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內觀》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2.96W)

經典語錄

當面對生命的起起落落,保持心境平穩,不受動搖,沒有嗔恨,不生不敬煩惱,總是覺得安定,這就是最大快樂。

《內觀》經典語錄

你們每個人,應當以自己爲島嶼,以自己爲皈依,不以任何他物爲皈依處;以真理爲島嶼,以真理爲皈依,不以任何他物爲皈依處。

痛苦是我們每個人對於這個身(*蘊)和心(識蘊、想蘊、受蘊、行蘊)的過度執着。人們對自己這個個體——身和心——有強烈的執取。執取有好幾種。第一種就習於追求感官享樂的執取。另一個很大的執着,就是對“我”的執着,這個自我,這個我們認同的自我形象。我們的執取,也並非僅限於“我”:我們還將執取延伸到“我的”,任何屬於我們的東西。更近一步地延伸執取,就是對“我的見解、信仰”的執取。

這種直接體驗自身的實相、自我觀察的技巧,就是內觀*。第一步驟不造作任何騷擾他人安寧的言行舉止第二步驟將心專注於一點即氣息傷,藉此培養心的控制力,馴服狂野的心第三步驟開展洞察力,照見自身的本質,藉由此洞察力來淨化內心的不淨。

這種身心現象就像一個銅板的兩面:一面是心中所出現的意念或情緒,另一面是身體的呼吸和感受。任何意念或情緒,任何的不淨念頭煩惱,均會在當時的呼吸和感受中顯示出來。因此,藉由觀察呼吸或感受,我其實是在觀察心中的不淨。我沒有逃避問題,反之我是如實地正視實相。接着我發現不淨煩惱已失去力量:它無法再像以往一般主宰着我。如果我持續着覺察,心中的不淨煩惱終究會完全消失,我依然持續保持安詳與快樂。

真正的“業”——也就是痛苦的真正起因——是心的習*反應都一閃即逝的喜歡或不喜歡的反應可能不是非常強烈,也沒有顯著的果,但是他卻會有累積的效應。每分每秒,習*反應都重複不斷的發生,每重複一次就更加強烈,最後就形成貪愛或是嗔恨。

“我不會把人抗在我的肩上,帶他到最終的目標。沒有任何人能把人抗在肩上背到最終目標。基於愛與慈悲,他頂多會說:‘就是這條路,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你也這樣做,也這樣走,你就能達到最終的目標。’但是每一個人都的自己走,自己走這正道上的每一步路。如果你往前走一步,你就接近目標一步;如果往前走一百步,就接近目標一百步;如果走完了全程,就到達了最終的目標,你得自己走這條路。”

問:我可以瞭解內觀對身心失調、不快樂的人有幫助,但是對那些生活很滿意,原來就很快樂的人呢?答:一直對生活的表面享樂感到滿意的人,是對內心深處的煩惱茫然無知的人。他自以爲是快樂的人,但是他的快樂並不持久,在潛意識裏產生的壓力會不斷地增加,遲早會在意識的表面呈現出來。一旦如此,這個所謂快樂的人,就變得痛苦不堪。所以何不立即開始努力,來避免這個情況發生呢?

當我升起憤怒、憎恨、惡念和敵意的時候,我就成爲被自己的憤怒所傷害的第一個人,我成爲自己內心的憎恨或敵意的第一個受害者。

唯一能夠直接體驗真理的方法,就是向內觀照,觀察自己。有生以來,我們早以習慣向外看。我們總結對外在人與事深感興趣,卻很少檢驗自己,檢驗我們的身心結構、我們的行爲、我們自身的實相。因此我們對自己始終一無所知。我們不瞭解無明對我們造成的傷害;也不知道,我們一直都被自己內在未覺知的力量所奴役。

唯一能夠直接體驗真理的方法,就是向內觀照,觀察自己。

痛苦的源頭其實來自內心,自己對愉悅或不愉悅的感受生起盲目習*反應。不論是氣息或感受,我學習以一顆平穩的心只是觀察,不再起反應,不再增加自己的痛苦。