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5~7題。南“鷂”北“鳶”話風箏(節選)   ①*是風箏的故鄉。南方稱“鷂”,北方稱“鳶...

習題庫 閱讀(9.68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5~7題。南“鷂”北“鳶”話風箏(節選)   ①*是風箏的故鄉。南方稱“鷂”,北方稱“鳶...

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5~7題。

南“鷂”北“鳶”話風箏(節選)

    ①*是風箏的故鄉。南方稱“鷂”,北方稱“鳶”。

    ②“風箏”一詞始見於五代,明代陳沂《詢芻錄》記載:“初,五代漢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爲戲。後於鳶首,以竹爲笛,使風入作聲如箏,俗名呼風箏。”據史料記載,風箏的發明人是漢朝的韓信。傳說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隊被劉邦的*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響,漢*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士氣,這即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③*早期的風箏多與*事、通訊和氣象有關。大約唐、五代時風箏進入民間,成爲人們*遊戲的玩具,同時它還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鍛煉。唐代詩人元稹曾有詩云:“有鳥有鳥羣紙鳶,因風假勢童子牽”生動地描寫了兒童放風箏的情景。清代鄭板橋《懷濰縣》中的詩句“紙花如雪滿天飛”,則真實地記錄了當時放風箏的盛況。明清時期,清明放風箏已成爲一種節令*的民俗活動。春回大地之時,人們放飛風箏,也放飛夢想。

④大約500多年前的明代,風箏就已傳到朝鮮,後又陸續傳到日本、東南亞、歐洲和美洲。而*的東南西北,到處都有獨具地方特*的風箏,它們世代傳承,風格各異,有粗獷豪放,有活潑精巧,有**絢麗,也有清淡素雅。*、天津、山東濰坊、*蘇南通等著名風箏產地,都有重要流派的傳世佳作。

    ⑤*風箏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借鑑、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規模,但真正形成流派,高潮的興起,還是從曹雪芹的《南鷂北鳶考工志》開始的,故稱爲曹氏風箏。

在製作上,曹式風箏是一門綜合藝術。透過扎、糊、繪、放四個工藝流程,最終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

⑥“扎”就是製作風箏的骨架,這是決定一隻風箏好壞的關鍵。曹式風箏的骨架主要是用竹子製作的,首先要將竹子劈成條,刮成所需要的厚度,然後經過烤制使其變形彎曲,成爲風箏所需要的形狀。曹氏歌訣中“汗不去透形必還”,意思是說加熱時要把竹子的油烤出來,這樣涼了之後就不容易變形了。然後是扎,就是將不同部位的竹條以線繩捆紮組裝起來,達到“中正平直”,兩邊對稱,這樣當風箏受風時才能維持平衡,順利飛翔。

⑦“糊”就是用紙或絹將風箏骨架糊起來,要自然、平整、隨形,不能鬆懈、皺巴。歌訣中講到“保穩全靠紙不鬆”,就是這個意思。糊軟翅風箏時尤其要注意兩邊要完全對稱,糊時要用線牽着膀梢,糊好後才能剪斷,而且要把畫面翻過去平放在桌子上,把塗勻膠的骨架放在畫面上,平整地粘好。

⑧“繪”是表現風箏形象的重要一環。除*風箏之外,所表現的都是吉祥如意的題材,以表達人們祈福,盼望美好的願望。繪畫時須領會畫訣含義遵循“繁而不煩,豔而不厭”的原則,使畫面達到**明快,對比強烈,主題鮮明。此外,在繪畫時還要注意**不宜太厚,否則會影響風箏泄風,導致放飛效果不好。

⑨“放”,顧名思義,製作風箏就是爲了放飛。一隻好的風箏不僅扎糊繪畫要好,還得經得起放飛的檢驗,表現出遠觀效果。所以說在放飛上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雲偶填柳絮詞》中就有一段放風箏的描寫,“寶玉說丫頭們不會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來……”“黛玉見風力緊了,過去將繩子一鬆,只聽‘豁喇喇’一陣響,登時線盡,風箏隨風去了。”

⑩北方人喜歡燕子,稱它爲喜鳥,所以曹式風箏以沙燕居多。曹氏沙燕很好地結合了軟硬兩種結構的特點,大風小風往來自由。曹氏風箏用擬人手法創造的燕子家族頗爲有趣:肥燕、瘦燕、幼燕、雛燕、對燕、半瘦燕,不僅形似,更追求神似,例如,要使燕子表現出像人一樣地喜形於*,則必須要把握“眉上軒,見喜顏;嘴上翹,定是笑”的畫法。此外,每一式沙燕風箏上還佈滿蝙蝠、蝴蝶、牡丹、貓、蝶、魚等吉祥圖案,各有千秋。例如,“蛺蝶尋芳”和“百蝠駢臻”是用蝙蝠拼成桃花和柳葉的形狀,佈滿風箏的全身,象徵濃濃春意;“四世同堂”則在風箏的兩翼畫上兩隻大獅子,在剪*尾巴上畫上兩隻小獅子,取“獅”與“世”的諧音討個吉祥。

5.本文向我們介紹了我國風箏的相關知識,沒有涉及到的內容是

A.風箏的傳說與風箏的起源            

B.*風箏的發展過程

C.曹氏風箏的製作流程                 

D.曹氏風箏的特點

6.整合全文資訊,下面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風箏是漢朝的韓信發明的,在楚漢垓下之戰時發揮過巨大的作用。

B. 曹氏風箏的製作,講究扎、糊、繪、放四大工藝。

C.從明清時期開始,一直到現在,放風箏已經成爲清明節時的一種民俗活動。

D.曹氏風箏以沙燕居多,不僅形似,更求神似。

7.下面的說法與文字內容不吻合的一項是

A.清代高鼎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村居》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詩中的紙鳶即是風箏。

B.風箏起源我國戰國時期,據說*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

C.明清時*人制作風箏的技術很嫺熟、精巧,其中“曹氏風箏”是指著名文學家曹雪芹製作的風箏,在扎、糊、繪、放四個方面更獨特。

D.*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測量、傳遞資訊、飛躍險阻等*事需要。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

【回答】

5.B    6. C   7.B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