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83W)
《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經典語錄

王明珂是傑出的歷史人類學家,現爲*“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中興大學講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在海峽兩岸學術界極具影響力。這是他的首部隨筆集,分爲三輯。在“思親懷人篇”,作者深情回憶“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懷念恩師,重新發現邊緣時代的邊緣人 ,尋訪學界前輩的足跡,觀察歷史變遷的微觀過程。“學術反思篇”是全書的重點,彙集了作者數十年來田野考察與學術探索的心得,浸透着深刻的學術反思與深沉的現實關懷。“學術訪談篇”收錄了三篇深度採訪,從中可以瞭解作者的人生軌跡與研究經驗。作者矢志堅持學術爲現實服務的理念,這使他的調查研究接地氣,通人情,明事理,行文平易通達,深具現實關懷與學術反思力。


經典語錄

父親二十歲從*, 四十歲退伍,但在我感覺中他一直是個*人。生在那時代,他先是身不由己地成爲*人;戰爭歲月中的經歷,又使他成爲一輩子的*人,即使在退伍之後。

後來父親爲了養家,曾在高雄港當碼頭工人,又在左營的海*廢*處理場工作,但都做不久便辭職。這些都是十分*苦且危險的工作,但他做不下去的理由仍是:他一直認爲自己是個出身黃埔*校的*官,他無法忍受別人對他的呵斥。

我的童年,可以說大多在父親的挫折與父母成天的爭吵中度過。約在我小學五年級時有一天父母親又在客廳中爭吵。我躲在房間裏,翻弄着抽屜裏的雜物,試圖脫離那戰場。在一箇舊信封中,我翻出一張灰黃的照片:一張長靠椅上坐着一位美麗端莊的女*官,四五個年輕男*官或坐或站或臥地圍着她,前面幾個人腰間還佩着短*,表情或神采飛揚,或頑皮輕佻。照片背面,一行墨跡將泯的小字:“媽,看你的兒女們,重慶。”望着照片中年輕俊逸的父親,我臆想,若那戰爭延續下去,若父親不來*,若父親沒有和母親結婚,他就不會每日過着爲柴米油鹽發愁的日子。或者,戰爭過後他又可以回武昌,跳舞、打麻將,過着他逍遙的公子哥生活。

從父親口中,以及我對他的記憶中,當年他所參與的那些戰爭只是些片斷景象:帶車隊走滇緬公路,由於任務艱*,來回一趟便晉升一級;回到重慶,卻聽得人們傳言滇緬遠征*運補車隊替宋美齡帶進口*;從重慶的防空壕裏拖出上千的屍體,每一具都帶着咽喉上的爪痕及扯破的衣服,顯示他們死前遭受的窒息之痛;遠征*駐印度時,夜晚有印度人摸進*營,從懷中掏出一包橄欖大的紅藍寶石換麪包(母親手指上那個大藍寶石戒便是如此來的);僞裝成*察、衛生部隊支援東北的四平戰場,受“*”連續一週的猛烈攻擊。然後便是,逃難時到處尋找親人的記憶。

後來在我三十年的歷史學術生涯中,常狂稱自己的研究是“從新石器時代到社會主義新*”的我,卻從不研讀*與國共戰爭的歷史。對我來說,那是個人記憶中的一片淨土,我不願學術知識污染了它。在那兒,有像雞那樣大的蚊子,有讓碾過它的吉普車跳起老高的的大蟒蛇,有孫將*帶着他的弟兄踩着螞蝗毒蛇穿過雨林,有摸進*營以橄欖大的紅藍寶石換麪包的印度人。在那兒,沒有民族戰爭,沒有同胞相殘,沒有仇恨,沒有恐懼。所有的都已成爲過去,只有我父親及眷村中的叔叔伯伯們賴以爲生的戰爭記憶,以及我對他們那一代人的思念。

我這時已在歷史系讀了些*近現代史,對遠征*及仁安羌戰役十分感興趣。而這位楊伯伯,正是歷史的見*,“哭是歷史”的絕佳採訪對象。然而讓我感到失望的是,這場偉大的戰爭,在他說來竟是如此的稀鬆平常。他說,盟*要提供他們最好的武器,但他們只要迫擊*。他說,孫將*的部隊將迫擊*使用得出神入化。他們便是如此,將**吊*入日*躲藏的戰壕中,讓敵人沒地方躲。聽着聽着,我不再是歷史系的學生,又變成了當年眷村裏聽遠征*故事的小孩。

孫立人將*,對從小生長在黃埔新村的我來說,這名字是多麼的熟悉、親切,但又似乎是許多不幸的根源。特別是,我家隔壁第二家住的便是孫菊人老師。孫老師是孫立人的妹妹,夫妻倆從不與鄰人交往,甚至很少出門,據說是怕被跟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