞭解,就會明白,這裏記載所說的根本不是什麼怪物。大自然中的動物千姿百態,對動物形態諸如其長相、毛*、身體構造等等的描述,屬於動物形態學的內容,而動物的形態學首先是一個語言學、符號學問題。這是因爲你要對形態各異、千差萬別的動物進行描述和形容,讓人知道你說的是什麼動物,必須首先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語言體系,包括一系列形容動物各部位的術語以及這些術語的組合規則等等。

自然科學以自然爲對象,而自然是無歷史的,因此源於自然科學的實*方法從一開始就缺乏歷史的穿透力,註定了在面對歷史現象時茫然無措,一切歷史的縱深感在實*人類學面前都只能被抹平爲共時的橫斷面:歷史學家從橫斷面的年輪上看到的是世道之盛衰、歲月之輪迴,而實*主義者卻只能看到一組由小到大的同心圓。

只有生活於鄉村大地上的人們,才知道風對於生活的意義,幾千年幾萬年前他們就知道了,因爲他們就生活在風中,他們的生活離不開風,風也離不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