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踏莎行·郴州旅舍①秦觀霧失樓臺,...

習題庫 閱讀(1.42W)

問題詳情: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踏莎行·郴州旅舍①秦觀霧失樓臺,...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

踏莎行·郴州旅舍①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②,砌成此恨無重數。郴*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

【注】①本詞大約寫於紹聖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黨爭被貶,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時。②〔梅花〕〔尺素〕代指遠方的問訊。

1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上闕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語雙關,不僅寫出了月*暮靄的悽婉迷茫,更寫出了詞人的失意悵惘。

B.上闕中“桃源望斷無尋處”,化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抒發了詞人追求美好理想卻在現實難以實現的無奈嘆息。

C.上闕中,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前面用“可堪”二字領起,表現了詞人雖身處逆境卻矢志不渝的堅毅。

D.下闕中,借“驛寄梅花,魚傳尺素”,表達了詞人在被貶途中收到來自遠方的問訊時,感到了些許慰藉。

E.下闕中,“郴*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寄託了詞人不願流落異鄉、想有所作爲的願望。

15.有人認爲“砌成此恨無重數”意味深長,請結合全詞,賞析詞中包含的情感。(6分)

【回答】

(C“雖身處逆境卻矢志不渝的堅毅”錯,“可堪”是“怎堪”之意,是說詞人被深“閉”在這重重淒厲的氣氛中,他實在不堪忍受。D“感到了些許慰藉”錯,由“砌成此恨無重數”可知,親友的來書和饋贈並未給詞人帶來慰藉,反而增加了他的離恨別愁。)(選對一項的2分,選對兩項的5分。)

15.①透過“失”“迷”表達出被貶後的失意;②借“孤館”“春寒”“杜鵑”,抒發了身在異鄉的孤獨;③借“梅花”“尺素”“此恨”,表達了無盡的思鄉之情。(每點2分)

【詩意賞析】

此詞爲秦觀於紹聖四年(1097)因新舊黨爭連遭貶謫,於郴州旅店所寫,是一首寄託個人身世之感的抒情詞,形象地表現了詞人被貶郴州時的孤獨處境和屢遭貶謫而產生的不滿之情。

上闕寫孤獨的處境。開篇三句便勾勒出一幅夜霧悽迷、月*昏黃的畫面。霧氣的濃重是從遮蔽樓臺這一點上烘托出來的。“霧失樓臺”的“失”字用得生動,因爲整個空間佈滿了濃霧,所以在詞人的眼中,樓臺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月迷津渡”與首句兩兩相對,十分工整。;同時,它又是對首句的補充。霧,遮住了樓臺,當然也遮住了行船的渡口。“迷”,指月*的朦朧。每天,當明月東昇之後,它總是照*在樓臺之頂,輝映與渡口之上,然而此刻,由於大霧茫茫,不僅吞失了樓臺,連往日那熟悉的“津渡”也不知去向。一個“迷”字的出現,彷彿連月亮也有了人的情感。當然,詞人矚目之所在,並非眼前的“樓臺”與:“津渡”,而在於那長期牽繫於他心頭的“桃源”。所以第三句便明確點出:“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二字是感情直接抒發,“閉”字準確生動、含有多層意思:一是襯托荒涼而又寂寞的環境,說明詞人與此幾乎斷絕與人的來往,故“門雖設而長關”;二是逃避襲人的“春寒”,閉門不出;三是妄圖藉此阻止進入耳鼓的杜鵑的哀啼;四時妄圖阻擋映入眼簾的落山的夕陽。

下闕寫被貶謫的不滿與苦悶。“驛寄梅花”三句承“閉”字加以展開。“閉”在孤館之中的情況又如何呢?一般說來,有了“梅花”和“尺素”這樣的禮物和音信,似可略慰遠謫他鄉的客子之心了,然而事與願違,這一切反而加重了孤寂怨恨之情。“砌成此恨無重數”便是發自作者內心的最強音。“砌”字新穎、生動而有力,有此一“砌”字,於是那一封封書信、一束束梅花,便彷彿變成一塊塊磚頭,層層壘起,甚至發展到“無重數”這一極限,作者心情的沉重便可想而知了。那麼,這“恨”字的內容是什麼呢?詞中沒有直說。這正是秦觀詞婉轉含蓄之所在。不過,從這首詞的正面描述與側面的烘托,從上、下闕用意深微的收結來看,仍可體味出詞人的良苦用心。“郴*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便是即景生情,寓情於景的*句。表面看,這兩句似在寫遠望思鄉之情,不過表現出一種羈旅相思之情而已;至深處,卻是詞人人生仕途、理想抱負難以施展所生憤懣之情的噴薄而出。

本篇即景生情,寓情於景,語言清新洗煉,風格婉轉含蓄,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地,因此爲後人稱道。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