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穿T恤聽古典音樂》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5.97K)
《穿T恤聽古典音樂》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好的音樂經得起單曲循環,經得起反覆聆聽,也經得起時間和潮流的反覆淘洗,因爲它有足夠的音樂資訊量和情感表現力。每個人聽來都異樣,每一遍聽來都不同。這大概就是古典音樂的不同凡響之處,是我們之所以要聽古典音樂的理由。

尼采說,沒有(古典)音樂的人生,是一個錯誤。 愛因斯坦說,死亡意味着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 我不確定生命中是否一定要有古典音樂,但當那些交響曲奏響的時候,你心裏會升騰起一種生而爲人的尊嚴感,如同儀式, 如同洗禮,讓你備受鼓舞,暫時忘掉生活中的卑微煩惱。這是其 他音樂類型難以給予的,如此它便值得我們爲之付出時間與精力, 去聆聽感知,去借助它開拓生命的幅度。

在西方,古典音樂一直是貴族階層的消遣,因而繼承下不少 儀式。但如今,所有儀式,都是爲了表達對古典音樂這一西方高 級精神文明的敬仰與熱愛。

有網友弄了個《古典音樂裝腔指南》,包含不少條目,教大 家如何談論古典音樂顯得比較內行。例如,凡是耳熟能詳的樂曲, 儘量避免提它的標題,要報編號,巴赫 BWV1001,莫扎特 K466, 貝多* Op.135,如此纔算* ;凡是盡人皆知的音樂家,談論他 的作品還不如聊聊他的八卦,比如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傾盡一生暗戀師母,比如柴可夫斯基(Peter Lynch Tchaikovsky) 因同志情結而自卑 ;當然談論霍洛維茨(Vladimir Samoylovich Horowitz)、卡拉揚(Hebert von Karajan)等音樂明星沒有新意, 不如分析分析小衆大師古爾德(Glenn Gould)、克萊伯(Carl

對於每個學鋼琴的孩子來說,肖邦就是我們練琴的動力,我小時候努力*《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就是爲了有一天可以*一首喜歡的肖邦鋼琴曲。而對於職業鋼琴家們來說,肖邦是他們的賽道,是他們的夢想。

這麼諷刺古典樂迷,倒也不過分。我就見過不少號稱古典樂迷的,言語傲慢,自命不凡,其實他們在音樂廳裏呼呼大睡,根 本 鬧 不 清 李 斯 特(Franz Liszt) 與 莫 扎 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而我見過真正傑出的古典音樂家,他們專注、勤勉,充 滿*,個*桀驁,待人卻和藹可愛。古典音樂講究形式之美,結構嚴謹而典雅,而音樂會也有不少講究。

有些交響曲像長篇小說,事無鉅細,包羅萬象,比如理查·施特勞斯、馬勒的;而李斯特、柏遼茲的曲子**鮮明,有情節有故事,像一幅一幅繪畫;巴赫的曲子,在不同聲部反覆論*主題,像邏輯嚴謹的論文。相比之下,肖邦的樂曲就像詩一樣,是抽象的,抒情的,審美的,結構短小,每一句旋律都精美雋永,哀而不傷。所謂詩意,是具有強烈抒情意味,富於美感和意境的。肖邦的音樂卻讓人再次理解了詩歌。詩是自我的,萬物在心中交匯,匯聚成詩人的立場、態度與風格。肖邦的音樂,或者說浪漫主義時代的音樂,不再像古老的宗教音樂或巴赫的音樂那樣,表達公共的歡喜或悲哀,他的哀愁與歡樂,都是鮮明的肖邦式的,這種個人語風自成一種詩意。而且他像寫詩一樣,反覆推敲每個樂音、和聲,以求內涵深遠而流動。

一開始,大家覺得這個叛逆的姿態挺酷的,人家穿西裝打領結,我們偏要穿T恤。這道不是輕慢藝術,而是我相信再高冷的藝術也都有一顆平常心。

技術只是手段,古典音樂主要是情感的藝術,它的情感是美好、豐富的,也是隱晦、複雜的。有時候你覺得自己難以名狀的感情,被它完美地表達了。有時候你聽見了陌生而熟悉的*,發覺存在你大腦深處的古老情感被它喚醒了。千百年來,藝術一直在開拓我們情感體驗的邊界。

不管聽不聽古典音樂,人們都知道肖邦。肖邦和貝多*、莫扎特一樣,是音樂史上最家喻戶曉的音樂家。而且肖邦的形象已經成了音樂家的形象典範,肖邦的風度已經成了一種音樂家的標準氣質,後來電影電視裏面需要一位音樂家,導演總是找來肖邦那樣的。怎樣纔算是音樂家氣質?就是肖邦那樣的,瘦削迷離的,遺世*的。

一開始人們確認自我,一如主題的呈現,之後遠離家園,去看看大千世界,去排解生命的躁動,這就是音樂中的展開段落,中間少不了困難、掙扎與幻滅,於是有轉調、有離調、有複雜的和聲、有破碎的旋律,在一系列輾轉之後,迴歸就是一種必然,離開越遠,過程越蹉跎,迴歸就會愈加壯烈而圓滿。

有時候我想想挺糾結的,嚴肅音樂不是用來表達和反思人類命運的嗎?讀者卻總是問我,喝茶開車聽什麼、失眠頭痛聽什麼。這樣聽音樂真的好嗎?或者說,這個聽法實在大材小用了,拿花梨木當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