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

習題庫 閱讀(3.1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爲韓報仇,以五世相韓故。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爲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至博浪沙中,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項伯嘗殺人,從良匿。後十年,陳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景駒自立爲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遂屬焉。沛公拜良爲廄將①。

沛公入秦,宮室帷帳*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爲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爲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②爲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爲虐’。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霸上。

項羽至鴻門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私見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爲韓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語沛公。沛公大驚,曰:“爲之奈何?”良曰:“沛公誠欲背項王邪?”沛公曰:“鯫生說我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王也,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王乎?”沛公默然,曰:“今爲奈何?”良因要項伯見沛公。沛公與伯飲,爲壽,結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項王,所以距關者,備它盜也。

漢六年,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未嘗有戰鬥功,乃言於高帝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良爲留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侯,與蕭何等俱封。

(節選自《漢書·張良傳》)

(注)①廄(jiù)將:主管馬匹的*官。  ②縞素:白*的衣服。這裏是樸素之義。

158.對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至/鴻門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私見/良欲與俱去。

B.項羽至/鴻門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私見/良欲與俱去。

C.項羽至鴻門/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私見良/欲與俱去。

D.項羽至鴻門/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私見/良欲與俱去。

159.對下列文化常識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漢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而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B.古人“名”和“字”是分開的,“字”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於禮貌和尊敬。如:張良,字子房。

C.結婚,現在指男女透過合法手續結爲夫妻,文中指的是結締兒女婚姻關係。

D.“陛”指帝王宮殿前的臺階,“陛下”原指站在殿前臺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階下的侍者而告之。後來成爲古代臣子對帝王的尊稱。

16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良重情重義。張良年少時,不曾在韓國做官,但韓被滅之後,家人慘遭不幸,他用盡家產尋求刺客刺殺秦王報仇。

B.張良敢於勸諫。劉邦因宮室有數以千計的帷帳、*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 第2張馬、珍寶、婦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國。樊噲勸諫,劉邦已經聽取樊噲的進諫,後張良再次勸諫,於是沛公還*霸上。

C.張良爲人忠誠。在得知項羽要攻打沛公的消息後,他放下個人安危,主動告知沛公,且冷靜地爲沛公分析狀況、出謀劃策。

D.張良爲官正直。漢高帝想要封他三萬戶人口的封地,張良自認爲自己沒有戰功,只是盡臣子本分,故而推辭,後被封爲留候。

16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2)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王乎?”沛公默然,曰:“今爲奈何?”

【回答】

158.C

159.A

160.B

161.(1)秦始皇帝非常生氣,在天下大規模進行搜尋,急於找到賊人。張良於是改換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

(2)張良說:“沛公覺得自己能打敗項王嗎?“沛公沉默,說:“現在該怎麼辦?”

【分析】

15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一般應注意:首先要仔細閱讀文段,把握語段的基本意思,然後充分利用各種標誌詞及句式特點斷句。句中“項羽”“沛公”“項伯”“良”,人名或對人的稱呼;“鴻門”,地名。本句比較簡單,根據這些人名、地名即可將句子斷開。故選C項。

15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瞭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常識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解答此類題目,還可以結合該詞語所在的語段及具體語境分析。A項,《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故選A項。

16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資訊和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後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從歷年高考出題規律來看,這類題目常涉及人物行爲舉止、人物主張、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格、人物誌向、人物才智、選文的綜合*八類資訊的篩選。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準區間,把準對象,切忌張冠李戴,忌斷章取義,無中生有。B項,,“劉邦已經聽取樊噲的進諫”錯誤,原文是:“樊噲諫,沛公不聽。”樊噲進諫,沛公沒有聽取。故選B項。

16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應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檢視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爲主,意譯爲輔。第一句關鍵詞:“索”,搜尋;“乃”,於是;“更”,變更;“亡”,逃亡;“匿”,躲避。第二句關鍵詞:“度”,估計、揣度;“卻”,打敗、擊退;“奈何”,怎麼辦。

【點睛】

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張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韓人。張良當時年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後,張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沒有發喪,而以全部的財 產尋求刺客刺殺秦王,替韓報仇,因爲他的父祖做過五代韓相。

張良曾學禮於淮陽,在東面見到倉海君,發現一個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鐵錘。秦始皇帝東遊,到達博浪沙的時候,張良和刺客一起埋伏刺殺秦皇帝,錯誤地擊中副車。秦始皇帝非常生氣,在天下大規模進行搜尋,急於找到賊人。張良於是改換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

項伯曾經殺人,躲避在張良那裏。十年後,陳涉等起義,張良也聚集一百多年輕人。景駒自立爲楚假王,在留。張良想去跟隨他,走在路上碰到沛公。沛公正帶領幾千人攻佔下邳,便跟隨了沛公。沛公讓張良做了廄將。

沛公到達秦國,宮室有數以千計的帷帳、*馬、珍寶、婦女,他想留下住在那裏。樊噲勸諫,沛公沒有聽他的。張良說:“因爲秦國無道,所以沛公能到這裏。爲天下除去禍害,現在應該以勤儉樸素來顯示本*。現在剛入秦,就想着安於享樂,這就是所說的‘助桀爲虐’。希望沛公聽從樊噲的話。”沛公就又回去駐紮在霸上。

項羽到達鴻門,要攻打沛公,項伯夜裏跑到沛公*中,偷偷地見張良,想和他一起逃離。張良說:“臣答應韓王護送沛公,現在事情緊急,逃跑是不義的。“便把這事告訴了沛公。沛公很驚訝,說:“現在怎麼辦?“張良說:“沛公想要真的背叛項王嗎?“沛公說:“有個小人對我說把持關口不讓諸侯進來,並且可以在秦地稱王,便聽了他的建議。“張良說:“沛公覺得自己能打敗項王嗎?“沛公沉默,說:“現在該怎麼辦?“張良就此請項伯來見沛公。沛公和項伯一起喝酒,爲項伯祝壽,結爲親家,讓項伯向項羽詳細說明沛公不敢背叛項王,把住關口的原因是提防別的強盜。

漢六年,封有功之臣。高帝說:“子房的功勞是運籌帷幄,決定千里之外的勝利,自己在齊挑選三萬戶。“張良沒有過戰功,於是對高帝說:“開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會,這是上天把臣託付給陛下。陛下采納臣的計策,幸而有時還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給我就夠了,不敢接受三萬戶。“就封張良做了留侯,是和蕭何等一起受的封。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