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我的雙城記》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3.16W)
容簡介 · · · · · · 這是賈葭關於*、*等城市生活、文化的隨筆集。 作者在京生活多年,舉凡典章規矩、帝京風物、廟堂*湖、衚衕大院、高士流民、天象地理,無不採擷入文,妙趣橫生、詼諧可親,可知居長安大不易,亦有一針見血之效。寫到*的片段生活,從北方古城到南海都市,可見不同城市生活規制帶來的情感衝擊。 賈葭筆下,寫出了新一代*都市人的糾結。

經典語錄

隨便轉入一條衚衕—臺北也叫“弄”,聽不到汽車的聲音,立刻歸於寂靜。甚至可以聽到雨滴打在樹葉上的聲音,會讓你覺得古人留荷聽雨的境界是多麼的美。這讓我想起上海冬天的雨也是這樣的,高郵路上的梧桐樹也是這樣一幅景緻。同樣的,南京頤和路上的梧桐也是如此。尤其在夜間,讓人不由得想起“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其實每次在臺北都能想起上海,這是最像的一次。

《我的雙城記》經典語錄

英國人遺留下來的那些有形的建築、雕塑以及街道,是這個城市可見的部分,是歷史留給她的外在烙印。然而秩序、規則與意識—這些不可見的部分—在支撐着這個城市的價值與夢想。站在這個城市的街道上,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我感到暢快、自由與安逸。我常常站在視窗默默地看着維港上空明豔的晚霞,心中一直在想,是什麼力量讓一個地無三尺平的地方變成如今這樣。

我逐漸在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與現在。我把最直觀的私人感受記載下來,並在截稿的時候告訴我的讀者,並且試圖讓他們知道我對於這個城市的思考並非是走馬觀花,或者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樣的簡單。同時爲了不給他們造成太多的閱讀負擔,我又儘量寫得輕鬆而簡約。可這實在是一件很扭捏和不輕鬆的事情。在描寫*的一本書中,我的朋友嚴飛說過,他是一腳站在*,一腳站在內地,可以說寫的是“門檻上的*”,我則試圖把另外一隻腳從門檻上拿下來,讓自己全身進入。

多年前第一次去臺北,滿腦子想的都是孟庭葦的歌和楊德昌的電影,誰料在桃園機場下機就被顏體字的“第一航廈”四個字驚到。八卦一下,朱學勤教授第一次去是被華航的梅花空姐驚到的,尤其是一開口說話的*南口音的國語腔,過於字正腔圓,是久違的感覺。類似還有很多,我想很多人都有同感。那麼我要說的是,敦化南路上的冬雨大概也是這種感覺,讓你捨不得離去。雖只是幾個小時的雨,卻能讓人思接千載,重頭複習溫飛卿、李後主、李清照,似乎千年前的那場雨一直下到現在。偶有三兩個短裙美眉穿着靴子婷婷嫋嫋地走過,留下一陣輕盈的細語,那就更接近了。

見**迴歸的會展中心坐南面北,其地基系在維港填海而成,突出在海面的金紫荊廣場,是整個維港的視線中心,這種設計背後蘊含的*意味不言而明。過去關於*的文學敘事都圍繞維港展開,從視覺形象上確立維港新時代的來臨有其必要。同樣是金屬與玻璃結構的中銀大廈,也是取代匯豐銀行大樓的新地標。這種角力在各個領域幾乎同時存在。

因爲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2011 年的春天到了*工作,就停掉了在《南方都市報》上寫*的那個專欄,開始在《看天下》雜誌上寫*。相比*,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有許多值得我去發現的東西。這個位處*中心的現代化大都市的確有許多頗可讚許之處,我不過是爲前人的議論增加一些並不重要的註腳而已。但*的生活對我個人而言,卻稱得上是一次脫胎換骨般的改變。也許我至今都沒意識到,她對我的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