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李珏,字待價,幼孤,事母以孝聞。甫冠,舉明經。李絳爲華州刺史,見之,曰:“日角珠...

習題庫 閱讀(1.5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李珏,字待價,幼孤,事母以孝聞。甫冠,舉明經。李絳爲華州刺史,見之,曰:“日角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

李珏,字待價,幼孤,事母以孝聞。甫冠,舉明經。李絳爲華州刺史,見之,曰:“日角珠廷,非庸人相。明經碌碌,非子所宜。”乃更舉進士高第。以拔萃補渭南尉,擢右拾遺。

穆宗即位荒酒*景陵始復土即召李光顏於邠寧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羣臣珏與宇文鼎、溫畲、馮約同進曰:“光顏、愬忠勞之臣,方盛秋屯邊,如令訪謀猷,付疆事,召之可也,豈以酒食之歡爲厚邪?”帝雖置其言,然厚加勞遣。

鹽鐵使王播增茶稅十之五以佐用度。珏上疏謂:“榷①率本濟*興,而稅茶自貞元以來有之。方天下無事,忽厚斂以傷國體,一不可。茗爲人飲,與鹽粟同資,若重稅之,售必高,其敝先及貧下,二不可。山澤之產無定數,程斤論稅,以售多爲利,若價騰踊,則市者稀,其稅幾何?三不可。陛下初即位,詔懲聚斂,今反增茶賦,必失人心。”帝不納。方是時,禁中造百尺樓,土木費鉅萬,故播亟斂,*中帝欲。珏以數諫不得留,出爲下邽令。

帝嘗自謂:“臨天下十四年,雖未至治,然視今日承平亦希矣!”珏曰:“爲國者如治身,及身康寧,調適以自助,如恃安而忽,則疾生。天下當無事,思所闕,禍亂可至哉?”

始,莊恪太子薨,帝意屬陳王。既而帝崩,中人引宰相議所當立,珏曰:“帝既命陳王矣!”已而武宗即位,人皆爲危之。珏曰:“臣下知奉所言,安與禁中事?”時潞州劉從諫獻大馬,滄州劉約獻白鷹,珏請卻之以示四方。遷門下侍郎,爲文宗山陵使。終以議所立,貶*西觀察使,再貶昭州刺史。

宣宗立,遷河陽節度使,罷橫賦宿逋百餘萬。以吏部尚書召,珏去鎮,而府庫十倍於初。俄檢校尚書右僕*、淮南節度使。鈺顧己大臣,誼不以內外自異,表請立皇太子維繫天下心。卒,年六十九,諡曰貞穆。

(選自《新唐書》,有刪節。)

注:①榷,榷場,指*遼、宋、西夏、金*各在接界地點設定的互市市場。

15.下列對文中正確的一項是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穆宗即位/荒酒*景陵始復土即召/李光顏於邠寧/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羣臣/

B.穆宗即位/荒酒*/景陵始復土/即召李光顏於邠寧/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羣臣/

C.穆宗即位/荒酒*/景陵始復土/即召李光顏/於邠寧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羣臣/

D.穆宗即位/荒酒*/景陵始復土即召/李光顏於邠寧/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羣臣/

1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甫冠,剛剛行了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加冠者從此作爲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可以參加祭祀等活動。

B.明經,古代選舉官員的科目之一,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爲名。

C.拾遺,官職名稱。是唐朝開始設定的小官——諫官,正八品,分左、右拾遺,杜甫曾做過左拾遺。

D.“諡”是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加給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像文、厲等是褒諡,幽、煬是貶諡。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珏博學多才。先是考中了明經科,後受華州刺使李絳點撥,以優異成績考中了進士。

B.李珏積極進言。任左拾遺時,就曾和宇文鼎、溫畲等一起進諫,阻止了皇上大宴羣臣。

C.李珏關心民生他認爲增收茶稅不可行,增收茶稅會使茶的售價提高,受害的首先是下層的窮苦百姓

D.李珏勇於擔當。他在任淮南節度使時,沒有因爲自己的外臣身份而放棄擔當,上表請求立皇太子維繫全國人的心。

1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方盛秋屯邊,如令訪謀猷,付疆事,召之可也,豈以酒食之歡爲厚邪?

⑵方是時,禁中造百尺樓,土木費鉅萬,故播亟斂,*中帝欲。

【回答】

15.B

16.D

17.B

18.(1)正值盛秋戍守邊疆,如果令他們來訪求計謀,託付邊疆事務,召他們來是可以的,怎能以酒食之歡作爲厚遇呢?(2)那時候,宮中建造百尺高樓,建築費很高,因此王播急於徵稅,私下滿足皇帝的慾望。

【解析】

15.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可先根據句意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斷開,然後再根據名詞作主語或賓語的情況斷句或根據文言標誌*詞語斷句,參考的關鍵詞:景陵、李愬、即、荒等。

【考點定位】能爲文言文斷句。能力層級爲運用E級。

【技巧點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逐步縮小範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藉和語境(上下文)的關係,作出相應調整,然後再注意常見的句末語氣詞“者、也、矣、乎、歟”和句首語氣詞“故、夫、蓋、惟”,同時還需注意陳述主語的變化和事件的切分。

16.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和篩選資訊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平時對古代文學常識的積累,結合着具體語境分析判斷。D項,“厲”不是褒諡。所以選D。

【考點定位】篩選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C。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技巧點撥】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常考點,命題人往往將此考點和篩選資訊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閱讀命題中進行考查,解答此類題,考生往往會有一個方向上的誤區,即考生誤認爲從文字中即可找到*,而實際上,考查的內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時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與不斷的複習鞏固。選項中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往往會在朝代、管理部門、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換其它的內容,迷惑考生,思考時,一定要細心辨別。例如本題選項D就是考查對古代帝王“諡號”的記憶能力。

17.

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字內容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着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B項,“阻止了皇上大宴羣臣”錯誤,文中說的是“帝雖置其言,然厚加勞遣”。所以選B。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常見的設誤角度有:曲解詞義、誇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定有隱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定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例如本題選項B就犯了過於絕對化的錯誤。

18.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翻譯問句的能力。譯文時,應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注意儘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習慣譯出。例如,屯、付、厚、*。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易錯*示】翻譯文言首先要有語境意識,結合上下文大體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關鍵字、辨識該句句式,然後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某些特殊詞語,如官職名、地名、年號名等可不譯),注意字句的落實。翻譯時還要注意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例如本題中省略句“如令訪謀猷”要補充完整後再翻譯出來。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