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孫子兵法白話全譯》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28W)
《孫子兵法白話全譯》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隊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考察研究。

用兵是一種詭詐的行爲。所以,能打而裝作不能打,要打而裝作不要打,要向近處而裝作向遠處,要向遠處而裝作向近處。敵人貪利,就引誘它;敵人混亂,就攻取它;敵人力量充實,就要防備它,敵人兵力強大,就要避開它;敵人氣勢洶洶,就要阻撓它;敵人辭卑慎行,就要驕縱它;敵人休整得好,就要勞累它;敵人內部團結,就要離間它。在敵人毫無防備之時發動進攻,在敵人意料不到時採取行動。這是*事家指揮的奧妙,是不能預先傳授的。

知己知彼,明瞭敵我情勢,雖經百戰,也不致有危險;不瞭解敵人,只瞭解自己,勝算只有一半;不瞭解敵人,又沒有自知之明,每戰必敗。凡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爲上,破*次之;全旅爲上,破旅次之;全卒爲上,破卒次之;全伍爲上,破伍次之。

開戰之前,“廟算”能夠取得勝利的,是因爲勝利的條件充分;開戰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勝的,是因爲勝利的條件不充分。“廟算”周密就能勝利,“廟算”疏漏就沒有勝利,何況不做“廟算”呢?我們根據“五事”、“七計”來進行觀察,誰勝誰敗就可見端倪。

以現代*事視野來看,“全勝”可區分爲戰略、戰役和戰鬥層面,“全勝”的思路是將戰爭的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如果將孫子的破中求全的“全勝”思想發散到人生戰場,它是人生的最小損失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高明的戰略家和指揮官,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其成功的關鍵就是廟算,即事先的謀劃籌措、分析研究,從而根據具體的客觀現實制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在人生之中,也是如此。

大*出戰,以取得勝利爲第一要務,時間拖延過久,就會使*隊疲憊,士氣挫折,攻城的戰鬥力消耗殆盡,更何況*隊長期在外作戰,國家財政也會發生問題。如果*隊疲憊,士氣挫折,戰鬥力耗損,財力枯竭,鄰近諸侯就會乘機入侵,此時就是有智謀的將帥,也無法挽回危局了。所以,用兵貴在速勝,不能爲講究指揮工巧而持久。長期作戰而對國家有利,這是從沒聽說的事。不能徹底瞭解用兵的弊害,就難以真正瞭解用兵的益處。善於用兵的將領,只動員一次兵力就獲得勝利,絕不再次徵集,糧草的運送也以兩次爲限。*需用品由國內供應,糧草則取自敵人,如此*隊糧食便不致匱乏。

謀而攻之,先謀後攻,謀高一籌則攻之能勝,反之則敗。然而,謀中有謀,謀有高、低之分,孰優?孰劣?不以爭勝判,而以全勝判,“不戰而勝”纔是最高明的謀攻戰略。“戰爭是*的繼續”,因此,只有站在*的角度考察戰爭問題,才能真正瞭解戰爭的本質,也才能確立總覽全局的戰略思想,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特別強調速戰速決的重要。他說:“兵貴勝,不貴久”。意思是指,戰爭以爭取勝利爲第一要務,切忌拖泥帶水,停滯不前,否則不但士氣挫折,人困馬乏,更嚴重的是,長久用兵在外,將使國家財用不足,給第三國乘虛而入的機會。所以,戰爭一拖久,弊害無窮。從心理方面來說,低落的士氣,容易導致民心厭戰,反戰;以物質方面來說,則會造成國庫虧空,國民生產大衰。孫子在本篇着重於後者所帶來的弊害,因此,既想得到用兵之利,又想避開用兵之害,最好的方法就是速戰速決。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法則,使敵國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它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它就次一等;使敵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擊破它就次一等;因百戰百勝,傷亡太多,還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經交戰而使敵人屈服,纔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用兵的方法,有10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他,有五倍於敵人的兵力就進攻他,有2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要設法戰勝敵*。與敵人的兵力相等就分散敵人,比敵人兵力少,就要善於擺脫敵人,實力比敵人弱就要避免與敵人交戰。所以,弱小的*隊如果只知硬拼堅守,就會成爲強大敵人的俘虜。

將帥對國家的輔助周密,國家就強盛,輔助的謀略有缺陷,國家就會衰弱。國君危害*隊的情況有三種:不瞭解*隊不可以前進而命令它前進,不瞭解*隊不可以後退而命令它後退,這叫束縛*隊;不知道*隊內部事務而主持*隊的行政管理,將士就會迷惑;不懂得*隊的權謀而干預*隊的指揮,將士就會疑慮。*隊既迷惑又疑慮,那麼各諸侯國乘機侵犯的災難就來到了。這就叫做擾亂自己的*隊而導致敵人獲得勝利。

很多時候,戰爭是以*手段來實現其*目的,所以,戰爭又稱之爲“流血的*”。但是,能否透過非*手段,不流血或少流血來實現自己的*、*事目的呢?這就是孫子提出的全勝思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的這一思想,不僅從*事戰略和國家的戰略的高度設想了戰爭的最佳效果,同時也指出了用非*事手段解決*事問題的一條最佳途徑。所以,千百年來令多少*事家和戰略家們讚歎和折服,有的還把它運用於實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