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20分)答李翊書(韓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

習題庫 閱讀(2.35W)

問題詳情: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20分)答李翊書(韓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20分)

答李翊書(韓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牆而不入於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爲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爲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抑不知生之志:蘄①勝於人而取於人邪?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邪?蘄勝於人而取於人,則固勝於人而可取於人矣!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②,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抑又有難者。愈之所爲,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餘年矣。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其觀於人,不知其非笑之爲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然後識古書之正僞,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

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其觀於人也,笑之則以爲喜,譽之則以爲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後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③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後肆④焉。雖然,不可以不養也,行之乎仁義之途,遊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雖如是,其敢自謂幾於成乎?雖幾於成,其用於人也奚取焉?雖然,待用於人者,其肖於器邪?用與舍屬諸人。君子則不然。處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爲後世法。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遺乎今。吾誠樂而悲之。亟⑤稱其人,所以勸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貶其可貶也。問於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爲言之。愈白。

【注】①蘄:同“祈”,求,希望。②遂:長得好。③距:距同“拒”,抗拒,此指批駁。④肆:放開  ⑤亟:屢次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藹如:和藹溫順的樣子

B. 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      說:同“悅”,喜歡

C. 待用於人者,其肖於器邪    肖:像

D. 亟稱其人,所以勸之        勸:勸告

17.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誰不欲告生以其道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惟陳言之務去                  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C.雖然,不可以不養也            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D.雖如是,其敢自謂幾於成乎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

18.下列對韓愈文學主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學文同學道、做人是不可分的,道德是文章的源泉,只有從思想與道德修養入手,文章才能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

B. 在散文寫作中,作家內在的精神力量(氣)是文章氣勢的源泉和語言文字的主宰,氣盛則文章的句式長短、聲調抑揚自然適宜。

C. 寫文章不能沿襲別人的意思與詞語,要做到“陳言務去”,因此必須在形式上雕琢藻繪,刻意求工。

D.“養氣”的過程是艱苦的,不能希望速成,不能投合世俗,不能貪求私利,即使在相當成熟後,從思想到行動也要堅守原則。

19.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牆而不入於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4分)

                                                                               

(2) 處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爲後世法。(4分)

【回答】

 (一)(20分)

16.D 勸:勉勵

17.C即使(A把/根據   B固定句式,提賓標誌/主謂之間取消**  D副詞,難道/代詞,那)

18.C必須在形式上雕琢藻繪,刻意求工。

19.(3分)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20. (4分)(1) 不過我只是所說的望見孔子的門牆但是並未登堂入室的人,怎麼夠得上來辨別正確或者錯誤呢?(得分點:抑、焉、以、是)

(4分)(2) 思考問題本着仁義原則,自己行事有一定規範,被任用就在人們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傳給弟子,把道借文章流傳下去爲後世效法。(得分點:方、諸、垂、被動句式)

附譯文

六月二十六日,韓愈言,李生足下:你來信的文辭立意很高,而那提問的態度是多麼謙卑和恭敬呀。能夠這樣,誰不願把把立言之道告訴你呢?儒家的仁義道德歸屬於你指日可待,何況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過我只是所謂望見孔子的門牆而並未登堂入室的人,怎麼足以能辨別是或非呢?雖然如此,還是不能不跟你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你所說的要著書立說的看法,是正確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並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勝過別人而被人所取用呢,還是希望達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勝過別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勝過別人並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達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夠很快實現,不要被勢利所引誘,要像培養樹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實,像給燈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長得旺盛果實就能預期成熟,燈油充足燈光就明亮,仁義之人,他的文辭必然和氣可親。   不過還是有困難之處,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達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還是沒有?雖然如此,我學習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開始的時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東兩漢的書就不敢看,不合乎聖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靜處的時候像忘掉了什麼,行走時好像遺失了什麼,矜持的樣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當把心裏所想的用手寫出的時候,想要把那些陳舊的言詞去掉,這是很艱難的呀!把文章拿給別人看時,不把別人的非難和譏笑放在心上。像這種情況也有不少年,我還是不改自己的主張。這樣之後才能識別古書中道理的真與假,以及那些雖然正確但還不夠完善的內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瞭,務必去除那些不正確和不完善的,這才慢慢有了心得。

當把心裏所想的用手寫出來的時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樣涌流出來了。再拿這些文章給別人看時,非笑它我就高興,稱讚它我就擔憂,因爲文章裏還存有時人的意思和看法。像這樣又有些年,然後才真是像大水浩蕩一樣文思奔涌了。我又擔心文章中還有雜而不純的地方,於是從相反方向對文章提出詰難、挑剔,平心靜氣地考察它,直到辭義都純正了,然後才放手去寫。雖然如此,還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養。在仁義的道路上行進,在《詩》《書》的源泉裏遊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斷絕源頭,終我一生都這樣做而已。文章的氣勢,就像水;語言,就像浮在水上的東西。水勢大,那麼凡是能漂浮的東西大小都能浮起來。文章的氣勢和語言的關係也是這樣,氣勢充足,那麼語言的短長與聲音的揚抑就都會適當。   雖然這樣,難道就敢說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嗎!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時,別人能得到什麼呢?儘管如此,等待被人採用的見解,難道就像器具一樣嗎?用或不用都取決於別人。君子就不這樣,思考問題本着仁義原則,自己行事有一定規範,被任用就在人們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傳給弟子,把道借文章流傳下去爲後世效法。像這樣,是值得高興呢,還是不值得高興呢?   有志於學習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學習古人的人,必爲今人所棄,我實在爲有志於古的人高興,也爲他悲傷,我一再稱讚那些有志學習古人的人,只是爲了勉勵他們,並非敢隨意表揚那些可以表揚、批評那些可以批評的人。向我問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圖不在於功利,所以姑且對你講這些話。韓愈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