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莊子》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63W)
《莊子》經典語錄
《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現今通行的《莊子》一書,分爲“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奇詭的創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義的散文集。 
《莊子》一書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社會等諸多方面。原有內篇七篇、外篇二*、雜篇十四、解說三,五十二篇,十餘萬言。郭象刪減後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個,六萬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雜篇十一。該書包羅萬象,對宇宙生成論、人與自然的關係、生命價值、批判哲學等都有詳盡的論述。
莊子明確否定禮教社會*制度以及虛假文化生活,在*上主張不同於儒家社會哲學的進路,直接從天道執行的原理側面切入,開展了以自然義、生成義、中*義爲主的"道"的哲學。天道執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學即是解釋此原理的內涵,從而得以提出一個活潑自在的宇宙空間。透過對宇宙執行之無定限、無執着的認識,道家哲學發展出迥然不同於儒家的社會哲學,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們,應有其*自存的自由*,而不受任何意識形態的束縛。道家從維護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在經濟理論、社會實踐方面創立了“齊物”的思想觀點,但對於社會責任的態度並不先存立場,而能有更尊重人類自主*的態度與存在定位。 
道家重視人*的自由與解放和提高個人素質修養,實行無爲而治。莊子反對當時社會上實行的仁義禮樂等社會道德與*制度,認爲這些都是罪惡與禍害的根源。他用“朝三暮四”,“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來說明“仁義”已經成了統治者竊取國家權力的手段。莊子認爲,社會的不平等*不根除,隨着社會*制度和文化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及爭鬥也會隨之產生和激化。莊子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臨的生存困境。莊子認爲,人的生命異常短促,在短促的生命過程中,又會受到各種社會事物的束縛和傷害。特別是在莊子生活的時代,殘暴的統治者使*大量地受刑和死亡:“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莊子·在宥》)。

經典語錄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無用之用,方爲大用。

尾生與女子期於樑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哀莫大於心死

肌膚若*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人生在世,恍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湖。

夏蟲不可語於*

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煦以溼,曷若相忘於*湖。”

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