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臨*仙陳與義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

習題庫 閱讀(1.8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臨*仙陳與義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臨*仙

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詞是陳與義在建炎三年(1129)端午節憑弔屈原所作,這一年,他流寓湖南、湖北一帶。戎葵,植物名,又名蜀葵。

19.詞的上闋,作者是怎樣抒發感情的?請簡要分析。

20.與蘇軾的“一尊還酹*月”相比,本詞中詞人“試澆橋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回答】

19.①直接抒情:“無人知此意”,直接表達無人理解的淒涼;“天涯”二字深表漂泊之苦,“節序匆匆”表達出時光流逝,自己卻報國無門的無奈。②間接抒情:借事抒情,適逢端午,詩人高歌楚辭來表達對屈原的憑弔和自己的愛國情懷。借景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紅”表達出如今的失意痛苦,“滿簾風”寫出詩人無人理解的痛苦悲涼之情。

20.①“一尊還酹*月”表達出蘇軾從自身的失意中解脫出來的曠達、灑脫的情懷。②“試澆橋下水”表達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弔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感慨和真摯強烈的報國情懷以及身世漂泊的深沉感慨。

【解析】

19.

試題分析:“高詠楚詞”,透露了在節日中的感傷必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志。“榴花不似舞裙紅”,用鮮豔燦爛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有誰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辭》之後,滿簾生風,其慷慨悲壯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無人知此意”的感喟,都託諸於激昂悲壯的歌聲裏。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的是詩歌的表現手法。把握表現手法,首先讓學生熟悉所有的表現手法。表現手法要從修辭手法、描寫手法、抒情手法、謀篇佈局來分析。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誇張、擬人、借代、用典、反襯、對比等。描寫手法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又包括: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視聽結合等,側面描寫分爲襯托和對比。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爲借景抒情、用典抒情、託物言志、敘事抒情等。謀篇佈局又有以小見大、欲抑先揚、欲揚先抑等。本題考查的是抒情手法,要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角度考了,間接抒情又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20.

試題分析:蘇軾的“一樽還酹*月”。酹酒,灑酒表示祭奠。他忽然覺得,人間不過象夢境一樣,不要徒然感嘆了,還是給*上的明月,獻上一杯酒,伴月痛飲吧!表達的是人生的豁達。陳詩的“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對湘*作者祭酒的虔誠,加上這杯中之酒肯定會流到汨羅*的聯想,因而滔滔*水之中,融合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弔,其強烈的懷舊心情和愛國情感,已付託於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有對屈原的憑弔,有自己壯志難酬的感傷,也有孤寂漂泊的感慨。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表達技巧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本題是一道比較鑑賞題。比較鑑賞就是將語言、內容、形象、表現手法相近或相反的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鑑別、賞析。在設題上基本遵循“求同辨異”的原則。設題角度一般有意象意境比較、語言賞析比較、手法技巧比較、內容情感比較幾個。解答時要審清題目要求,找準比較點;找出表達作者喜怒哀樂等感情的字眼、詞語、句子;抓關鍵詞,分析作者產生這種感情的原因。答題時先用兩個雙音節詞概括整首詩的思想感情,再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這種感情,分析這種感情是透過什麼抒發的。兩詩都是以酒灑*,但由於詩人思想感受不同、身世經歷不同,情感也不同。蘇軾受儒道佛三家影響,比較豁達。本詩是陳與義流寓湖南湖北時所作,有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憑弔,有感傷自己。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