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大淖記事》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6K)
《大淖記事》經典語錄

《大淖記事》作者以散文筆調寫小說,寫出了家鄉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於地方特*。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於平淡中顯現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經典語錄

“我捨不得你,但是我得走。我們,和你們人不一樣,不能湊合。”

“什麼事都輕描淡寫,毫不裝腔作勢。說話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有還有一點對於自己的嘲諷。這是一點本事。可是人最好沒有這點本事。他正因爲有這些本事,才種種不如別人。”

淖,是一片大水。說是湖泊,似還不夠,比一個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時,是頗爲浩淼的。這是兩條水道的河源。淖*有一條狹長的沙洲。沙洲上長滿茅草和蘆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的蘆芽和灰綠*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夏天,茅草、蘆荻都吐出雪白的絲穗,在微風中不住地點頭。秋天,全都枯黃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頂上去了。冬天,下雪,這裏總比別處先白。化雪的時候,也比別處化得慢。河水解凍了,發綠了,沙洲上的殘雪還亮晶晶地堆積着。

他們倆呢,只是很願意在一處談談坐坐,都到歲數了,心裏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雲,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

十九歲的生日熱熱鬧鬧地過了,可愛得像一種不成熟的文體,到處是希望。

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全縣沒有幾個人認得這個淖字。縣境之內,也再沒有別的叫做什麼淖的地方。據說這是蒙古話。那麼這地名大概是元朝留下的。元朝以前這地方有沒有,叫做什麼,就無從查考了。

他們做的都是小本生意,賺錢不大。因爲是在客邊,對人很和氣,凡事忍讓,所以這一帶平常總是安安靜靜的,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發生。

“雖已至‘相逢不出手’的時候,身體各處卻還覺得舒舒服服,饒有清興,不很肅殺,天氣微*,空氣裏潮潤潤的”

“從慄紫*當中閃着鋼藍*的一個微微凹處輕輕一劃,一翻,裏面的蕊黃*的東西就翻出來了。”“往鴨掌、鴨翅中間一放,樣子很名貴,像一種珍奇的果品似的。”

大淖指的是這片水,也指水邊的陸地。這裏是城區和鄉下的交界處。從輪船公司往南,穿過一條深巷,就是北門外東大街了。坐在大淖的水邊,可以聽到遠遠地一陣一陣朦朦朧朧的市聲,但是這裏的一切和街裏不一樣。這裏沒有一家店鋪。這裏的顏*、聲音、氣味和街裏不一樣。這裏的人也不一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風俗,他們的是非標準、倫理道德觀念和街裏的穿長衣念過“子曰”的人完全不同。

泰山廟唱戲,人家都自己扛了板凳去,巧雲散着手就去了。一去了,總有人給她找一個得看的好座。臺上的戲唱得正熱門,但是沒有多少人叫好。因爲好些人不是在看戲,是看她。

這一幫錫匠很講義氣。他們扶持疾病,互通有無,從不搶生意。若是合夥做活,工錢也分得很公道。這幫錫匠有一個頭領,是個老錫匠,他說話沒有人不聽。老錫匠人很耿直,對其餘的錫匠(不是他的晚輩就是他的徒弟)管教得很緊。他不許他們賭錢喝酒;囑咐他們出外做活,要童叟無欺,手腳要乾淨;不許和婦道嬉皮笑臉。他教他們不要怕事,也絕不要惹事。除了上市應活,平常不讓到處閒遊亂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