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蔣勳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3.02W)
先秦、漢魏、兩晉時期的文學,是*文學逐漸成熟的階段,是一幅幅陶冶*靈、崇尚自然,充滿*的生活畫卷,它們的美滿溢着情竇初開、浪漫憂思、風骨錚錚,爲後世的文學樹立了不同的典範。 蔣勳先生從美學角度系統解析從先秦到“五四”近三千年的*文學之美。《蔣勳說文學》分上、下兩冊,上冊講述從《詩經》到陶淵明時期的代表*作品,下冊從唐宋散文講到五四新文學。 《詩經》開啓了*現實主義文學的傳統,自身帶有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樸實與天真,自由抒發所思所想。這種樸素的審美在其後數千...(更多)

經典語錄

一個愛詩的人,是愛生活的。如果人用一兩個字就能說出生命的*,是會害人的。生命太豐富、太複雜了,以至於到最後連是憂愁還是喜悅都不一定能分清楚。

《蔣勳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經典語錄

“情動於中”是所有藝術裏最重要的內容。

這一時期的文學對日本,乃至整個*都有影響。像王羲之、陶淵明等人的生活方式,對日本影響非常大。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甚至包括憎侶,都帶有魏晉文人的個*。日本的枯山水與文人的生活品味和審美觀有很大關係。

“耽”的迷人之處在於,所有的理*都分析完了,結論也有了,但是第二天可能又會全盤摧毀。如果生命中沒有了“耽”,還有什麼意義?不同的年齡耽溺的東西有所不同。理*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非理*也是。非理*對生命的影響更大,它也是生命構成中的巨大力量。這種非理*的能量一部分往哲學發展,一部分往文學發展。如果是文學,就絕對不是一種邏輯,而是一種情感。

“個人再大的哀傷,都會被大自然擔待,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過去的。”

世俗的虛無,是說這個人什麼事都不做,可是美學上講的虛無,是說他認識到了生命的本質,但這並不影響他參與生活的積極*。

我們今天可能不太能意識到這個“經”字加到“詩”後面,“詩”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其實我不太喜歡這個“經”字。什麼叫“經”?說白了,就是文化的正統、主流。用更粗淺的話講,就是教科書。所謂的五經,就是五種教科書。所有的知識分子在讀書的過程中都要接受這五本教科書的薰陶。孔子說“不讀《詩》,無以言”,意思是你如果不讀《詩經》,連開口講話的資格都沒有,所以“經”有很強的文化意義,它是被官方規定成範本的東西。

人*坦蕩得一清如水時,就會看到最美的東西,而當一個人有了心機,所有東西就都不見了。這個“迷”其實是迷失了。有時候回想自己的一生,會覺得所謂的迷失是因爲執着,你一旦刻意要某個東西,肯定就找不回來了。

日本的文學史家經常稱*魏晉時期爲“唯美時代”,是說這個時代特別重視美。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